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
2011-11-17李迎娇汤红斌
黎 俊,李迎娇,李 敏,汤红斌
(咸宁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
黎 俊,李迎娇,李 敏,汤红斌
(咸宁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本研究旨在表明自主学习能力培训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其有效使用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听力水平。在现今大力推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同时,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策略指导,帮助他们正确、有效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使其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自主学习;听力;策略
自主学习不仅赋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赋予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对学习的机会、课堂活动、学习策略等方面做出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使他们更多地担负起自主学习的责任。听力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方面。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透视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使用效率。对大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听力,使听力课堂教学与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相辅相成,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一、研究假设及问题
本研究旨在表明自主学习能力培训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其有效使用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听力水平。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水平测试、教学实验、日记、访谈、培训为工具,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中收集的数据,观察、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听力成绩的影响。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受试对象自主学习情况如何?(2)如何对受试对象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训?(3)自主学习能力培训对受试对象听力成绩有何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共持续一年半时间。首先,240名来自咸宁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经济、工商管理和核电专业的学生参加听力前测及自主学习问卷调查。听力前测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和经济班学生听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显著差异。前者为实验班,后者为对照班。教学实验开始后,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实验班接受自主学习能力培训,对照班不参与培训。在课外,要求两班学生自主安排听力训练,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并记录作业完成情况,给自己打分。教师根据日记、访谈所反映的情况,提出建议,督促学生。实验结束时,通过水平测试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听力水平有无变化;实验班再次接受自主学习问卷调查,检测其自主学习意识、情况是否有所改变。然后,根据以上情况及数据统计结果,总结经验,制定系统的培训手册,并在全校范围内以选修课形式推广应用。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应用自主性英语学习策略所涉及的六个方面展开(问卷参考徐锦芬自主学习量表[1]自行设计而成)。第一,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十五个调查问题);第二,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了解情况(五个调查问题);第三,调查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六个调查问题);第四,调查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二个调查问题);第五,调查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的监控情况(四个调查问题);第六,调查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情况(十二个调查问题)。问卷的选择项均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根据不同问题,问卷选项从“完全同意”(A)到“完全不同意”(E)或从“非常清楚”(A)到“不清楚”(E)等。
对22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1.学习态度
结果表明,72.57%的学生愿意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负责;52.51%的学生认为促进自己有效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责任;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自己设定英语学习目标,不该由老师制定学习计划,但仍有部分学生喜欢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评价自己的学习进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定期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不完全是老师的责任。对于教师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而自己才是学习过程中绝对的主导者,不能一味地依赖老师学好英语。但是,他们不善于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无法集中精力针对性地弥补自己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老师适时的帮助和建议尤为重要。由此,可以推断:一方面,学生有自主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对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很难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导者。
2.对教师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了解情况
学生不太了解老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也不能很好地将老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清楚这种转化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比较了解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某项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意图。
3.确定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
尽管将近60%的学生对改进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明确要求,但只有4.87%、19.03%的学生总是或经常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还制定课外英语学习计划。大多数几乎从没有过学习计划,更谈不上很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并且周期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4.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策略知之甚少,只有8.85%的学生能在听力训练中有意识并且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尽管如此,大部分学生仍在有意无意地采取某些方法进行听力训练。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日益重视语言技能训练,四、六级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听力成绩占较大比重。
5.对学习策略使用的监控情况
调查显示,4.87%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有意识地监控听力策略的使用情况;少数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可行并适当调整,但只有1.77%的学生能对此加以评价,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6.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情况
