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家族词人群体
2011-11-20莫立民
莫立民
(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国古代词学绵延至清初,家族词人创作的风习号为极盛。清初一些词文化世家累代为词、薪火相传,其中一些杰出家族,或彪炳一代,或开启未来,引领着清初词创作的时代风潮。在清初词“中兴”的演进历程中,以血缘关系与家学传统为纽带的家族词人群体,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主导性角色。
一
清代立国之初,家族词人群体就呈现一派名门群出、世族蔚起的繁盛景观。其中对清初词演进有重要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家族主要有:
嘉善曹尔堪、魏学渠家族。今浙江嘉善县,明、清两代人文荟萃,世居其地的曹、魏二姓则是此地著名的望族。曹尔堪曾祖曹津,字吴塘,明代贡生,曾官南安府学教授。曹尔堪父亲曹勋,字允大,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曹勋著述甚丰,著有《易说》、《曹宗伯集》等。曾在家乡组织诗社小兰亭社。魏学渠家族也累世簪缨。其父魏大中,字孔时,晚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明代吏科都给事中。死珰祸,为明末著名东林党人。崇祯初,谥忠节。著有《藏密斋集》。他的两个哥哥魏学洢与魏学濂素负文名,然均卒于明季,为晚明著名文人。
逮至清初,嘉善曹、魏二姓不仅科举仕宦不坠,而且在清初风云激荡、词格丕变中的词坛大显身手,成为清初主要词派柳洲词派的创派核心,对清初词坛风云激荡、众派回流之繁盛局面的形成以及清代词风的确立均出力甚剧。
其中曹家代表性人物有:曹尔堪,字子顾,曹勋长子。清顺治九年 (1652)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清初著名诗人、词人。诗与宋琬、施闰章、沈荃、王士禄、王士祯、汪琬、程可则齐名,称“海内八大家”,词与山东曹贞吉并肩,为“南北二曹”。著有《南溪词》。曹尔堪组织并参与清初词坛著名的“红桥唱和”、“江村唱和”与“秋水轩唱和”,为清初词坛三大唱和活动的中坚人物。他又是清初嘉善柳洲词派的核心领袖。他对清初词风的嬗变与词创作的兴盛所起到的特殊而关键性的作用是清初其他词人所无法替代的。清初著名文学家吴伟业评其词说:“有渭南(陆游)之萧散,无后村(刘克庄)之粗豪,南宋当家之技。”[1](P1039)
此外,曹氏一门擅词,兄弟子侄能词者众多,“尔”字辈中主要有:曹尔坊,字子闲,能诗、词,善画。曹尔埴,字子范,清初曾官教谕,著《绿影青深堂类稿》,并与兄弟合刻《三子诗馀》。曹尔埏,字彦博,清初诸生,著有《岭云集》、《道适堂集》。曹尔垣,字彦师,清初诸生,亦能文擅词。曹尔坊、曹尔埴、曹尔埏、曹尔垣均为曹尔堪胞弟。“鉴”字辈中主要有:曹鉴平,字掌公,曹尔堪长子,清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能承其家学,擅词。严迪昌先生评其词云:“词较清婉,略少力度。”[2](P45)曹鉴章,字达夫,曹尔堪次子,清初国子监生,能词。严迪昌先生认为其《过秦楼.登春申墓》词:“借史述怀,俯今仰古,甚有深意。”[2](P45-46)曹鉴徵,字徵之,曹尔堪侄子,布衣,著有《红药园集》、《白石楼集》等。
