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次分配的要素投入结构视角研究

2011-11-16梁东黎

关键词:权数分配条件

梁东黎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初次分配的要素投入结构视角研究

梁东黎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初次分配决定于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要素投入即资本有机构成。技术进步一般导致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而权数提高、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权数下降,由此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若满足资本配置条件和劳动配置条件,则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否则不一定。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初级阶段,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中级阶段,有机构成不变;在高级阶段,有机构成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通过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而提高的关键是技术发明部门的极大发展,而这归根到底又取决于教育和科研的极大发展。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权数效应;构成效应;配置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几乎持续下降的现象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广泛的关注。鉴于此,中央政府数次提出必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的要求。

上述我国的这一现实问题,在理论上看,就是微观经济学所说的“为谁生产”问题,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问题。从我们身边的个案来看,收入分配及其差别,似乎极其偶然,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根据大数定理的观点,一般的规律还是存在的。微观经济学这样来观察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收入等于生产要素价格与其投入量的乘积。生产要素价格和投入量均由生产要素市场供求竞争决定。当竞争充分时,生产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产量,各生产要素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于其产出弹性。这些研究无疑起到标准参照系的作用,但显然很多复杂的情况未能一一概括进去。

既然初次分配决定于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要素投入量两个方面,那么,对初次分配的研究,既可以从生产要素价格入手,也可以从生产要素投入入手。本文专门研究后一个方面——生产要素的投入,并称之为生产的投入结构。

本文所谓“投入结构”与马克思的“技术构成”基本一致,简单说,就是生产的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之比。

马克思对该问题进行了经典的研究。对此,马克思提出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和资本的有机构成。马克思还提出了著名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理论观点:随着机器体系的每一进步,由机器、原料等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不断增加,而用于劳动力的可变资本部分则不断减少[1]。在时间序列角度上,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这一基本事实,是对马克思上述理论观点最重要的佐证。

我国学者运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产业结构[2]、失业[3]、消费[4]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还发现,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的重要的经济现象出现了,如技术发明机构从生产企业中独立出来且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技术输出、输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这些新的重要的经济现象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开始具有与马克思所言规律相反方向的变动趋势——资本有机构成下降[5-6]。我国学者对其原因进行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技术进步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导致对原料和能源的节约[7];一种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预付资本更多表现为非物质形态资本[8]。有学者提出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有三种可能的情况:提高、不变、下降[9]。以上研究,特别是对资本有机构成变化新情况的关注和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初次分配问题近年受到我国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我国学者充分意识到该问题的复杂性,认为在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面都有许多工作可做[10-12]。和这些研究相比,本文对初次分配的研究则局限于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视角,这样的研究,尽管片面,却可能较为深入。

正是出于对初次分配问题的关心,本文才要重提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一重要的理论,因为在生产要素价格给定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使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趋于下降;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必然使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将趋于提高。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两种趋势是同时存在的。本文的以下部分试图针对这一复杂的问题,运用两部门模型,即把一个经济体看成由技术发明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组成,并分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种情况,把技术进步看成基本的事实,着重对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进行初步的理论上的研究以揭示:技术进步在什么情况下导致资本有机构成趋于提高从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将下降、在什么情况下导致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下降从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将提高。

二、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的投入结构

1.技术发明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

我们把劳动区分为技术发明劳动和技术应用劳动,技术发明劳动是指在技术发明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艺研究等方面投入的劳动,主要表现为复杂脑力劳动;技术应用劳动是指在利用现成的技术生产物质产品或提供服务等方面投入的劳动,主要表现为简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可以想见,在人类经济发展早期,技术发明劳动和技术应用劳动往往集于一身。单个劳动者,有时进行技术发明劳动,有时进行技术应用劳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出现了。开始,分工出现在企业内部,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技术发明劳动,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技术应用劳动。后来,分工出现在企业之间:一部分企业专门从事技术发明业务,一部分企业专门从事技术应用业务。业务相同的企业组成一个部门,于是出现了技术发明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

