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1-11-16陈寒松

东岳论丛 2011年4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创业者企业家

陈寒松

(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山东济南 250002)

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陈寒松

(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山东济南 250002)

家族企业的传承不仅是财富和权力的传承,更重要的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企业家精神往往随着规模增加、企业日渐成熟等因素影响,呈现递减和衰退的趋势。因此,家族企业传承需要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本研究构建了企业家精神的多层次概念框架,从多理论视角对企业家精神衰减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家精神在家族企业传承和创新的不同路径。

企业家精神;家族企业;企业传承;创业过程

在家族企业的传承研究中,企业家精神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有财富和权力的传接通常无法保证“家业”长青(窦军生等,2010),保持和发扬企业家精神才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关键。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认同。李新春等(2008)认为,家族企业要在跨代之间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并不取决于权力的简单交接,而是源于家族企业背后家族创业精神的传承。窦军生和贾生华(2008)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家默会知识、企业家关系网络和企业家精神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企业家个体层面需要传承的三大类要素。朱素英(2007)针对家族企业继任企业家精神传承进行了实证研究。多方面研究显示,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就会导致“富不过三代”。

然而,到底是什么企业家精神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在传承什么,如何传承等问题上出现了诸多分歧,给家族企业传承研究带来一些混乱。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起企业家精神的多层次概念框架,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动态变化的,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传承和创新需要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企业家精神的界定及概念框架

1.企业家精神的界定

回顾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概念,可以清晰地发现企业家精神研究的演进过程。最初人们的认识局限于企业家精神是创业者的独特特征;随着研究深入,企业家精神作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成为共识;目前的过程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些认识并不是后者否定前者,而是在先前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丰富和发展。

(1)企业家精神是创业者的个性特征

学者较早地从创业者的心理特征来认识企业家精神。Park认为这些特征包括进取、和气待人、领导力强、负责任、组织能力强、勤勉、果断、坚韧等,McClelland强调创业者的成就动机,Wood和 Bandura提出了创业者的自我效能,Simon认为创业者需要具有风险承担特征,McClelland和Burnham还强调权力动机等观点。他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业者具有的高风险取向、高成就需求、高内控程度等特质。

(2)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

由于个性特征并不能真正反应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因此人们开始从创业者的行为方式来理解企业家精神。汪丁丁(2010)认为企业家精神包含熊彼特的“创新精神”、诺斯的“合作精神”和韦伯的“敬业精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9)对从创新意识、冒险意识、机会敏锐性和挑战意识等 4个方面界定企业家精神。

朱素英(2007)从企业家能力的角度将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界定为,企业家的专业知识水平、企业管理技能、实现创业创新的能力、对内部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外部社会关系资源的动用能力。

(3)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为过程

刘常勇(2002)认为创业精神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精神层面,代表一种“以创新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二是实质层面,代表一种“发觉机会,组织资源建立新公司,进而提供市场新的价值”。李新春(2002)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应理解为一个企业家创新创业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企业家生成机制。张玉利(2004)也认同过程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将一系列独特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从事开采机会的过程,其关注的焦点是机会而非目前所掌握资源的情况。

(4)企业家精神是个人特征与行为方式及过程观点的结合体

企业家精神体现在某些个性特征上,也表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上,同时也扎根在创业过程之中。柯兹纳(1997)认为创业者具有一种发现机会的“警觉”,是一种个人的品质特征,同时企业家精神是人类行为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即识别机会行为。Moon(1999)从三个维度来解释企业家精神,一是产品观点,强调最终产出的质量(包括了产品与服务);二是过程观点,指改进管理程序、跨组织间的沟通及互动;三是行为观点,指承担风险的倾向。Pitt和 Kannemeyer(2000)也主张研究企业家精神,不但要研究其人格特质,也要探讨其行为,从三个维度研究企业家精神,即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内部控制性,以及承担风险的倾向。

综上所述,企业家精神来自于创业者的一些独特特征,并形成于捕捉机会、整合资源和创造价值等行为方式的过程。

2.企业家精神的多层次概念框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企业家精神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价值层面。即刘常勇所讲的“以创新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以及企业家的独特特征,比如冒风险的取向,对失败的容忍,内控能力强,自我效能高等,中国企业家的勤劳持家、艰苦创业等品质即属于此层次;二是行为与能力层面。包括机会认知能力、机会把握能力,以及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如朱素英所建立管理能力模型,包括企业家的专业知识水平、管理技能、实现创业创新的能力、对内部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外部社会关系资源的动用能力;三是过程层面。主要包括企业从事独立和完整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具体来说,如战略更新活动、公司创业活动等等。这一企业家精神研究框架既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也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以上三个层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框架,成为理解家族企业传承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家族企业传承的关键是企业家精神传承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业者不拘于资源限制搜寻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1.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在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马云认为目前世界缺失的不是金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梦想和价值观。海尔用创业精神衍生出来的最为市场化的、始终是用户导向的文化弥漫整个组织,支持海尔将家电产业做大,把海尔的品牌做大。甘德安和杨正东 (2010)认为,家族企业是企业家的主观想象,是企业家的发现和创新的产物,是企业家对家族使命的体现,也是市场机会的把握。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往往并不以企业利益多寡而转移,他们更关注自己亲手创办的企业能否持续成长。