魏学渠家族在清初词界词名最著者为其本人。他字子存,号青城,少负诗名,工四六文。清顺治五年(1648)举人,官至湖广学道。著有《青城词》。魏学渠在父亲魏大中与二兄学洢、学濂先后亡故后复振嘉善魏姓家声,在嘉善魏姓族谱中占居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的词折叠心事,擅长抒情,可称清初高水平的词作。以故,他是清初嘉善柳洲词派的中坚人物,也是清初嘉善魏姓家族词人群体中的核心翘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柳洲诗集》条目曾论及魏学渠在清初柳洲文界的重要地位:“国朝陈增新等编。增新字子更,嘉善人。柳洲在嘉善熙宁门外。顺治初,增新与同里魏学渠等结诗社相倡和,称‘柳洲八子’。其后攀附者日众,因遴次所作录为一编,共七十馀人。其诗体格相似,大抵五言多宗选体,七言悉学唐音。盖犹明季几社馀派也。”
此外,清初魏家“允”字辈中词人群出,主要有:魏允枬,字交让,魏学洢子,明崇祯荫生,明亡不出,以吟咏自娱,有《维风集》、《诗玉》等。魏允枚,字卜臣,魏学濂子,清顺治五年 (1648)举人,授西安教谕,未仕而卒,有《楚游集》。魏允札,字州来,魏允枚胞弟,清初诸生,有《东斋词略》。魏允桓,字虎臣,亦为魏允枚胞弟,清康熙时补邑庠生。
云间宋征舆与阳羡陈维崧家族。云间即今上海松江市的古称,阳羡则为今江苏宜兴市的古名。清初著名的大词派云间与阳羡词派就最早崛起于这两地。世居其间的云间宋征舆与阳羡陈维崧家族则为这两大词派的核心主体。比照云间词派,阳羡词派影响更大,阳羡词派领军人物陈维崧则是清代创辟殊多的顶尖大词人。
宋氏家族属籍华亭,居虹桥萧塘里,明末清初人叶梦珠《阅世编》卷五《门祚一》:“虹桥宋氏,自明兴以来代有闻人。”明人何良辅《祭宋敛斋叔丈文》:“松之望族,首著萧塘。衣冠阀阅,诗礼文章。”宋征舆五世祖宋瑛为明天顺元年 (1457)进士,为工部营缮主事;祖父宋尧俞与父亲宋懋澄均为明代举人,以文名称誉于乡里。陈维崧的先人为南宋名儒陈傅良,南宋末,傅良从浙江永嘉移居江苏宜兴。陈维崧祖父陈于廷,中万历二十三年 (1595)进士,官至明左都御史,为晚明著名东林党人,卒后赠少保,谥端毅。其父陈贞慧,为复社成员之一,明季与桐城方以智、如皋冒襄、商丘侯方域合称“四公子”,名重一时。明、清易代,陈、宋二家多有为明殉难者,但陈、宋二家文脉不坠,依然作为文化大族耸立于清初文界,且引领着清初文学创作风潮。
此期云间宋氏能词者主要有:宋征舆,字辕文,又字直方,清顺治四年 (1647)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著有《海闾香词》。征舆在明末与陈子龙、李雯等人组文社“几社”,与陈、李号“云间三子”,为明末清初“云间词派”主将之一。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论宋征舆在清初文界的地位时说:“云间诗家推陈卧子(陈子龙)、宋辕文 (宋征舆)、李舒章 (李雯),卧子蹈海后,宋、李并名于时,未尝有所轩轾。”[3](P55)宋征璧,字尚木,宋征舆从兄。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中书舍人。入清,官至广东潮州知府。著有《三秋词》、《宋名家词品》等。宋存标,字子建,亦宋征舆从兄,陈子龙誉其与征璧、征舆为云间“三宋”。宋氏三杰中存标年最长。明崇祯十五年(1642)副榜,入清不仕。著有《翠娱阁集》、《秋士香词》等。清初著名文学家吴伟业评价其文学创作时说:“子建雅结纳,擅声誉,天才富捷,能为歌诗,胜游广集,名彦毕会,每子建一篇出,无不人人嗟服。”[4](P667)
除宋氏三杰外,清初云间宋氏家族成员以能词见称于清初文坛者尚有:宋敬舆,字辕生,宋征舆同父异母兄弟,著有《芳洲集》。吴伟业《宋辕生诗序》:“其所为诗,古风则排宕而壮往,近体则妍丽而清切,绰然有大家之风。生平好声伎,间作小词,授侍者歌之,皆中音节。”[4](P686)宋思玉,字楚鸿,宋存标子,著有《棣萼轩词》。宋泰渊,字河宗,宋征舆子,以父荫任太仆寺少卿,著有《棣萼轩唱和春夏词》。以故,吴伟业称扬云间宋氏家族为:
宋氏既右姓,兄弟多读书知名,一门之内,鱼鱼雅雅,望而知为温柔敦厚之风。[4](P674)