从横截面看,技术发明劳动和技术应用劳动集于一身以及二者在企业内部的分工、企业之间的分工、部门之间的分工等,是同时并存的。为了便于进行理论研究,必须对复杂的事实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于是,本文假定:全社会的生产由两个部门组成:技术发明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前者专门从事技术发明劳动,后者专门从事技术应用劳动。技术发明部门生产的产品是先进的技术即技术进步,技术应用部门利用该产品——先进的技术——生产物质产品或服务。

技术发明部门生产的投入结构的特点是资本(指机器设备)的投入较少、劳动的投入较多。求简化,假设在技术发明部门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劳动的投入量可变。对技术发明部门而言,技术进步表现为该部门劳动的投入量不断增加。

技术应用部门生产的投入结构的特点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资本(指机器设备)的投入比劳动的投入更快地增加,即表现为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或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下面进入本文的主题,即研究技术进步对生产的投入结构的影响。从时间序列上看,技术进步是无可辩驳的基本事实。本文认为,技术进步是导致生产的投入结构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根源,首先研究封闭经济情况,具体再分两种情况研究,首先研究总劳动投入不变的情况,然后研究总劳动投入增长的情况。

2.总劳动投入不变情况

技术进步一方面导致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一方面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由于总劳动投入不变,技术发明部门的资本投入不变,所以,技术进步必定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我们用A表示技术发明部门,B表示技术应用部门,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占总劳动 L0的比例为n,即

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并进一步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即

其中 a为给定的参数,反映技术进步对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影响程度。

全社会生产的投入结构,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是两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各部门劳动投入占总劳动投入的比例,即

由于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投入不变,技术进步(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以,上式改写为:

在总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

上式表明,在总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占总劳动投入的比例提高)必定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一般来说,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可以区分为两个分影响:一是构成效应,即是对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二是权数效应,即是对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权数的影响,对各部分影响的加总构成了总的影响。

在当前的场合,(1)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同时权数提高,二者抵消,所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无影响。(2)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权数不变。(3)这样,总的影响是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3.总劳动投入增长情况

在总劳动投入增长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会出现重要的变化,即在技术进步推动下,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再成为必然。

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如下: (1)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而权数提高,构成效应大于权数效应,所以该部门的变化成为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因素。(2)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权数下降,构成效应大于权数效应,所以该部门的变化成为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3)由于技术发明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的变化相反,总的影响不确定。更仔细地看:

为什么会出现与马克思所言相反方向的变化?我们从上述不等式入手进行观察,并将其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即 KB>KA,我们将其称为资本配置条件;其二是改写为LB>LA,我们将其称为劳动配置条件。

技术进步一般会满足资本配置条件(KB>KA),即导致技术应用部门的资本投入要大于技术发明部门的资本投入。但是,资本配置条件被满足并不能保证技术进步产生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效应,因为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是两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加权平均数,而权数是部门劳动投入占总劳动投入的比例。如果劳动配置条件被满足,即技术应用部门劳动投入大于技术发明部门的劳动投入,那么,技术进步必定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也就是说,只有在资本配置条件和劳动配置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才会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如果劳动配置条件不被满足,即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大于技术应用部门的劳动投入(LA>LB),那么,技术进步就不一定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如果技术发明部门的劳动投入远远大于技术应用部门的劳动投入,那么,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现象就会出现!因此,特别是劳动配置条件是否被满足,成为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将产生何种影响的关键因素。

劳动配置条件不被满足,或者说,技术发明部门的劳动投入远远大于技术应用部门的劳动投入的情况,会出现吗?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显然,如果技术发明部门的劳动投入远远大于技术应用部门的劳动投入的情况不会出现,那么,“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论断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如果没有对技术发明部门的劳动投入远远大于技术应用部门的劳动投入的机制予以揭示,那么,至少到目前为止,本文所言“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还仅仅只是揭示了一种抽象可能性。

