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长卿湖湘诗重系年

2011-11-19肖献军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贬谪郴州洞庭

肖献军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刘长卿一生沉沦下僚,生活漂泊无定,加上他的生平资料缺乏,因而他的诗歌系年难度较大。今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及诗歌系年的主要成果有傅璇琮的《刘长卿事迹考辨》、郁贤浩的《刘长卿别李白事迹小辨》、邹志方的《刘长卿与越中交游》、杨世明的《刘长卿行年考述》、储仲君的《刘长卿诗歌名篇系年质疑》、陈顺智的《刘长卿重出诗考》、胡可先的《刘长卿事迹新证》;另外,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储仲君的《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集编年校注》,对刘长卿的生平和诗歌系年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刘长卿曾多次经历湖湘地区,创作的湖湘诗歌较多,写作时间大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因而其湖湘诗系年尤为困难,各家对他的湖湘诗歌的系年,仅少数取得一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史料及诗歌在《刘随州集》中出现的位置,对湖湘诗重新考辨系年。

一、乾元元年至上元二年贬南巴过湖湘之作

(一)史料考辨

唐独孤及在《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中说:“曩子之尉于是邦也,……子于是竟谪为南巴尉。……会同谴有叩阍者,天子命宪府杂鞫,且廷辨其滥,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是月也,舣船吴门,将渉江而西。……但春水方生,孤舟鸟逝,青山芳草,奈远别何,同乎道者,盍偕赋诗 ,以贶吾子。”〔1〕(p3933-3934)独孤及与刘长卿有交往,刘曾写诗《送独孤判官赴岭》,因而资料可信。从《序》可看出刘长卿在长洲尉上受诬而贬南巴,后又重推,但仍维持原判。

现在问题是刘长卿在“重推”之前是否进入湖湘地区,《序》中有:“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1〕(p3934)似乎在“重推”之前,刘停留在洪州,而没有入湖湘地区。但刘长卿有诗《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诗中有“又过梅岭上,岁岁此枝寒。”〔2〕(p1495)据《地舆广记》载,梅岭在虔州,因而此次刘长卿所走的不是沿长江而下洞庭的水路,而是从洪州走陆路进入抚州,再由抚州过梅岭入虔州,然后再进入郴州。由此诗可推出,在“重推”前和“重推”后,刘长卿两次进入湖湘,且都是走陆路。因而,在储、傅、杨三家给刘诗系年时,把很多有关洞庭的诗都入系入此阶段,恐怕有误,只有从南巴返回时过洞庭写的诗才是这段时间所写。又因明刊本此诗后附有皇甫冉《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储、杨两家以为此诗作于苏州,实属有误,“却赴”表明已离开,从诗中地名看,刘长卿作此诗时已进入虔州境内,即将入湖湘境了。

《刘集》中有《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李十二疑即李白,“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2〕(p1559)与二人当时情形相符。李白乾元元年被贬,长流夜郎,遇赦还,上元元年至余干,与刘长卿相遇。诗中有“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2〕(p1559),与《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均作于早春,可知重推后贬南巴当在乾元二年,而重推前贬南巴(只进入湖湘,然后就折回)在乾元元年秋、冬之际。

(二)此间经历

乾元元年,刘长卿从任上免职,作《时平后春日思归》,其后入狱,出狱后贬南巴。本年秋进入湖湘境内,作《赴巴南书情寄故人》诗中有“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2〕(p1493),表明已进入湖湘境内。“直道今何在”、“裁书欲谁诉”〔2〕(p1493)可以看出应在重推之前。本年秋“会同谴有叩阍者”〔1〕(p3933),刘长卿案件得以重推,得知消息后,刘长卿东归,在湖湘境内作《寄万州崔使君》,诗中有“摇落秋江暮,怜君巴峡深”〔2〕(p1505),而无语涉及自己贬南巴,可见作于回归时。重推后贬南巴回归在春天,因而只能是重推前贬南巴回归时作,据储考,崔令钦于乾元元年任万州刺史,也可以与此诗相证。