阳羡陈氏在清初词坛大放光彩者则首推陈维崧。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康熙十八年 (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著有《湖海楼诗集》、《湖海楼词》等。其年幼承家学,天才飚发。其词创作多抒写身世与感旧怀古之情,也多反映民生疾苦之作,主体风格矜奥诡异、波澜壮阔,为“稼轩风”在清初词界的高扬。又多次组织、参与清初词唱和活动。以此,他创立清初主流词派阳羡词派,成为此派之宗主。词与浙西词派宗主朱彝尊齐名,号“朱、陈”。其弟陈宗石序《湖海楼词》说:“一切诙谐狂啸,细泣幽吟,无不寓之于词。甚至里语巷谈,一经点化,居然典雅,真有意到笔随,春风化物之妙。”[5](P3)
其年有弟四人,也多能词。明末清初文学家黄宗羲《南雷续文案》卷一《陈定生先生墓志铭》:“先生讳贞慧,子男五人,……长维崧,翰林院检讨;次维嵋,庠生;次维岳,太学生;次宗石,黎城县丞;次维岗。”嘉庆《宜兴县志》卷八《文苑》:“陈维嵋,字半雪。邑诸生,贞慧仲子也。好饮酒赋诗,不谐于俗,一时名士多与之游。……著有《亦山草堂诗》、《诗余》、《南曲》若干卷。”陈维岳,字纬云,在清初陈氏群英中,其词创作成就仅逊陈维崧。清初大词人朱彝尊《暴书亭集》卷四十《陈纬云〈红盐词序〉》:“纬云之词,原本《花间》,一洗《草堂》之习,其于京师风土人物之胜,咸载集中。”严迪昌先生亦说陈维岳:“在陈维崧诸弟中,维岳最擅才名。他是康熙十年京师‘秋水轩唱和’的参与者,后在丁炜(雁水)江西幕中又与闽赣词人群相唱和。”[6](P215)
此外,陈维崧从弟陈维岱、从侄陈枋、嗣子陈履端也擅词。陈维岱,字鲁望,其父陈贞达殉明国难,他则终身不仕清,著有《石闾词》。陈枋,字次山,著有《香草亭词》。清初词选《瑶华集》、《荆溪初集》收有其词。陈履端,字求夏,陈维嵋长子,出嗣为陈维崧子,著有《爨馀词》。是以,晚清著名词学家谢章铤感叹清初阳羡陈家词风之盛说:
陈氏门才最盛,《乌丝》(按:陈维崧中年所作词集)一编既推老手,而半雪(维嵋)有《亦山草堂词》,纬云(维岳)有《红盐词》,鲁望(维岱)有《石闾词》,皆迦陵兄弟行,莫不含英咀商,埙篪迭奏。……盖定生(陈贞慧)先生为党人魁首,名在三公子之列,文采炳蔚,贻为渊源,故不独迦陵有凤凰之誉,即群从亦半是惠莲。[7](P3380)
二
活跃于清初词界的曹尔堪、魏学渠、宋征舆、陈维崧家族,可谓对清初词演进有着重大影响、起着核心推动作用的“四大家族”。他们引领着清初词创作的风潮并最终为清词特质的确立与清词“中兴”盛局的形成贡献着自已的才华与心力。不过,清初词坛之所以形成风云激荡、百派回流的“中兴”盛局,也与其他家族词人群体的蜂拥而起密不可分,这些家族词人群体同样为清词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只是,他们的贡献或大或小而已。
西泠严、丁、徐三姓:西泠为今杭州城的别称。杭州自唐五代以来即为词学重镇。如北宋大词人周邦彦、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就是杭州人。逮至清初,杭州词文化依旧蒸蒸日上,成为推动清词“中兴”的重要城市。其中严沆、丁澎、徐旭旦家族就是此域声名卓著的词文化世家。
严沆,字子餐,清顺治十二年 (1655)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清初,他与施闰章、宋琬、丁澎、周茂源、张文光、赵宾诗词唱和,称“燕台七子”。又曾助同乡陆次云选刊《见山亭词选》并作序。著有《古秋堂词》。严曾榘,字方贻,严沆长子。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德聚堂集》。严曾业,严沆次子,清康熙间举明经,曾官蒲台知县,《全清词》(顺康卷)收有其词。严曾槷,严沆第五子,著有《雨堂诗余》。严曾杼,幼名繁,严沆女,嫁同邑沈长益,夫妻唱和,著有《素窗遗稿》。严曾相,严沆从子,父严渤早卒,依从父严沆成人,清初诸生,《全清词》(顺康卷)收有其词。