2.企业家精神是家族企业独特优势的来源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达成共识,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关键。窦军生和李生校(2010)将家族企业传承的影响要素区分为目的性要素和工具性要素。所谓目的性要素指的是管理权和所有权等影响家族企业传承的因素,而工具性要素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家知识、企业家社会资本或关系网络以及企业家精神等,也就是作为创业者不断发现和利用机会所需的一类特殊知识。

有学者将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比做企业的DNA,DNA如果融合在企业中,企业就能够成长壮大。

从本研究建立的企业家精神框架看,企业家精神除了部分个性特征如风险容忍、内控性等无法学习、传承外,其他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而获得。这使得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具备了基础和前提,但由于企业家精神是动态变化的,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衰减。

三、企业家精神衰减的诱因

家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企业家精神衰减的直接影响。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不论是经济学的,还是管理学的,抑或心理学的,都以各自的学科理论为基础,解释了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富不过三代”现象根源于企业家精神的衰减和蜕化。而企业家精神衰减缘由于以下方面:

1.企业规模与企业家精神:企业理论的解释

科斯在 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当企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相比于外部的市场交易,企业内部交易的成本增加,由企业家精神作用带来的收益可能会减少。他区分了四种情况:(1)企业的扩张存在一个合理的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2)当组织内部的交易增加时,企业家有可能无法成功地最佳配置资源。(3)交易增加必须达到一点,即资源浪费带来的亏损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亏损。(4)因为小企业的“其他优势”大于大企业,企业内部的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企业扩张的停止。也就是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进行的交易越来越多,内部交易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家以独特方式识别机会、利用有价值资源,并将投入转化为独特产出的能力就会慢慢丧失,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就可能被削弱,企业家精神出现衰减。

资料来源:G.DaleMeyer,KurtAllen Heppard.Entrepreneurship as Strategy:Competing on the Entrepreneurial Edge.Sage Publications,Inc,2000,53-55.

科斯理论的启示是,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成长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Meyer和 Heppard(2000)提出新企业与成熟企业相向运行,实现既保持有序稳定发展,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状态(见图 1)。张玉利和杨俊 (2009)等对此进行了延伸研究,认为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成熟企业(包括大企业)为了适应信息化的新环境,积极开展组织和管理变革,追求创新、灵活性、承担风险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管理职能和手段的创业化以及公司创业实践等可能是信息社会管理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一趋势同样适合家族企业。当第一代创业者传承其事业时,家族企业已具有较大规模,而此时的企业家精神状态已开始出现削弱,如果不能变革和创新,就很可能影响家族企业的传承。

2.资源观与企业家精神:资源观理论的解释

资源观理论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过去学者们只重视资源的正面作用,而忽视资源的负面影响。Montgomery(1995)认为资源除了正面影响外,还存有负面影响。Mosakowski(2002)认为企业家精神在小型企业中作用明显,而在较大规模的企业之中往往被削弱或弱化。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核心能力产生的惯性和僵化带来的对外部环境反应的迟滞,二是不断尝试新机会的实验减少,三是当拥有大量人力资本时激励频度大大减少,四是战略透明度不断增加使竞争对手更容易预测公司的行动。这些都会阻碍企业家精神带来的收益。成长到较大规模的家族企业,已经拥有了富足的资源,但利用资源的成本也不断增加。因此,她认为并不是资源越多越好,资源禀赋的增加是有成本的。类似地,何轩(2010)将资源诅咒理论运用于家族企业传承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与继承人接班后的绩效之间并没有出现期望的正相关,却出现了负相关关系,印证了“资源诅咒”理论的“自然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反而呈现出令人失望的经济发展绩效”观点。