三、开放条件下一国生产的投入结构

1.技术输入情况

开放条件是指一国技术发明部门和另一国技术应用部门发生关系,或同时与另一国技术应用部门和技术发明部门发生关系,即在国与国之间发生技术的输入和输出情况。就是说,本文前面对封闭经济的假定——全社会的生产由技术发明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这两个部门组成——在开放条件下扩展到国家之间。最极端的假设是:发达国家的生产单纯依赖技术发明部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单纯依赖技术应用部门。这样,发达国家专门从事技术发明,并将其技术输出至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输入该技术专门从事生产。要注意的是,本文并不认为这就是事实,但至少反映了事实的主要方面,这样进行观察是为了便于揭示主要的关系而做出的理论上的抽象。当然,以下的论述并不完全依赖于此。

首先考虑技术输入情况,即发展中国家情况。

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表现为发达国家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导致发展中国家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即

上式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单纯依赖发达国家技术输入发展生产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表现为发达国家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必定导致发展中国家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发明部门的构成和权数均无影响,对技术应用部门的权数也无影响,仅仅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技术输出情况

现在考虑“发达国家专门从事技术发明,并将其技术输出至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基本情况对发达国家本身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假设发达国家的生产仍然由两部门组成,即技术发明部门和技术应用部门,技术进步仍然表现为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在技术输出情况下,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主要不是导致本国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是导致外国(发展中国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取一极端情况,即假定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对本国技术应用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无影响、而单纯地导致外国(发展中国家)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本国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有何影响?

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1)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而权数提高,构成效应大于权数效应,所以该部门的变化成为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因素。(2)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而权数下降,所以该部门的变化也成为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因素。(3)两股力量加起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显著下降。

由此可见,在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对本国技术应用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无影响、而单纯地导致外国(发展中国家)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技术进步会导致本国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如果说,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技术发明部门的劳动投入远远大于技术应用部门的劳动投入”的机制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那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机制的存在已经具有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性。这个机制就是技术输出。由于技术可以输出,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需求从而该国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的引致需求就在根本上摆脱了对该国技术应用部门产品需求的限制。这样,该国技术发明部门就会相对地独立于本国技术应用部门而获得极大的发展,从而导致开放条件下发达国家“技术发明部门的劳动投入远远大于技术应用部门的劳动投入”成为现实。这样一来,虽然前文所言“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还只是一种抽象可能性,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发达国家来说,通过技术输出,它就转化为一种现实性了。

3.自主创新且技术输入情况

(1)技术输入单纯影响技术应用部门情况

自主创新且技术输入情况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入发展本国生产。自主创新表现为本国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技术输入表现为外国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在当前的场合,二者共同导致本国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即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技术进步(LAC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有何影响?

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1)技术发明部门的构成和权数均不变。(2)技术应用部门权数不变而构成提高。(3)所以,在技术输入单纯影响技术应用部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导致发展中国家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对本国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有何影响?

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1)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而权数提高,但构成效应大于权数效应,所以该部门的变化成为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因素。(2)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权数下降,构成效应是否大于权数效应不确定,所以所以该部门的变化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的影响不确定。(3)由此,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不确定。

如前述,技术进步一般能够使资本配置条件(KB> KA)得到满足,而劳动配置条件则不一定。劳动配置条件可以改写为:aLB-cLAC> aLA+ cLAC。所以,只有在LB>LA且LAC较小的条件下,劳动配置条件才会被满足。

(2)技术输入既影响技术应用部门又影响技术发明部门情况

技术输入既影响技术应用部门又影响技术发明部门情况是指技术输入不仅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且导致自主创新发展(表现为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即

其中LA0是自发性自主创新,即技术发明部门自发性的劳动投入,d是技术输入对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的影响程度。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为:

自发性自主创新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有何影响?

技术输出国技术进步(表现为 LAC增加)对技术输入国资本有机构成有何影响?