丁澎,字飞涛,清顺治十二年 (1655)进士,曾官刑部主事。著有《扶荔词》、《词变》等。他能诗擅词,与同城陆圻、柴绍炳、毛先舒、沈谦、孙冶、张丹、吴百朋、虞黄昊、陈廷会诗词唱和,斐声清初文坛,称“西泠十子”。晚清词学家陈廷焯《云韶集》卷一四:“飞涛词风流美丽,情味无穷,读之使人心醉。”丁潆,字素涵,丁澎三弟,与长兄丁澎、仲兄景鸿并以诗名,时有“三丁”之目。著有《青桂堂集》,《全清词》(顺康卷)载其词。丁一揆,号自闲道人,丁澎妹,女尼,著有《茗香词》。
徐旭旦,字浴咸,清康熙十八年 (1679)举鸿博,曾官连平知州,著有《世经堂词》。徐旭升,字上扶,徐旭旦弟,清初诸生,著有《东皋草堂诗集》,又与弟徐旭昌合刻《东皋草堂唱和词》。徐旭昌,号北溟,旭升三弟。《全清词》(顺康卷)载其词。
吴门许、沈二氏:吴门为今苏州市的别名。如杭州城一样,苏州市自古即为著名词乡。这里词人群出,词文化昌盛,历代不乏杰出词人,也时出根基扎实的词学名门。如北宋名臣范仲淹、南宋大文学家范成大就是从此域走出的名人。他们不仅擅诗,而且能词。而清初沈永启、许虬家族则是此域见誉乡邦的词学望族。
沈永启,字方思,明末戏曲家沈自继子。作有《逊友斋诗词》。沈永禋,字克将,沈永启从兄弟。填有《渔庄词》。沈时栋,字成厦,号瘦吟词客,沈永启子。著有《瘦吟楼词》,编有《古今词选》。沈友琴,字参荇,沈永启长女。填有《静闲居词》。沈御月,字纤阿,沈永启次女。填有《空翠轩词》。吴门沈氏,在明代即为著名文化、仕宦大姓。晚明沈璟,创传奇剧“吴江”一派,为晚明也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著名的大戏曲流派,其侄沈自晋、自继、自征、自友、自炳等人也均擅戏曲,一时称为南戏大族。演至清初,苏州吴江沈氏不仅擅戏曲,而且在诗词创作上也颇多斩获,沈永启及其家庭就是其中较为杰出者。晚清词学家丁绍仪在《听秋声馆词话》卷五介绍沈永启为人及词学成就时说:
方思名永启,师郡人金采 (金圣叹)。国初,采(金圣叹)以株累系江宁狱,间关往询,侯采就法,敛其遗骸归,其行谊有足多者。著有《逊友斋诗词》。子时栋,二女友琴、御月俱工词。
许虬,字竹隐,清顺治十五年 (1658)进士,曾官永州知府。著有《万山楼诗集》。《全清词》(顺康卷)载其词。许定需,字硕园,许虬妹。填有《锁香楼词》。许心榛,字山有,许虬长女;许心碧,字阿莼,许虬次女;许心檀,字阿苏,许虬三女;许心澧,字阿芬,许虬四女。她们均擅诗词,为清初吴门小有名气的女词人。所以,《全清词》(顺康卷)不仅收有许氏四姐妹的词作,而且称许家:“其父母弟妹子女并工词,一门联吟,雅为盛事。”[8](P2965)
云间周、林二家:云间一域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蒸腾出气势煊赫的“云间词派”,除陈子龙、李雯、宋征舆“云间三子”与宋氏群英贡献卓著外,生活其地的周茂源与林子卿家族也笔耕不辍,有殊多创获。他们也是建构云间词派的骨干家族。
周茂源,字宿来,清顺治六年 (1649)进士,官至浙江处州知府。填有《鹤静堂词》。茂源本是明末几社重要成员,与陈子龙、宋征舆、李雯为知交,入清,又以文会友,为清初“燕台八子”之一。民国徐世昌曾论及周茂源的文学活动:“宿来早入几社,才力尚不逮陈卧子 (陈子龙)、李天章 (李雯)诸人,官比部,时与同署宋直方 (宋征舆)、施愚山 (施闰章)相过从,饮酒赋诗,风雪不辍,列燕台七子中。”[9](P316)周伦,字鹰垂,周茂源子,清初以贡生授国子监学正,曾为王士祯门下弟子。周伦在清初词坛相当活跃,曾在京参与“秋水轩”词唱和活动。著有《不碍云山楼词稿》。周稚廉,字冰持,周伦子,清初诸生,性冷峻孤傲。词集名《容居堂词》,有词二百多首,为云间词人中填词最多者之一。
林子卿,字安国,著《素园诗稿》。林子威,字武宣,填有《贞娱草堂词》。林子宁,字定远,曾游幕岭南。林子襄,字平子,亦曾客游岭南,病归道卒。林子仪,字元度,以清初奏销案遭受迫害,卒年仅三十余。“云间五林”以林子卿年最长,余皆其弟。“云间五林”科名皆为诸生,其中林子卿、林子威、林子襄三兄弟终生隐居,不仕于清。《全清词》(顺康卷)收有“云间五林”所填词。
山左王、曹、黄三家:山左主要指位居今太行山左侧的今山东、河北广大地区。清初,山东新城王士祯、安丘曹贞吉、即墨黄坦三家族曾培育出诸多有才干的词人。