然而重推并没给他带来好运,乾元二年,重推后仍维持原判,再次赴南巴,于上元元年春与李白在余干相别,写下《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然后走陆路至梅岭,写下了《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上元元年秋,再次进入湖湘境内,作《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诗中有“却访巴人路,难期国士恩。……空令数行泪,来往落湘沅”〔2〕(p1494),《秋杪江亭作》诗中有“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2〕(p1494),《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诗中有“故山隔何处,落日羡归翼”〔2〕(p1539),“南路随天长,征帆杳无极”〔2〕(p1539),此年冬到达南巴,之后写下《新年作》有句“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2〕(p1483),可见已达贬谪之地。又《旧唐书》载,乾元三年“闰四月……己卯,以星文变异,上御明凤门,大赦天下,改乾元为上元”。〔3〕(p259)估计刘长卿这次被列入了赦免范围,但消息从长安传到南巴,要等到几个月之后,因此刘长卿北归至湖湘境内时,已是上元二年春。在湖湘境内,他写下了《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中有句“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2〕(p1578),后往返于扬州、苏州间,宝应元年入淮南幕。

(三)湖湘诗系年

乾元元年秋:《赴巴南书情寄故人》、《寄万州崔使君》

上元元年春:《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上元元年秋:《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秋杪江亭作》、《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上元二年春:《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二、大历二年至大历四年巡岳州之作

(一)史料考辨

《新唐书》载:“(刘长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4〕(p1604)《唐故朝议郎行监察御史上柱国郑府君墓志铭并序》载:“至德中,衣冠多陷于寇贼,公(郑洵)独固节不挠。及克复两都,同州刺史颜公真卿首举贞白,奏摄本州从事。后京尹李公岘复表为幕宾,旋拜廷尉评,俄除新繁令,政有经矣。左端揆裴公冕特荐所知,诏授监察御史。纪纲由是不紊亡。”〔5〕(p300)“(至德)二年四月,……(颜真卿)军国之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同州刺史,转蒲州刺史。”〔3〕(p3592)《全唐文》卷五一四殷亮《颜鲁公行状》:“(颜真卿)乾元元年三月,又改蒲州刺史。”〔1〕(p5228)因此,郑洵当在乾元元年三月后在李公岘幕宾,则任监察御史至少应在乾元二年左右。此时与刘长卿同朝为官,且为监察御史。其后郑洵多次转官,贬于沅江不会早于乾元二年。郑深撰《唐故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尉荥阳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唐大历四年三月廿七日,前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尉荥阳郑府君讳洵,春秋五十三,卒于巴陵之官舍。”〔5〕(p300)故《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因诗中有“秋”,诗当作于乾元二年至大历三年间。

在《刘集》中,上诗稍前有诗《送李侍御贬郴州》,又独孤及《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灵一)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终于杭州龙兴寺,……殿中侍御史顿邱李汤尝以文字言语,游公廊庑。”〔1〕(p3962)可见,李汤、郑洵、刘长卿三人同在乾元宝应年间为侍御史,这也是他们有诗歌交往的原因,又《太平广记》载:“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6〕(p3845)永泰二年正月,即改年号为大历元年。那么,李汤被贬为郴州司马究竟是在楚州刺史之前还是在楚州刺史之后呢?韦应物有诗《送李二归楚州》下注“时李季弟牧楚州,被讼赴急”〔2〕(p1928)。李二即李汤之史,此注表明李汤在任楚州刺史后因事被贬。从《韦集》前后诗看,此诗当作于永泰年间冬。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大历,大赦天下。然而此时李汤还尚“牧楚州”,唐律一般是赦前不赦后,所以李汤被贬当在改元之后,这到了大历二年。从大历二年至大历四年,刘写下了《送李侍御贬郴州》、《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酬李侍御岳阳见寄》三诗。

(二)此间经历

大历二年春,刘在岳州写下了《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初至洞庭”也表明第一阶段贬南巴时所走为陆路,又作有《送李侍御贬郴州》、《酬李侍御岳阳见寄》、《寄普门上人》,至秋返回淮南幕府,写下了《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中有诗句“更落淮南叶,难为江上心”〔2〕(p1490)可证。大历三年秋再次至鄂州,写下《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喜晴》,《湘妃》、《斑竹》也应写于此段时间,初至洞庭对这里一切有新鲜感,待久了之后就会对异地风物熟视无睹。大历四年春往返于夏口和岳州之间,写下了《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南》、《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别业》、《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秋屈突司直返回,刘长卿写下《重阳日岳城楼送屈突司直》为之送别,然后离开岳州,至苏州、常州一带。

(三)湖湘诗系年

大历二年春:《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送李侍御贬郴州》、《酬李侍御岳阳见寄》、《寄普门上人》

大历三年秋:《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湘妃》、《斑竹》

大历四年春:《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别业》、《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

