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词《雨霖铃》英译文的人际意义分析*
2011-11-17林应梅
林应梅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浅析宋词《雨霖铃》英译文的人际意义分析*
林应梅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功能之一。本文试从韩礼徳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出发,围绕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方面浅析北宋著名词人柳永《雨霖铃》英译文的人际意义,探讨宋词英译语篇的语言特点,人际意义实现的手段及达到的效果。
《雨霖铃》;人际意义;语气;情态意义;宋词英译
宋词以精炼的表达,婉约的词藻,细腻的感情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学价值。传统文学批评将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类。作为婉约派代表之一的柳永,在宋代词史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地位和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他的作品在当时流传很广,传说“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本文试从韩礼徳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围绕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方面浅析柳永著名词作《雨霖铃》的英译文。借本文的探讨来拓展人际意义在语篇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人际意义概述
在韩礼徳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朱永生2004)。”人际功能是韩礼徳三大纯理功能之一。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加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括交际角色关系,即讲话者与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提问者和回答者,告知者与怀疑者等之间的关系。人们在交际中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言语角色,但最基本的只有给与(giving)和求取(demanding),交际中的两类交流物为:(1)物品和服务(goods&service)(2)信息(information)。交际角色和交换物这两个变项组成四种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提问。
表1
与之匹配的反应:接受提供,执行命令,认可陈述,回答问题。
从语法结构看,声明、问题和命令往往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有一定的关系。韩礼徳认为语气、情态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这些是由情态来实现。
语气系统的归一性表现为肯定和否定,而情态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的中间量。广义上情态可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情态意义又分为强中弱三级量值。基于情态意义的不同程度,说话人在表达人际意义时根据情态的量值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使情态意义准确地被传达。此外,情态意义大部分都是由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以及谓语的延伸部分来表达的。
表2 情态动词的量值
二、《雨霖铃》一词英译文的人际意义分析
柳永的原词如下: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8)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浪漫中华古诗英译赏析》
这首词《雨霖铃》史柳永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雨霖铃》一词有很多的英译文,在此仅对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英译文进行人际意义的探讨。译文如下:
Cicadas chill
Drearily shrill
We stand face to face at an evening hour
Before the pavilion,after a sudden shower.
Can we care for drinking before we part?
At the city gate
We are lingering late,
But the boat is waiting for you to depart.
Hand in hand,we gaze ay each other’s tearful eyes
And burst into sobs with words congealed on our lips.
You’ll go your way
Far far away
On miles and miles of misty waves where sail the ships
And evening clouds hang low in boundless Southern skies.
Lovers would grieve at parting as of old.
How could you stand this clear autumn day so cold!
Where will you be found at daybreak?
From wine awake?
Moored by a riverbank planted with willow trees
Beneath the waning moon and in the morning breeze.
You’ll be gone for a year
What could I do with all bright days and fine scenes here?
How we coquettish I am on my part,
To whom can I lay bare my heart?——《浪漫中华古诗英译赏析》
(一)语气
《雨霖铃》这首词的英译文第(1)行三个小句,许渊冲采用“等化”处理的方法,将这三个小句译成四行,都是采用陈述语气(declarative mood)。第(2)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则是疑问语气(interrogative)在第(1)行中,此人作为叙述者,他的话采用了陈述语气,他是在向读者提供信息。原文的结构安排很巧妙,句与句之间有的跳跃性很大。虽然上下句之间有空隙,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许渊冲将第(2)行译作疑问句,“Can we care for drinking before we part”将“帐篷”略去未译,同时将“都门”移作“留恋处”的时间状语:at the city gate/we are lingering late,这是对原作进行“浅化”处理。第(3)行为陈述语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寥寥几笔却内容丰富,给人无数遐想,表达出此人对恋人间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情。第(4)行的译文也为陈述语气。译者用前两行译诗表示一个“念”字,以描绘恋人惜别的沉重心情。两句译诗中众多的长元音和双元音读来缓慢沉重,很好地表达了惜别的情绪。
第(5)行的译文为陈述语气,第(6)行则采用疑问语气,译作四个分句,将原诗一问一答,表达非常传神。第(7)(8)行译文都为特殊疑问句,表达对内容的提问,表达此人与恋人的分别时极度的痛苦,前行的日子尽管是良辰美景却无心欣赏的落寞。采用疑问语气结尾,更能一起读者的共鸣,特点极为突出。
(二)情态
第(2)行诗的译文中“Can we care for drinking before we part”“can”表示情态意义(modal meaning),一个表示弱量值,表达了说话人对自己的看法充满了疑惑,甚至是否定。第(5)行的译文中的“would”与“could”分别属于中、低量值的情态意义,基于此人在表达萧瑟冷落的秋季与恋人惜别的凄凉与不忍,“could”也表达出一种委婉的不确定性,“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之后是否能再见的不确定性。译者许渊冲在表达人际意义时根据情态的量值选择极为合适地表达方式,从而使情态意义准确地表达。第(7)(8)行译文的“could”与“can”采用问句的形式,引出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表达了此人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既表现了人物吁叹不止的情态,而语气又恰到好处。
(三)人称
人称作为语法范畴,表示一个情境中参加者的数量和性质,通常用动词或是相关的人称代词表示人称的区别。人称是表达人际意义的一个成分。原文中直接出现的人物只有“何人”,而叙述者即词人则隐藏于后,并未正式出现,但可通过“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等词句可推断出他在词的叙述情景中的存在。译文中将其译出,为第一人称“we”而将“恋人”译文“you”。“we”和“you”使此人与恋人之间构建了一种非常亲密且抒情的对白,缩短了二者的距离,让二者的“lovers”关系更加凸显,使整个译诗读了由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而“we”“you”的使用让全文显得十分真实和鲜活生动,表达词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心情感。
三、结束语
关于汉译英的诗歌中的人际意义问题,可以先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然后再结合相关的文化语境,进而注重选词和修辞,最终得出最接近汉语的英译文。当情态问题有文化语境介入时,情态会变得很复杂也很难以捉摸。而从本文中的情态研究发现英语的情态动词表意范围较宽,所表的情态较丰富,语法功能突出,而汉语偏重于分析,重在写意。本文对《雨霖铃》一词英译文的人际意义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同时对其语言特色、所表达的情感和高度艺术价值做了相应的讨论。希望借本文能对人际意义在宋词英译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Thompson,G.功能语法入门[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徐守勤,徐守平.浪漫中华古诗英译赏析[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6.
[4]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H315.9
A
1006-5342(2011)09-0061-02
201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