新城王士祯是清代最负盛名的诗人,其所创“神韵”诗派在清初诗坛盛极一时,为清代诗坛的主流诗派。他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词集有《衍波词》。王士祯的词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清初他任扬州推官的五年多时间里。在扬州,他昼了公事,夜接词人,组织、参与著名的“红桥唱和”,在清初扬州掀起一阵词创作热潮。现代著名词学家龙榆生说:“士祯诗主神韵,尤工绝句。以馀力填词,特长小令,盖与绝句同一机杼也。”[10](P59)王士祯长兄士禄、仲兄士禧、三兄士祜也皆能诗善词。王士禄,号西樵,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词集有《炊闻词》。曾与曹尔堪、宋琬在杭州西湖以词唱酬,时号“江村唱和”,为清初著名的词唱和活动。王士禧,字礼吉,清初贡生,著有《十芴草堂集》。王士祜,号东亭,康熙九年(1670)进士。著在《古钵集》。
安丘曹贞吉,则是清初以词名世的杰出词人,他与纳兰性德、顾贞观齐名,时号京华词苑“三绝”。他字升六,康熙三年 (1664)进士,曾官湖广学政。著有《珂雪词》。晚清陈廷焯论曹贞吉词创作特色说:“曹升六《珂雪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朱、陈,而取径较正,国朝不乏词家,而四库独收《珂雪》,良有以也。”[11](P3828)曹贞吉四子承其家学,也均能词,他们是:曹濂,字廉水,曹贞吉长子,县学生。曹霂,字掌霖,曹贞吉次子,荫贡生。填有《黄山纪游词》。曹霈,字叔甘,曹贞吉三子,例贡生。曹湛,字季冲,清康熙二十年 (1681)举人。《全清词》(顺康卷)收有曹濂等四人所填词。
即墨黄坦,字朗生,贡生,曾官浙江清江知县,后辞归,自号秋水居士,著有《紫云轩诗余》。黄塽,字子明,黄坦二弟,年迈,举明经。著有《修竹山房诗余》。黄垍,字子厚,黄坦三弟,清康熙二年 (1663)举人。著有《露华亭词》。
此外,清初浙江海宁查慎行、江苏如皋冒襄、浙江秀水李良年、山左太原张学雅等家族,多为一时文学望族,也均能词。但受限于文章的篇幅,这里就不论述了。
三
在清初风云激荡、词格丕变的词坛中,家族词人群体始终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力量,它们有着多维而个性鲜明的诸多质素,主要表现在:
鼎盛性:无论逆时或顺时来看,清初是中国古代家族词人群体蔚起、互相奔竞的极盛时代。逆时回溯,词创作昌盛的两宋时代曾产生过像江西临川晏殊、江西南丰曾巩等词学名门,在中国古代词学史上掀起家族词人群体创作的第一波高潮。但全面审视,两宋时代以词创作壮大家声的家族毕竟不多。即使晏、曾等词学名门,也并未形成人才辈出、绵延不绝的词学大观。晏殊、晏几道是北宋初年著名的父子词人,但也不过两世传承。曾巩与其弟曾布、曾肇,其妻魏夫人,其侄曾纡皆能词,可称北宋中期词学名门,但也是两世填词,此后曾氏不见有擅词者。延及元、明,词学号为中衰,能以词名家的家族更是寥如星辰。从唐、宋至元、明,家族词人群体并未形成络绎不绝、逐鹿词坛的鼎盛景观。
顺时眺望,清代中后期虽也出现为数不菲的以词名家的家族,如清代中期无锡顾翰、杨芳灿、太仓王时翔,晚清武进张惠言、吴县潘祖荫等家族。其中张惠言家族则开创晚清主流词派常州词派。可是,与清初家族词人群体比照,清代中后期家族词人群体的数量毕竟有所减少,那种百家争鸣、群莺竞喧的奔竞程度也不如清初来得那么壮盛。家族词人群体延至清代中后期,其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清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二十多个家族词人群体中,主要集中在清初顺治、康熙时期,这个时期的云间宋征舆、周茂源、林子卿家族,嘉善曹尔堪、魏学渠、钱继章家族,西泠严沆、丁澎、徐旭旦家族,吴门沈永启、许虬二门,山左王士祯、曹贞吉、黄坦家族,江都宗元鼎、海宁查慎行、如皋冒襄、秀水李良年、太原张学雅等家族,多为一时词学望族,清代主要词学家族,大约十分之七集中在清初顺、康时代,可以说,清初是中国古代家族词人群体发展最为鼎盛的时代。