结论如下:第一,在课外学生一般都不主动寻找机会练习英语,甚至在课堂上也很少提问或参加活动。第二,很少与他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并非简单的个人的孤立活动,它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中发现自身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学习者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学生有意识地把新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程度极低。在实际的交流中,他们不能刻意运用所学的新单词和新的表达。将近一半学生能在语言学习中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而且大部分学生经常在意识到错误的同时能找到错误的原因(母语干扰、不熟悉语法规则等)并采取相应措施更正错误。在英语学习中,约三成的学生主动克服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如:焦虑、自卑、压抑、害羞等)。已有的学习资源(图书馆、因特网、参考书、英语广播、字典和语法书等)利用率也不高。第四,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监测自己计划的完成情况,也不能选择有效学习途径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只有少数人在完成一项语言学习任务时检查并更新对前面知识的理解,能根据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这说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对我校2009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尤其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目的的要求的了解、制定学习计划、监控计划的实施及适时调整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及监控策略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在其英语学习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学生仍然缺乏自主性。但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绝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后,应专研语言学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实验
1.培训内容
教学实验详细内容见2010年咸宁学院学报第3期。
2.实验结果与结论
在教学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了听力前测和后测。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ECB-实验班前测成绩,ECA-实验班后测成绩,CCB-对照班前测成绩,CCA-对照班后测成绩):
通过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每个学习者每题的原始得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听力前、后测成绩对比通过描述性统计表(Descriptives)和多重比较统计表(Multiple CompaHsons)反映。描述性统计表中的N表示所分析的题项数,Mean表示平均值;多重比较统计表中Std.Error表示标准差,Sig.即P值表示各对比项之间存在的差异(P<0.05表示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呈现极显著性差异)。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听力前、后测成绩统计分析数据
Dependent Variable:the Resullt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Pre- and Post-Tests
表1显示,在教学实验开始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听力水平相当;实验结束时,两班学生均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这说明每天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固然能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但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培训能使学生的自主训练更有目的、有计划、更高效。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课程能让自己更加有意识地、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自主规划和掌控英语学习过程,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日记与访谈
教学实验开始时,要求实验班学生每天以日记形式记录听力训练的全过程,以便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最初的日记看,大部分学生在完全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很迷茫,不知该干什么,怎么干。日记千篇一律,简单地时间、地点等信息,无法起到监督和评价学习进程的目的。发现问题后,老师通过面谈或在日记上写上反馈意见,及时提供帮助。之后,学生逐渐能够掌控自己的听力学习,依计划行事,有意识地监控并且评估其学习情况(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日记(1)
表3 日记(2)
表4 日记(3)
学生的记录使自己对其学习进程有更直观的了解,也方便老师提供更直接、有效的帮助。教学实验数据表明,一直坚持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变化选择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听力水平普遍有较大提高。
在教学实验开始前,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随机抽取十名学生访谈。访谈结果显示,极少数学生学英语是兴趣使然,大部分不得不学,是因为以后用得着它。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力大;变动、短时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力小。显然,如果只是想通过考试或是找份好工作,是不会持续对其英语学习起积极作用的。相反,兴趣才能使其学习积极性经久不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正确、持久的学习动机。不管学生是出于何种目的学英语,受访者几乎都不曾制定学习计划,更不用说课外自主学习。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有意识地自主学习。
在课外自主学习实践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听力材料,量身制定计划并加以实施。这为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提供了机会。实验结束时,相比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更能掌控自己的英语学习。
(四)选修课
基于此次实证研究,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在我校开设一门有关自主学习策略的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自主学习策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清楚地意识到实施某项策略是为了达到某个学习目的。既让他们知晓策略本身的知识,又让他们拥有调控策略的能力。
2010年秋季学期,笔者作了小范围的初步尝试。选修课分为八讲。第一讲自主学习概论及理论基础;第二讲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讨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第三讲从学习者训练、现代技术、情感因素等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第四讲学习者如何计划自主学习及有效监控整个学习过程;第五讲学习者如何对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评估;第六讲培养大学生反思性英语学习能力;第七讲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第八讲大学生自主学习实例分析。
四、结论
本次研究问卷调查对象样本较少,仅240名来自四个非英语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调查范围更广泛一些,数据统计结果将更具信度和效度。教学实验持续更长时间的话,有利于学生将自主学习发展成为一种习惯行为。而且,要将策略培训逐步系统化、规模化,必须在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深入地研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研究表明,学生迫切需要接受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训。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系统的讲解和针对性的指导必然对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起积极作用。在了解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后,教师应专研语言学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正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1]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H319.3
A
1006-5342(2011)08-0079-03
2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