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门私窦
2011-11-21高深
□高深
权门私窦
□高深
明代贤人有云:“权门私窦,不可着脚,一着脚则玷污终身。”
“窦”就是大门旁边的小门。权门为何另设“私窦”?不外乎便于私下往来者出入。权门也与寻常人家一样,有亲眷朋友,少不了私事往来。旧时权贵人家,无大事不开正门,通常多是走小门,或叫边门。
当今有“走后门”一说,指办事情不光明正大,或求熟人“走门子”,或送礼行贿买通办事人。这“后门”其实就指的是“私窦”。“走后门”者,除了那些越过法律政策办理有违规定的事情,也有许多本来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只因当事人为平头百姓,办事人又无端刁难拖延,当事人无奈只好走动亲戚熟人,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图个顺当。尤其逢年过节,对各类“走后门”的女士先生们而言,有的是个“关口”,有的又是个“机遇”。
“窦”字尚有“门洞”、“孔穴”的意思。古时“私窦”之意比较复杂,有过一些趣闻,甚至流传较广。南宋权臣韩侘胄生日,群官毕集,吏部尚书许及之来迟了一步,大门已闭,被拒之门外,许及之尴尬窘迫无策。但细一看,恰好门闸未及关死,于是伛偻钻入。自此,许及之就称为“由窦尚书”。一个堂堂尚书,从门洞里钻过去,实在有失儒雅。事实也真的“一着脚则玷污终身”,许及之既已官至尚书,自然会两眼巴望着参政的位置,然久久“巴”而无望。不得已有一次见到韩侘冑,他“流涕乞伶,不觉屈膝”。虽终于爬上了参政之位,也由此被人称为“屈膝参政”。这“屈膝参政”,倒可与“由窦尚书”组成一副挺有趣儿的对联。
当代“走后门”一词的广泛使用,大约始于物资供应缺乏的年代。有些物品凭票购买,人们或因得不到某些票证,或凭票供应不足以使用,于是便剜门子,托关系,“走后门”购买某些紧俏商品。再后来参军成为热门;学生毕业分配工作也成为家长的一个难心,条件好的想进个好机关,条件差的能找个全民企业就很满足了。于是不仅仅靠关系,有时还得靠送礼,甚至靠真金白银等“硬通货”才办得成。
“走后门”一词不断地漫延,不断地扩大辐射面,从最早仅仅在经济领域悄悄奉行,渐渐地扩张到政治领域,尤其是在人事任用方面,走门子,拉关系已属常态,有时又跑又送并不见得有多大成效,而买官卖官已不再是某些地方官场中的秘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党风政风已不是一句“走后门”概括得了的。
“走后门”是腐败的“先头部队”。买官卖官则属于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种现象已引起中央的严重警惕,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和纪律措施,乃至法律措施。有的人仅从用人公道透明的角度着眼;也有的人至今还强调以正面教育与引导为主。不能说循循善诱的办法,一点作用没有,但是在不争的事实面前,对于只要官位不顾羞耻者,必须表现出制度的严肃性,纪律与法律的严厉性,才可能拨乱反正。
有些已经不要廉耻的人,只同他们讲道理,讲名声,讲荣辱,起不了作用。说服教育仅仅是对一般群众而言,即使是一般群众,有时也不及那些没有廉耻却大得实惠的实际影响更深刻。若是“从众心理”都从了“权门私窦”,将来后代们谈论起我辈时,恐难免于羞愧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