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2011-11-20许锁迪皇甫姣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宁波市大学生体育

许锁迪,皇甫姣

(宁波大红鹰学院 体育部,浙江 宁波 315211)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许锁迪,皇甫姣

(宁波大红鹰学院 体育部,浙江 宁波 3152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生活主体、条件和形式三个要素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通过男女分组了解其差异,从中揭示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建议;宁波市

0 前 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必然引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新的认识,对精神生活更多的需求,对社会生活方式新的思考。21世纪的中国民众正经历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形势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的萌生。由此,一种能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同时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享受和发展需求的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特殊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域。体育生活方式将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与接受,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享受,还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发展。我们应该加速体育向现代生活渗透,促进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阶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技能与相关习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校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促进当代大学生确立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不仅对当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群体,担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更好地服务国家,同时也可给社会其他群体起到示范作用。鉴此,本研究在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贯彻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宁波市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社会学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经整理归纳、对照比较和分析,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作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的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遵循社会学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了《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表》。随机抽取宁波市14所高校的7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每所学校50名,其中男女生各半),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7份,回收率98.1%,有效问卷636份,有效回收率92.6%。其中男生309人,占48.6%,女生327人,占51.4%。

1.2.3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从事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的教授、学者及部分高校的体育负责人进行了面访。

1.2.4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常规数理统计与分类。

2 结果与分析

2.1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

生活方式是个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配置方式。生活方式是个复杂的系统,其构成要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分类,生活方式构成要素最基本的分类为生活活动主体、生活活动条件及生活活动形式[1]。

体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一个理论分支,是解决人们怎样从事体育生活的理论,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正确、全面的反映社会形态、社会群体和个人的体育生活的基本特征。1994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召开的“健康促进与体育”国际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日本学者佐伯聪夫指出,“作为21世纪的体育应该是总体体育,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即体育生活方式[2]。”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一书中指出:所谓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3]。

鉴于生活方式构成要素的分类方法,体育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也可分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及体育活动形式三个要素。其中体育活动的主体是人,体育活动主体的构成要素包括体育活动主体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体育活动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人的自身条件;体育活动形式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体育活动主体和体育活动之间的桥梁,是体育活动主体和体育活动条件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本研究主要从体育生活方式的三个构成要素,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

2.2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及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2.2.1 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体育道德信念和观念,即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和是否需要参加体育的决心和信念,体育意识反映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在对宁波市大学生有关“体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的调查中(表1),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大价值”(20.6%)或“较大价值”(63.6%),只有少数人认为“价值不大”(8.6%)和 “没有价值”(2.2%),且男女生基本具有相同的认识。同时,多数被调查者对体育具有积极的态度(表2),表示“非常喜欢”(20.8%)和“喜欢”(39.7%)体育,只有少数人表示“不喜欢”(11.8%)和“讨厌”(5.0%)体育,在对体育的态度方面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异,对体育表示“非常喜欢”和“喜欢”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这与男生相对好动,女生相对好静的特点基本相符。

表1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意识调查表

表2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表

2.2.2 价值取向。由表3可见,宁波市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取向既体现多层次又相对集中。其总体价值取向排前5位的分别为:强身健体、健美减肥、消遣娱乐、兴趣爱好、追求刺激。男女生除对体育的强身健体、消遣娱乐、调节精神等传统价值取向较为趋于一致外,对其它的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对体育的价值更倾向于追求刺激、提高技能等,女生则更倾向于健美减肥、预防疾病等。从总体而言,宁波市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观符合大学阶段以校园生活为主,追求健康向上生活,发展自我兴趣爱好的生活特点。但是,宁波市大学生对体育的增进社交和陶冶情操等社会文化功能还认识不足。

表3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调查表(多选)

