APP下载

盐城有水街

2011-11-21本刊编辑部

雨花 2011年4期
关键词:照壁古桥盐城

盐城有水街

小桥烟雨,曲水流觞。半个世界隐藏在雾里。

穿过悠悠柳径,跨过款款小桥,看似水门的是高高的“烟雨桥”。穿过“烟雨桥”,这一大片具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建筑就是盐城的盐镇水街了。

盐城有水街。“驿水人家”是位于水街西区南侧的景观。沿河岸分布的建筑进退错落,其建筑风格均吸收了当地草堰场民居的特色,同时结合传统园林景观建筑的优点,整体营造出水系的层次感。在这里,一爿古玩店已经开张,皖人老周开的茶楼,古韵依依,灯笼高挂,茶馆里的客人,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神聊,这么天南地北地说着想着,那景况,莫不是回到了千年之前了吧?

“沽鱼换酒碧云西,沧浪一曲醉如泥。”明代诗人袁三余的这首题草堰古八景之一的《朱泊渔灯》镌刻在平滑的驳岸上。对面的“漂舟戏苑”临水而筑,一个大舞台上,演的是盐城人喜欢的古老淮剧。

水在脚下流,云在阁上绕。这座高28米、整体五层的建筑就是盐镇水街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水云阁”。水云阁处于整个天水广场的中心,是这一区域的制高点,游人可以登楼眺望整个水街景色。而此刻,水云阁下,演员们正在表演着精彩的杂技。据史料记载,当年的“水云阁”位于城西登瀛桥畔,其间的热闹繁华曾经吸引了大批的盐商。今天,盐城人将“水云阁”再度复建于此。而在水云阁内,盐城特有的东台发绣、大丰麦剪纸、盐都的虎头鞋以及葫芦画、面塑、蛋壳画等传统手工工艺重新亮相,在此,浸透着浓重的海盐风韵的传统文化再一次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最具代表性的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藏馆。

漫步盐镇水街,我们发现,水街的水和桥特别多。盐城地处水乡,因为水,当年的盐城亦称“瓢城”,于是,水便成了盐城这座城市的主题。而桥多,则是盐城水街的又一大特色。历史上的盐城,桥多,河多。故此,盐城曾经被称作“百河之城”。1959年,盐城第一次的城市扩建填平了老城河,拓宽东西大街,先后填塞了20多条河流,有26座桥被废除。如今,随着城市的拆迁,很多古桥都没有了,但是在水街,我们似乎又见到了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古桥,见到了那些散落历史风尘中的明珠。11座大小桥梁,外形各有特色,画舫轻摇,船从桥墩下经过,即使用今人的眼光来打量,这些记忆中的古桥依然楚楚动人,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仿佛要帮助游人留住一段关于盐城、关于水和河流的记忆。

有着高大黑漆木门的仿古庭院叫大宅门。阔大的住宅,门上一把大锁,门前茂林修竹,典型的盐城地方民居特色。大宅门区块位于整个盐镇水街景区最北端,东侧入口则有一处特别的景致——“水影照壁”,长约18米的照壁主体,上有精细砖雕,照壁中心与大宅门主建筑群迎面相对。照壁前一块规整的水面,水波荡漾,期待着夜晚来临,华灯齐放,这里,必然是水影、人影、光影交错,这些投映到照壁的光影,照亮的不仅是关于海盐文化的记忆,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轨迹。

盐城有水街,让我们一起留住这些珍贵的记忆。

猜你喜欢

照壁古桥盐城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崖州照壁墙
红照壁
民国时期袁林史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