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

2011-11-17王传安吴长勤王亚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基础计算机

王传安,吴长勤,王亚军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应用型本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

王传安,吴长勤,王亚军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从应用型本科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以能力为本位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课程群为依托的实践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本文为同类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课程群;公共基础课;应用型人才;网络教学

引言

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新生入学后收益面最广的课程之一,它的目标是在各个专业领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使大学生成为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1].因此,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决定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教育类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和普及以及应用型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原有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都已不再适用目前学生群体的状况以及社会工作岗位对毕业生信息技能的需求,必须改革和创新[2].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的建设是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逐步形成的一个课程体系.

1 能力培养定位及课程群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要目标,与传统本科相比更加突出应用性[3].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实施教学活动.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快、变化之多是其他领域无法与之相比的,社会需求当然也随之加快.要想把学生明天的应用都在今天讲到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学生从现在开始就培养一定的自我探索能力,才能适应今后计算机的发展.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使用电子表格制作常用报表的能力、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通过因特网检索资料和收发信息的能力、数据库操作的能力、一般的编写程序的能力并且还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维护知识.这些能力不仅体现在理论上,还要会实际操作[4,5].有了能力的准确定位,下面就可以依据能力构建计算机公共课程群体系,如表 1所示.

根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的必修课,如表 1开设的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它是由教务处牵头,各专业院系与计算机公共教学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学生必须选修并通过 (具有强制性),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公共课程群的核心;二是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限选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如经济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一般选择《VFP程序设计》;电气、机械、通信工程等理工科专业一般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英语、新闻学等文科类专业选择《Access数据库教程》.三是根据专业方向或本人兴趣在多个学期内自由选修若干门计算机应用课程,例如会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选修《会计电算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选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等.

表1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与能力定位

2 以课程群为依托的实践平台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要建设好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就需要好的实践平台和实验环境来支撑,它也是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关键.

2.1 设计好的实验教学案例

一个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不仅可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还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项目任务法可将所讲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设计成一个项目的各个功能模块,通过每次的实验解决其中的某一个模块,最终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实现整个项目的开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表 1课程群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采用项目任务法设计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如表 2所示.

表2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每个实验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并将所做项目打包上传到实验室服务器或教师指定的邮箱,教师及时进行修改,下次实验课时进行总结和评比.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和平时实验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

2.2 建设课外创新能力拓展平台

由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门类多、知识面光,因此在开设实验教学中,一般都要根据实验室的自身条件,如机器的性能、师资状况等因素,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选择性地开设一些实验,这样会使部分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主学习某些课程.因此建设课外创新能力拓展平台,不但可解决正常实验教学中的限制,还丰富了实验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的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求知的精神.以表1课程群中的《网页设计》课程为例,建设课外创新能力拓展平台如图 1所示.

图1 课外创新能力拓展平台功能图

2.3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趋向个性化的教学,需要比普通公共教学占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对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来讲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这些矛盾只能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来解决.而网络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具有普通公共教学无可比拟的优点,打破了普通公共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6].在这些方面,笔者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研制和开发建立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教学网站,已于 2008年 10月开通 (网址为:http://www.ahstu.edu.cn/Part/Jpkc.sht2 ml),主功能界面见图 2所示.该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扩展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的教学空间.

图2 课程群网络教学系统主功能界面

网站中还设立了实验课程、网上选课、在线教学等多个实验/实践教学栏目.网站实验课程栏目和网上选课栏目中,包含了所有必做实验项目和选做实验项目的详细信息,学生可通过上网查看电子讲义和电子教案并预习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操作内容的难易程度,部分实验配有操作图片,对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3 结束语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及其教学内容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力求探索与现代教育环境相适应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为创造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具有特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和多功能的实践平台,进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仍将是今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建设和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志强,傅向华.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及其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5(5):78~83.

[3]张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CFC2006[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6.

[5]尚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群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6):645~646.

[6]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100~103.

G42

A

1006-5342(2011)06-0027-03

2011-04-15

猜你喜欢

应用型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