2.3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活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2.3.1 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时长。参加体育活动需要有一定闲暇时间的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学习并不代表大学生活的全部,况且参加体育活动增进体质健康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体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学习与参与体育活动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之余有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学习与参加体育活动不存在时间上的矛盾。但进一步调查显示,宁波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并不高,有多达35.9%的被调查者除体育课外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另有37.7%的人只是偶尔参加(每周1~2次),能经常参加的仅为26.7%(每周3次以上)。另外,宁波市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长也不尽人意,有22.7%的男生和近半数的女生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长在30min以下,从身体锻炼的角度而言,不能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其中,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时长均明显低于男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应引起相应的重视。宁波市大学生一方面对体育有较强的意识和较为积极的价值取向,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实际参与的低频度和低时长,其原因需要在后续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作进一步的探究。

表4 宁波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频度调查表

表5 宁波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长调查表

2.3.2 体育场地设施。由表6可见:校内室外体育场地(55.3%)是宁波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与目前高校大部分体育场所为室外场地有直接关系;校园空地(16.0%)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选择较多的另一场所,目前,我市高校大多留有较大的绿化区域,这些绿化区域不但美化了校园,同时也成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好去处;还有部分的大学生选择校园周边的公园(12.8%)进行体育活动,宁波市目前基本形成的南北两大高教园区,其周边均建有大面积的公园或绿地,因地制宜,这些公园或绿地可以成为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场所方面的有效补充;只有9.3%的学生选择校内室内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这并不是学生不想在室内参加体育活动,而是反映出目前我市高校的室内体育场馆还相当有限;另外,有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到校外的收费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活动。男女生对体育场所的选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表6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场所选择调查表

2.3.3 体育消费。经济状况是体育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因为较充足的经济支撑是进行体育消费的前提。体育消费是人们利用体育物品的实用价值或劳务来满足健身、娱乐、休闲等需要的活动,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消费结构正在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已占有一定位置,消费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调查显示:宁波市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相对比较充足,只有3.6%的学生的月生活费用在500员以下,仅够维持一般的日常生活支出,大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上,具有一定体育消费的能力。但由表8可见,宁波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有17.6%的学生年体育消费额为零,1-200元的为28.0%,超过401元的仅为22.8%。从体育消费的类型上看,其用于实物型体育消费(82.6%)的比重最大,而其中又以购买运动服装、鞋为主,用于博弈型体育消费(购买体育彩票)的次之(13.5%),而用于参与型(11.2%)和观赏型(10.7%)的体育消费比例相当低。

表7 宁波市大学生生活费用调查表(N=636)

表8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表(N=636)

表9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类型调查表

2.4宁波市大学生体育活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活动形式是体育活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其为体育活动的主体要素和客体条件建立了联系,从而使体育生活方式具有可见性和固定性,是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标志[4]。在现实的体育生活中,个人所处的体育活动条件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构成条件更是不可能相同,因此人们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当然也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本研究根据体育活动的主体特征和方法手段特征以及目的特征对宁波市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分类,并分别加以调查分析。

2.4.1 按主体特征分类的形式。宁波市大学生按主体特征分类的体育生活活动形式以“与同学一起”(60.4%)为主,也即生活在一个圈子里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为主导,以个人单独活动(34.4%)的形式为辅,以学校组织为特征的形式作为补充(14.7%),除了上述三种形式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以其它为特征的形式来参与体育生活,所占比例较少。在体育活动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参加校内各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比例明显偏低,这说明有组织、有管理的体育活动在大学校园还比较少见。男女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是“与家人一起活动”上,男生很少与家人一起活动,而有7.1%的女生选择与家人一起活动,另外,单独活动的比例女生也明显高于男生。

表10 宁波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调查表(多选)

表11 宁波市大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表(多选)