外国技术进步对本国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1)技术发明部门有机构成下降而权数提高,构成效应大于权数效应,所以所以该部门的变化成为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因素。(2)技术应用部门有机构成提高而权数下降,构成效应大于权数效应,所以所以该部门的变化成为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3)由此,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不确定。将上式改写为:

即在技术输入既影响技术应用部门又影响技术发明部门的情况下,若总劳动的配置满足一个更为复杂的条件,则技术输出国技术进步会导致本国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若这个条件不被满足,则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下降。

在上述不等式中,技术进步一般会满足资本配置条件 (KB-d KA>0),而劳动配置条件“(ad+ c)LB+cLA0> (ad+c)LAC+aLA0”就不一定,其核心关系是具有复杂形式的 LB>LA,该条件被满足,则外国技术进步导致本国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如不满足,则不一定。

四、生产投入结构的发展阶段

以上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不满足则相反。这实际上是进行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均衡分析。这样,各种情况的出现都非常偶然,似乎既可能这样,又可能那样。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就浮现出来了: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影响发展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发明部门的发展程度。当然,我们这里所谓的“历史发展”,仍然是理论上的。

1.初级阶段

在历史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进步往往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发明部门的发展程度较低、规模较小,技术应用部门规模较大,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几乎等同于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因此,在初级阶段,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效应非常显著。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初级阶段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单纯依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输入发展生产,结果导致发展中国家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中级阶段

在历史发展的中级阶段,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不显著;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发明部门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规模也较大,虽然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但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降低(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由于这两股相反方向力量的抵消而几乎不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级阶段表现为: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入促进技术进步,一方面,技术输入不仅影响技术应用部门,而且影响技术发明部门,这样,两部门的发展较为均衡,技术进步对两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反影响相互抵消,从而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大体不变。

3.高级阶段

在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技术进步反而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发明部门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规模非常大,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发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影响,已经大于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应用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影响,从而使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高级阶段表现为:对发达国家来说,通过技术输出,使对技术发明部门劳动投入的引致需求在根本上摆脱了对该国技术应用部门产品需求的限制,从而使技术发明部门相对地独立于本国技术应用部门而获得极大的发展。这样,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1.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取决于:(1)技术发明部门的构成效应和权数效应;(2)技术应用部门的构成效应和权数效应;(3)总效应。

2.在封闭经济情况下,如果总劳动投入不变,那么,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开放经济情况下,如果发展中国家单纯依赖技术输入发展技术应用部门,那么,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势必提高。

3.在开放经济情况下,通过技术输出,发达国家技术进步会导致本国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4.在一般情况下,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不确定。如果满足资本配置条件和劳动配置条件,那么,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如果不满足,那么结果不一定。

5.在历史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进步往往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历史发展的中级阶段,技术进步对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不显著。在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技术进步反而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6.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技术输入从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发展本国技术应用部门,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则会造成由于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的结果。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此而下降,应该看作经济增长的必要代价。当经济增长的目标压倒一切时,这样的损失不可避免。当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性降低时,上述优惠政策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

7.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固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很长一段时期,仍然会造成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所以,执行该政策也是有代价的。

8.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是长期趋势,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因此,在当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政策必须更加注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建设和行政管理。特别是前者,非常滞后,改善有非常大的潜力。

9.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通过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下降而提高的关键是技术发明部门的极大发展。而这归根到底又取决于教育和科研的极大发展。

10.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具有较长时期的历史进程,政府不仅应该提出更为具体的分阶段的政策目标,以取信于民,而且应该把这一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历史性的真实情况广而告之,以取得民众的理解。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麻伟亮.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J].商场现代化,2006(2).

[3] 钱进,刘耀,缪小林.根据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4] 林琼慧.消费、投资增长差距扩大是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J].生产力研究,2007(4).

[5] 段进朋,李刚.对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6] 初次分配格局的形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J].经济学家, 2008(6).

[7] 蔡晓辉.对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 2008(3).

[8] 邓晓丹,李鸿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依据[J].学术交流,2007(12).

[9] 马艳.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创新与实证分析[J].学术月刊,2009(5).

[10] 李扬.论我国初次分配中的政府行为[J].求实,2007 (12).

[11] 郭天珞.试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3).

[12] 杨俊宏.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几点思考[J].求索,2009(5).

F062.4

A

1671-511X(2011)03-0019-07

2011-02-18

梁东黎(1948-),男,广东新会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猜你喜欢

权数分配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微观调查数据抽样权数的可忽略性检验及实证研究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猪肉在CPI中的权数被调低了吗?
猪肉在CPI中的权数被调低了吗?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权数可靠性的假设检验探讨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