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2011-11-18王国惠

关键词:纯收入农民收入比重

王国惠

(太原师范学院 经济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王国惠

(太原师范学院 经济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来,山西省农民收入虽然在波动中有明显提高,但从其内部结构及与全国比较,还存在许多问题:各地市与省会城市太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在逐年下降;山西与全国农民收入相比,也始终处于落后位置。要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必须充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加速城镇化进程,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

山西省;农民收入;收入结构;收入比较

发展农村经济始终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一环,增加农民收入又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十五”开始,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山西农民内部收入、城乡收入与发达省份的收入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农民收入增长状况

改革开放至今,尤其是“十五”时期以后,山西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全省农业生产总值498.39亿元,比1978年的29.01亿元增长了17倍。农民收入也随之有较快的增长,2009年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244.10元,与1978年的101.61元相比增长了41倍。改革开放以后,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农民收入经历了明显的波动增长过程。

1.1983 —1995年,农民收入在波动中增长

这一时期,农产品供需格局从短缺为主向过剩为主过渡。农产品旺销刺激了家庭经营从单一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经济格局的转变,给农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阶段,山西农民纯收入从1983年的309元增加到1995年的1 208元,增长速度处于波动状态。期间,出现了1990年的17.44%的高速增长和1995年24.44%的高速增长,也出现了1991年5.90%的负增长。[1]

2.1996 —2000年,农民收入明显下滑

这一时期,全国农村经济处于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循环时期。山西也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以及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发展趋缓,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虽然在此期间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1 557.19元增加到2000年的1 905.61元,但增长速度却在逐渐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为低迷的时期。1996—2000年,山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28.9%、11.6%、6.9%、-4.6%、7.5%。可见,从1996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速连续4年下滑,在199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0年,农民收入虽然扭转了下降趋势,但增长并不快。[2]

3.2001 —2008年,农民收入反弹回升

“十五”时期,山西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十五”的5年间,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突破了2 000元(2002年为2 149.82元)和2 500元(2004年为2 589.60元),5年间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量为197元,是建国以来各5年计划中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增速达到12.6%和11.6%,在基数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非常难得了。

进入“十六”以后,山西农民收入仍保持着不断增长。2006年突破了3 000元大关,达到3 180.92元。2007年和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分别是15.24%和11.77%,并在2008年突破了4 000元大关,达到4 097.24元。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内部结构变化。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据《山西统计年鉴2008》,2007年该比重为50.8%,2008年降为48.5%,同比减少2.3%,2009年进一步降为45.23%,比上一年减少3.27%。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则由2007年的41.5%增加为2008年的41.8%,同比增长0.3%,2009年该比重增长到42.17%,同比又增加0.37%。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2008年的9.7%增加为2009年的12.59%,同比增加2.89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山西农民每人每年平均纯收入 (元)

其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速减缓。2008年,山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1 986.38元,比上年增长6.77%,2009年为1 919.76元,同比增长3.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42%。从构成家庭经营收入的角度看,2008年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为1 482.12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9.48%;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为49.1元,同比增长3.63%;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为455.16元,同比下降0.9%(见表2)。这主要是由于山西近年对煤矿进行停产整顿,影响到农民的运输业。

表2 山西农民平均每人每年家庭经营纯收入 (元)

其三,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增加。2008年,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44.26元,同比增长64.45%,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53.05元,同比增长了12.7%,并且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纯收入的贡献也在增加。2008年,转移性收入占比为5.96%,2009年该比重为7.76%,同比增加1.8%。财产性收入在这两年的占比分别为3.74%和4.83%,同比增加了1.09%(见表1)。

二、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

1900—2009年,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但与同期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相比却是逐年下降的。根据山西统计局的调查数字显示,1990年山西农民人均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到1995年这一比重下降为37%,虽然2000年有所回升,达到40.34%,但其后该比重一直在下降,2002年降为34.48%,直至2009年该比重降至30.32%(见表3)。