主体性:清词演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血缘关系与家学传统为纽带的家族词人群体,始终扮演着推动清代词学不断深入前进的主力军,他们是清代词坛的创作主体。这一点在清初词坛表现得尤其明显。清初云间、柳洲、阳羡、浙西四大主要词派,均以家族词人为主体建构而成。
构筑云间词派的创作主体除陈子龙等明季词学名家外,清初主要是云间宋征舆、周茂源、林子卿等家族词人群体。在云间词派中,宋氏家族就贡献出宋征舆、宋征璧、宋存标、宋敬舆、宋思玉、宋泰渊等词学人才,其中前三者时号“三宋”,为清初声名卓著的杰出词人,而宋征舆与陈子龙、李雯又称“云间三子”,为云间词派的领军人物。周氏家族与林氏家族则贡献出周茂源、周伦、周稚廉、林子卿、林子威、林子宁等著名词人。事实是,云间词派的创作骨干与领军人物几乎被宋、周、林等家族词人所包揽,没有宋、周、林等家族词人群体,就没有云间词派的崛起与兴盛。柳洲词派是以曹尔堪、魏学渠等清初嘉善文化、仕宦大姓汇萃而成的一个地域词派。曹尔堪曾参与清初“红桥”、“江村”与“秋水轩”三大词唱和活动,是柳洲词派名气最大、词创作成就最高的宗主式领袖。除此之外,柳洲曹家还挺立出曹尔坊、曹尔埴、曹尔埏、曹尔垣、曹鉴平、曹鉴章、曹鉴徵等词人,他们均为柳洲词派的创作骨干。柳洲魏氏也不甘落后,魏学渠词名与曹尔堪相仿,同为柳洲词派的领军人物,与此同时,魏允枚、魏允札、魏允桓等人也是柳洲词派的重要词人。应该说,没有柳洲曹、魏等家族词人群体,柳洲词派将无以成派。
阳羡词派如果没有陈维崧、陈维嵋、陈维岳、陈维岱及其陈氏群英的卓越词创作,它能否成派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至少,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在清初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大词派。至于浙西词派,也烙上了深深的血缘家族印记。其创派核心“浙西六词人”中,李良年、李符是兄弟,沈暤日、沈岸登为叔侄。
综合、总体地考察清初词创作生态,可以说,没有家族词人群体,就没有清初词创作的繁荣,也谈不上清代词学的“中兴”。家族词人群体始终扮演着清初词演进的创作主体。
地域性:清代家族词人群体,粗略估算,至少有二十多家。他们呈明显的地域分布特色。这二十多家词文化名门,百分之九十以上分布在江、浙二区。其中江、浙两区环太湖流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是词文化望族特别聚萃的地方。清初著名词乡云间(松江),即在长江入海口附近,柳洲 (嘉善)、阳羡(宜兴)、吴门(苏州)、西泠 (杭州)、秀水 (嘉兴)大致沿太湖东岸与南岸依次排列。这里湖光树色,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浓郁,清初词文化望族主要崛起于此。上面所说的云间宋、周、林家族,嘉善曹、魏两门,宜兴陈维崧家族,吴门沈、许二氏,杭州严、丁、徐三姓,海宁查慎行、秀水李良年家族均培植于此,且从明代以来,这些家族就为士宦、文化望族,引领着一方乡土的人文风尚。
多元性:这里所说的多元,主要指清初家族词人群体在创作风格上各有所取,每多偏胜,他们均有自已独立的创作个性。柳洲曹家,词风以“清”为多,或清逸、或清雄、或清婉、又或者清淡。王士祯曾说曹尔堪《南溪词》的清逸词风:“‘牛衣古柳卖黄瓜’,非坡仙无此胸次。近惟曹顾庵学士时复有之。绿杨杜宇,酒后偶然语,亦是大罗天上人。”[12](P680)曹尔堪所写的《减字木兰花.夏日杂咏》颇能展示他的清逸词风。词这样写道:“幽兰欲吐,移进栏杆看愈妩。散发当风,上有千寻绿荫浓。 纳凉池阁,林影波中鱼戏乐。芳饵刚垂,一尺黄鱼上钓丝。”