2.4.2 按活动方法和手段特征分类的形式。按照体育活动的方法手段分类,宁波市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呈现出明显的扩大化、现代化、社会化的趋势。宁波市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排前5位的依次为:散步慢跑、羽毛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男、女生由于生理和喜好上的差异,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男生倾向于参加篮球、足球等这些对抗性激烈的项目,而女生则比较偏爱那些隔网对抗类、无身体直接接触类,以及美体修身的体育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宁波市高校的开展太不尽人意,武术在所列14个项目中排序最后。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喜欢和重视东方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中中国武术又是较受推崇的项目之一,它集健身健心于一体,在动静交融、身心贯通中谋求生理心理的平衡意境,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而武术在宁波市大学生中的低选择率值得关注,有必要在高校中推广中国武术,这对于大学生建立科学、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12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调查表(多选)

2.5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由表12可见,影响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因素较多,其排序依次为:场地设施不足、无人指导、无人组织、技术差丢面子、缺乏群体氛围、学习负担重、缺乏体育知识、无兴趣、其它、经济困难。这些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且男女生无明显差异。在上述诸因素中,以场地设施不足和组织管理不力的影响最为突出。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的原因,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体育场馆设施却未能同比例提高,因此,造成不少学生想活动却无处去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大学生普遍欢迎的一些项目,如网球、羽毛球等项目,这种场馆紧张的局面更加突出。另外,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拓展运动等,更是因没有相应场地设施而无法开展。影响因素中排前几位的无人指导、无人组织、缺乏群体氛围等均可归为大学生体育组织管理上的问题,目前高校体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体育现象严重,体育教师上完体育课后,很少在课后再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另外,各高校虽然均有一定数量的体育社团,但往往组织的活动偏少,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宁波市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对参与体育活动持有积极的态度,对体育的价值取向既体现多层次又相对集中。

3.1.2 宁波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闲暇时间的保证,但实际参与的频度和时长均不尽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场地设施不足和缺乏有效组织管理。

3.1.3 宁波市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以校内室外场地为主,校内空地和校园周边公园为补充。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多种多样,呈现出明显的扩大化、现代化、社会化的趋势。体育活动形式以与同学一起为主,单独活动为辅。

3.1.4 宁波市大学生生活费用充足,但体育消费水平却不高,且有限的体育消费以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等实物性消费为主,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当低。

3.2建议

3.2.1 强化体育与健身的深层次功能的宣传,端正大学生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同时,积极营造大学校园的体育氛围,形成崇尚体育运动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2 为进一步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体育生活化,学校应做好“示范导向”,使体育生活化的实施有着自上而下的导向性。由此,应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他们的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这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健康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2.3 高校应注重加大场地(馆)硬件设施的建设。建设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突出休闲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场地设施器材的保管、使用和维护制度,并配专人管理好体育场(馆)设施,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

3.2.4 结合宣传同时组织有针对性的一些活动,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应适应大学生的活动健身及生活水平的方式和特点,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的,确保大学生健身需求。

3.2.5 拓展业余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应进一步加强现有或更新中的体育健身内容的改革。业余体育健身锻炼管理采用一般管理和兴趣项目、自主项目、俱乐部管理的方式,并根据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专人负责,有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活动。

[1] 王雅林.生活方式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5(4):43.

[2] Saeki,T.Sport Innovation towards a Mature Society[C].Images of Sport in the World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German Sport University Cologne.1995:99-143.

[3]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6-8.

[4] 邹桂芳.我国体育生活化构建策略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26-28.

[5] 李振峰.论和谐社会视域下体育生活化的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9(4):35-37.

InvestigatedAnalysisonSportsLife-styleofNingbo’sCollegeStudents

XU Suo-di,HUANG Fu-jiao

(Department of PE,Dahongying Institute of Ningbo,Ningbo 315715,China)

With bibliography, questionnaires,and interview of experts,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Ningbo’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life-style in terms of its subjects, preconditions and forms. Meanwhile, from the difference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some problems as well as feasible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d,which would serve college students a healthy sports manner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life-style;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Ningbo

2011-02-13

许锁迪(1977-),男,浙江慈溪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体育社会学.

1004-3624(2011)03-0081-06

G807.4

A

猜你喜欢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