表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一般认为,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6%或更多会比较合适。由上面分析可见,山西城乡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且是逐年拉大的。而且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全部用于生活消费也可,但农民纯收入还必须有一部分用于扩大家庭经营,剩余部分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再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的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财政补贴,山西城乡收入实际差距会更大。

三、不同地市农民收入结构

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08》,历年来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为太原市,最低的为吕梁地区。2002年太原市农民纯收入为3 076.57元,比全省农民平均收入水平2 149.82元高了43.11%,吕梁为1 371.46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3.79%和太原市的44.58%。到2007年,太原市为5 561.1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1.71%,吕梁地区为2 778.24元,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5.79%,仅为太原市的49.96%。虽然与2002年相比有一定提高,但与最高的太原市还存在很大差距(见表4)。

表4 不同地区农民收入 (元)

四、山西与全国农民收入比较

改革开放以后,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在全国的位次也有所前移,但受山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是逐渐拉大的。

1978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的位次为22位,绝对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元。[3]1984年位次达到最高为16位,但收入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时期,山西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五”的5年中,山西省农民收入水平在全国的排位不断前移,有三个年份保持在第18位。但近几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又出现了差距拉大的现象。据山西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山西农民纯收入为4 244.1元,比2008年增加146.9元,增长了3.58%,在全国位居22位,保持了上一年的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是由上年的663.4元扩大到909.1元。并且按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幅度排序,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山西居第31位。

五、对未来山西省农民增收的建议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具有法人资格,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是受法律保护的。

据山西省银监局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路。截止2009年年末,山西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0 945户,入社社员31万户。2009年,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5 175元,比全省农民平均纯收入高出1 078元。因此,山西省应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在信贷、合作社成立条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优惠。

2.加速城镇化进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率逐步提升,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大障碍因素。过去,主要依靠乡镇企业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技术、制度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大大减弱,甚至出现负增长。为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比例,推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小城镇建设便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必然选择。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既能减轻农民进城给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压力,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农民收入增加。

3.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山西省金融发展一直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投资和理财,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例如,一些农民和乡镇企业有很好的项目,也能找到市场,就是缺乏资金,这关键就是农村地区贷款难。造成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对自身稳健经营的需求,担心农民不能按时还款,从而影响信用社的资产安全,造成经营风险。并且越是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的地区,资金供给能力就越弱,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也越差。这一切都是由于农村金融体制和制度不够健全、金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造成的。因此,山西省应尽快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4.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实现农民增收的原动力。但山西省农民科技素质、科普知识普遍偏低,这一事实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可以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通过科学知识的讲授,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专业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农业与科技的联合,并经常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农民实实在在的实惠。另外,还要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能够切实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相关知识,通过各种媒介传授给农民。

5.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从表2可以看到,山西省农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例如,2007年农民二、三产业收入之和占纯收入的比重为27.2%,到2008年该比重下降为25.4%。这表明山西省农村经济仍然在“农”上重点做文章,而在“工商”方面做得不够,这同样会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山西省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加大力度。比如,要多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扩大基地规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链条,让农民确实享受到加工流通环节的部分利润。

另外,从山西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来看,优质农产品不多,且结构单一,农产品质量与特色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也导致农民收入的增加额不断降低。因此,山西省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上同样要大力实施改革。可加大在优、特、新农产品开发上的力度,树立知名品牌,引进高效新品种和无公害蔬菜品种,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以促进农业效益的提升。

[1] 孙建文.山西农民收入结构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 (3).

[2] 张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EB/OL].http://www.agri.gov.cn,2003-07.

[3] 山西省农业厅经管局.山西省农民收入30年回顾[EB/OL].http://www.agri.gov.cn.

【责任编辑 张进峰】

2010-04-22

王国惠(1978-),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

1672-2035(2011)02-0063-03

F127

B

猜你喜欢

纯收入农民收入比重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