在炎炎夏日,词人在庭院中赏看蓄势“欲吐”的“幽兰”。清风徐来,他“散发当风”,一派闲适、散淡的模样。而更让他惬意的是,水池中的鱼儿在自由的“戏乐”,他也垂钓水池,心情轻松而宁静。从词的风格而言,此词写得恬淡、宁静、清美,颇有几分古代隐士的风骨,说它有“清逸”之风并不为过。
陈维崧的《湖海楼词》词风虽多样,但其能卓然自立的主体特质则是那豪气轶于生马、凌厉壮阔、飞扬跋扈的“横霸”词风。民国词人蒋兆兰认为陈维崧词创作特质是:“清初陈迦陵纳雄奇万变于令、慢之中,而才力雄富,气概卓荦。苏、辛派至此,可谓竭尽才人能事,后之人无可措手,不容作,亦不必作也。”[13](P4632)他的《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就写得笔力健挺,强悍神勇,称得上有“横霸”之风。词云:“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临洺,清代县名,在今河北永年县西,晴髻,晴空下如女子发髻般的山峦。此词写词人夜宿河北临洺县驿店时所看到的景象。星光灿烂,远远看去,晴空下的山峦有如女子黑黑的发髻,太行山势也如“蝌蚪”般蜿蜒。放眼原野,看到的是杂草丛生、“稗花”茫茫的苍凉气象。这时词人不禁生出“赵魏燕韩”的历史悲苍感。他只好感叹自已在悲风怒吼、黄叶飘飞的中原大地上独自漂泊。全词写得气象宏大,凌厉壮阔,在强悍中有悲怆,而用辞写意也独出心裁,用“横霸”一语来评价此词的总体风骨应该是贴切的。
云间宋氏,则与云间词派其他词人一道标举南唐、北宋词旨,填词多推崇真切、绵邈的词风。至于清初浙西词派,则以南宋姜夔、张炎醇雅、清正的词风为准的,在清初词坛括起一阵推崇南宋清雅词风的旋风,这些均为清代词学的常识,无需过多赘言。事实证明,清初词风多维多向,清代词学在较大程度上,正是依靠家族词人群体不拘一格的多元词创作,方形成百家争鸣、比竞激烈的繁荣盛局。
[1]沈雄.古今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 1986.
[2]严迪昌.清词史[M].杭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3]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二)[M].长沙:岳麓书社,1998.
[4]吴伟业.吴梅村全集 (卷二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5]陈宗石.湖海楼词序二[A].陈乃乾.清名家词·湖海楼词 (第 2册)[M].上海:上海书店,1982.
[6]严迪昌.阳羡词派研究[M].山东:齐鲁书社,1993.
[7]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卷四)[A],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8]程千帆等主编.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9]徐世昌.晚晴簃诗话[A].清诗汇(卷三十五)[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10]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M].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12]王士祯.花草蒙拾[A].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13]蒋兆兰.词说 [A].唐圭璋.词话丛编 [Z].北京:中华书局,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