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作用
2011-11-17郝志春
郝志春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法提出社区体育的概念、职能及其发展现状,指出社区体育发展的不足,并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寻求两者的切入点,解决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学校体育的特有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 全民健身 终身体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思想已不单纯停留在吃饱穿暖上,健康已成为人们的首要话题。有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对影响个人最重要的9项因素排列,第一位就是健康;现代社会,健康仍是市民最关心的事。人们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的精力日益增多,参与健身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形成,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以群众为主体的社区体育,并在近20年来得到初步发展。在国外,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早已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参与社区体育已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我国,人们对于参加社区体育的意识还很薄弱,再加上我们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简陋、指导人员不足、制度不完善等现状,社区体育还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区体育的概念
由于近年来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体育学术界对社区体育的概念作了大量研究,如李建国指出:“社区体育是在居民生活圈内由居民自主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且是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相互关系和共同意识,促进地区社会活性的一种社会活动。”肖叔伦则说:“社区体育就是以城市基层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为主体,实行政府部门支持,体育部门指导,社区部门参与,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而我国社区体育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和自然环境为物质条件,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构成应包括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体育指导者、体育活动和经费6个方面。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社区体育的负责人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知识、社区体育指导员极少,参加社区体育的居民也以自愿形式加入,呈自发零散无序状态,锻炼主要采用独立锻炼或结伴锻炼形式,存在着无规律性和盲目性。当问及不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原因时,首先是无时间,其次是无兴趣或没病。大多数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很弱,认为没病不需要运动,没病就是健康。在参加的人员中,以年龄来看,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其次为12岁以下青少年,中年体育人口明显偏少;以性别来看,女性的体育意识强于男性,但在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来看,男性又多于女性;从职业特点看,工作收入相对稳定,时间比较充裕的工薪阶层参与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阶层。现在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多在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体育场地,设备简陋,数量也不足。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经费也多以自发为主,很多的投入只是买几把太极剑、扇子、小鼓等小东西,可以锻炼的器械很少,只是安装在空地上的秋千、爬竿、横木几样。社区体育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专有制度还不完善。可见大力开展社区体育已是促进我国国民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发展社区体育的前提就是要克服社区体育现在存在的问题。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比较丰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还需要依托辖区内学校丰富的体育资源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作用
1.学校体育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丰富资源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大多数由国家投资,体育器材有保证,加之良好的学校教育范围,都会有利于社区体育向纵深发展。汪海等人对我国10个省市社区辖区内体育场馆的调查显示: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最多,为1143个,占总体的56.6%,经常对外开放只有12.99%,不对外开放有51.88%。可见学校体育的体育设施充足,但很少有学校的体育设施可以对外开放,尤其以中小学为主。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改善社区体育场地不足、设施不足等情况。
2.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师资力量
我国社区的体育师资(也称社区体育指导员)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有一技之长或是从社会待业人员中竞聘而来的,他们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正确的锻炼方法,他们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却不能真正的做好一个体育锻炼的指导者,而且很难保证他们的社区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因为许多社区成员由于不懂得科学健身的道理,一些人在选择锻炼项目上,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因人而异,在运动量的控制上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以致陷入误区,即不能收到锻炼效果。因此,社区体育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配置不容忽视,但从我国现状看来,近期还无法满足社区体育对人才的要求,最佳途径是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因为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职体育教师,他们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能娴熟地運用科学的锻炼方法,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社区体育人才紧缺的状况。
3.学校体育可以激发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意识
中小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可以增强社区体育的活力,青少年、儿童是社区体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他们将给社区体育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促使社区体育朝轻松、愉快、活泼的方向发展,活跃了社区体育。而青少年时期大多数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生活、学习占据青少年的生活重心,学校中的学习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是从事体育活动最有条件的群体,他们处于身心成熟的时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最佳时期,经过长期教育,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4.学校完善的体育组织领导机构可以服务于社区
社区体育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专有制度还不完善。参加的人员比较零散无序,锻炼主要采用独立锻炼或结伴锻炼形式,存在着无规律性和盲目性。社区体育制度不完善,基本没有组织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的能力。然而学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较强的策划和组织体育比赛及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人才,以及较充足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备,能为社会体育及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咨询、策划、组织等优质的服务。如果学校体育的这种优势服务于社区体育,将会提高社区体育参加人员的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也能完善社区体育制度,为大力开展社区体育作出贡献。
学校体育不单纯是为了调节脑力活动、强身健体而存在,也不仅仅以身体活动作为手段培养任务为目的,而是被视为未来一生体育生活的入门阶段或一个环节,并相应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其从事这些活动的能力。说明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来说,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培养有能力的人才,提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场地设施,弥补社区体育制度的不完善,养成人们的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意识,也便于与社会的对接。社区体育要长足发展,就要改变现在资源缺乏、专业人才少、制度不完善的状况。最现实的方法就是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依靠学校体育的优势,合理利用其资源,并逐步完善改进,以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原.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与途径[J].柳州师专学报.2007,1.
[2]杨荣.浅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3]裴立新.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和运行机制构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