大历四年秋:《重阳日岳城楼送屈突司直》

三、大历六年春至大历八年秋出使湖南之作

(一)史料考辨

《刘集》中有《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宋高僧传》卷一七《唐金陵钟山元崇传》:“大历五年,刺史南阳樊公雅好禅寂。”〔7〕(p419)《全唐文》:“大历六年……春正月,夕次朱方,刺史樊公称江月当轩,愿以卮酒侑胜。”〔1〕(p3827)“樊公”均谓润州刺史樊晃。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刘长卿事迹考辨》,樊晃大历五年至七年正在润州刺史任上〔8〕(p251)。集中又有《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崔中丞,即崔昭,据《唐刺史考》考证,崔昭任宣州刺史在大历五年至大历十一年间〔9〕(p2224)。由此可见大历五年刘长卿还在润州、宣州一带。又《刘集》中有《赠元容州》,据杨考:元容州即元结,大历三年任容州刺史、容管经略史。四年丁母忧,寄柩永州,乞让容州。五年居家祁阳浯溪。七年入京卒,年五十四。本诗中有“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2〕(p1534),只可能作于大历五年秋或六年秋,而大历五年秋刘长卿在宣州,故此诗作于大历六年秋。从而推断出,刘出使湖南,当在大历六年春。

(二)此间经历

大历六年春,经岳州,作《湘妃庙》,然后进入长沙,有《送道标上人归南岳》、《重送道标上人》,本年秋继续南行,至道州,作《斑竹岩》(注:斑竹岩在湖南道州),并与元结相会,作《赠元容州》。本年秋返回长沙,作《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有“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2〕(p1566),本年冬作《送梁侍御巡永州》、《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岁夜喜魏万成、郭厦雪中相寻》。大历七年早春,作《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其后与同僚朋友交游唱和,度过了一段较愉快的时间,此间诗作较多,有《春日宴魏万成湘水亭》、《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陪辛大夫西亭宴观妓》,并于本年春作下了两首送行诗《送蔡侍御赴上都》、《送独孤判官赴岭》,同时,访浮丘公旧隐处作《洞山阳》,访云母溪作《云母溪》。大历七年冬,在长沙拜访了法崇禅师,作《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并再次与魏万成交游,作《题魏万成江亭》。大历八年春,作《过裴虬郊园》,《旧唐书》载:“(大历五年)夏四月庚子,……澧州刺史杨子琳、道州刺史裴虬、衡州刺史杨济出军讨玠。”〔3〕(p296)此诗题下注“时裴不在,因以寄之”,时裴虬应离任道州。大历八年晚春,出使任务完成,与辛大夫告别,作《湖南使还留辞辛大夫》,点明此次出使缘由是“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2〕(p1535)。在返回途中,有较长时间逗留于洞庭沅江一带,作《赤沙湖》、《秋云岭》、《花石潭》、《石围峰》(地志说在湘潭县,但从诗句看,石围峰当在武陵一带)、《浮石濑》、《横龙渡》。诗人还未到达鄂州,似乎预感到将有事情要发生,在本年秋作下《上湖田馆南楼忆朱宴》反映了这种思想,“归期诚已促,清景仍相留”〔2〕(p1536),隐含不愿回鄂州的想法。

(三)湖湘诗系年

大历六年春:《湘妃庙》、《送道标上人归南岳》、《重送道标上人》

大历六年秋:《斑竹岩》、《赠元容州》、《长沙过贾谊宅》

大历六年冬:《送梁侍御巡永州》、《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岁夜喜魏万成、郭厦雪中相寻》

大历七年春:《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春日宴魏万成湘水亭》、《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陪辛大夫西亭宴观妓》、《送蔡侍御赴上都》、《送独孤判官赴岭》、《洞山阳》、《云母溪》

大历七年冬:《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题魏万成江亭》

大历八年春:《过裴虬郊园》、《湖南使还留辞辛大夫》

大历八年秋:《赤沙湖》、《秋云岭》、《花石潭》、《石围峰》、《浮石濑》《横龙渡》、《南楚怀古》、《上湖田馆南楼忆朱宴》

四、大历八年秋至十年秋贬长沙之作

(一)史料考辨

《新唐书》载:“(刘长卿)至德监察御史,……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隋州刺史。”〔4〕(p1604)《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中有“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2〕(p1540),则在“吴仲孺诬奏”和“按覆”之间,必有一次贬谪经历,但贬谪地却不可能是南巴。其一,同一人两次同贬一僻远地在唐代是很少的。其二,《刘集》中出使湖南诗后无一首贬南巴诗。那么,刘长卿究竟贬于何处呢?《刘集》中有《听笛歌》一首,其诗如下: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听笛歌》)〔2〕(p1575)诗后自注“留别郑协律”〔2〕(p1575),而在大历二年秋淮南幕上,刘写下了《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郑当时曾于郴州任职。而从大历二年至大历八年间,刘长卿无贬谪之说,可见,大历八年至九年间,郑仍在湖湘一带,听说刘被贬谪,于是载酒而来送行。从诗中以湖湘意象写笛声,可见贬谪当在湘中或湘南地区。因而“旧游怜我长沙谪”兼有用典和实指的含义,也即刘长卿真有被贬谪长沙的经历。在《刘集》中,另有《感怀》一诗,储、杨、傅三人均未为之系年,诗中有句“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2〕(p1572),相传雁飞至衡山而北归,“飞来即是北归时”说明被贬当在此地,而不是南巴。又《集》中有《湘中忆归》:

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顷来行已远,弥觉天无涯。白云意自深,沧海梦难隔。迢递万里帆,飘飖一行客。独怜西江外,远寄风波里。平湖流楚天,孤雁渡湘水。湘流澹澹空愁予,猿啼啾啾满南楚。扁舟泊处闻此声,江客相看泪如雨。〔2〕(p1579)

“西江”在唐代有多处,但诗中最有可能是指岷江,《元和郡县志》载:“巴陵城,对三江口。岷江为西江,澧江为中江,湖湘江为南江。”〔10〕(p657)“独怜西江外,远寄风波里。”“西江外”也即湘中地区,也可见贬谪之处为长沙。

(二)此间经历

大历八年秋,吴仲孺诬奏,贬长沙。自鄂州出发,写下了《晚次湖口有怀》,诗中有“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2〕(p1538)。同年秋天,进入洞庭湖,谢太虚死,写下《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诗中有“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2〕(p1537)、“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2〕(p1537),抒发对贬谪生活的不满。同年秋,在湘中地区与郑协律相遇,写下《听笛歌》,诗中有“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2〕(p1575)。大历九年春夏之间,写下诗《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赠湘南渔父》,贬谪激起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望。大历九年秋,诗人贬谪已一年,然而似乎还无归望,《晚泊湘江怀故人》,诗中有“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扁舟宿何处,落日羡归翼”〔2〕(p1522),所作《湘中忆归》中有“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2〕(p1579),《感怀》中有“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2〕(p1572),言语中对贬谪生活充满不满和厌倦。应在本年“时监察御史苗丕就推”,案情有转机,刘长卿开始自长沙北归,第二年春至岳州,写下《弄白鸥歌》来表达心情的愉悦,然而二度被贬使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写下《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一身已无累,万事更何欲”〔2〕(p1538),并产生隐居愿望。然而约在大历十年春,“就推”完成,刘长卿依然被贬睦州。其年秋开始动身,绕岳州会好友,写下诗《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和《南楚怀古》,发出了“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2〕(p1536)的感叹,其后经苏、扬一带,停留一段时间,大历十一年,到达睦州,本年秋写了《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表达对其感谢之情,此后,刘长卿再无往湖湘经历。

(三)湖湘诗系年

大历八年秋:《晚次湖口有怀》、《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听笛歌》

大历九年春夏间:《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赠湘南渔父》

大历九年秋:《晚泊湘江怀故人》、《湘中忆归》、《感怀》、《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大历十年春:《弄白鸥歌》、《湖上遇郑田》、《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

大历十年秋:《南楚怀古》、《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

相对而言,刘长卿的湖湘经历较为复杂,然而通过分析有关史料和他的诗集中诗歌排列顺序,我们还是能够勾勒出他在湖湘地区的大致活动情况,也使得他的湖湘诗歌系年成为可能,这为全面了解刘长卿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情况提供了帮助。

〔1〕(清)董浩等.全唐文〔C〕.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清)彭定求等主编.全唐诗〔C〕.北京:中华书局,1960.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宋)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杏园唐墓〔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7〕(宋)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郁贤皓.唐刺史考〔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10〕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贬谪郴州洞庭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游岳阳洞庭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星月一舡压洞庭》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郴州质监:严把电网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