部分持资源观学者将企业家精神视为资源的一部分,认为只有企业家精神资源得以保持和传承,才可能实现家族企业的传承。

3.复杂系统与企业家精神:复杂理论的解释

复杂理论解决了系统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甘德安 (2010)将复杂理论运用于家族企业传承研究,认为家族企业的成长是熵变过程。熵变分为正向熵变和负向熵变。正向熵变的存在或滋生对系统稳定有序状态具有破坏力,表现为步入衰败阶段以后,企业缺乏灵活性,失去可控性,此时企业家精神处于衰退状态。负向熵变的存在则具有良性反应,对系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表现为处于成长阶段以及之前的阶段,企业既灵活又可控,企业家精神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在到达第三代时,家族企业就会出现混沌状况,企业家精神丧失,出现“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企业家精神、战略把握,以及家族企业中新一代接班人的企业家精神培养。

4.生命周期与企业家精神:周期理论的解释

爱迪思(2004)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创业者衰败主要是由于创新削减。企业领导的心理年龄、领导风格、感知的相对市场份额,以及企业结构的功能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挥。郭武燕 (2009)认为企业的成长阶段不同,企业家精神也不相同。在创业期,企业家精神体现为个体企业家精神;成长期则体现了战略领导者的内企业家精神;成熟期是核心竞争力打造者的公司企业家精神;变革期体现的是创新者的社会企业家精神。这一划分尽管区分了不同阶段的企业家精神,但对其共同点和差异性未做比较。周长城和吴淑凤(2001)认为当企业从发展的创业阶段向较成熟阶段转变时,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以及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的愿望同时下降。但那些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仍然能保持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通常具有三种特征,即对机遇具有广泛的感知能力,企业员工亦追求这些机遇,员工相信追求这些机遇能够获得个人成功。

5.心理契约与企业家精神:心理学的解释

陈忠卫(2009)从心理契约角度分析了团队企业家精神的衰退。随着企业成长,创业团队成员的变化,团队成员个体与创业团队乃至与组织之间开始经常性地出现心理契约关系破裂现象,这种心理契约破裂将引发以失望和愤怒为特征的心理契约违背。当成员被组织所背叛或受到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愤怒、怨恨、辛酸、愤慨和义愤,会导致创业团队成员降低自己参与集体创新、分享认知、协作进取、共担风险的努力程度,情况严重时,创业团队成员选择离开创业团队,这些都将导致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退化。

总之,以上学者从企业理论、资源观、复杂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心理契约理论等多视角解释了企业家精神衰退的原因,是企业家精神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创业理论角度看,创业者、机会、资源是创业实践及创业研究的核心。Shane和Venkataraman(2000)认为创业由发现(Discovery)机会和利用(Exploitation)机会两大过程组成。其中,发现过程包括创意的形成、机会识别、机会形成和机会提炼等活动,而利用的过程则包括资源获取、新资源的协调等活动内容。对于价值创造活动来说,发现过程和利用过程缺一不可。“发现”是创业者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价值创造的来源,“利用”是企业家精神的动态延续。因此,从创业理论角度分析,企业家精神的保持需要在不断发现机会和稳步利用资源之间实现平衡。

四、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与传承路径

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家的心理年龄增加,企业规模扩大,以及企业资源丰富等因素影响,企业家精神会发生衰减,同时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多层次概念框架,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就存在传承与创新的时间、时机选择问题,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路径。

针对价值层面的企业家精神,要通过灌输、示范等进行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与企业家的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当这种价值层面的企业家精神一旦形成,往往成为企业经营的哲学,作为企业发展的基因而存在。而要延续这种经营哲学,遗传这种基因,就需要对继承人从小培养和灌输这种哲学和价值。目前我国经历代际成功转换的企业家族企业,大都从小培养子女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使他们从小热爱创业,热爱父辈的家族企业的事业,为将来的接班打下良好基础。如著名的世界级连锁酒店万豪国际公司的创始人威拉德·万豪一方面向他的儿子传授企业经营知识,一方面传授给儿子小万豪如何继承公司尊重顾客和职员的经营哲学。小万豪不仅遵守父亲制定的经营哲学,而且通过自身努力融会贯通推动万豪运转的要素非金钱而是自己完成出色工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一遗传基因。

假设 1:与创业者性格特征相关的价值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创业者对继承人的早期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有很大关系。企业家精神教育启动越早,越有利于企业家精神传承。

行为和能力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继承。创业是在干中学,学中做实现的。单纯靠说教无法真正实现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因此,随着企业的成长,作为未来接班人的继承人也逐渐成长起来,并进入高中,直至大学学习阶段。这时就需要培养创业者积极参与创业活动的实践过程。在创业实践的活动中,培养识别机会与把握机会的能力。可适时让接班人直接、间接参加创业活动,如利用在假期、闲暇时间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独立从事某一项具体的活动,锻炼和培养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砥砺创业者养成创业导向、而非资源导向的行为方式。

假设 2:行为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必须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实现。继承人涉猎的创业活动越多,越有利于创业知识的积累,也越有利于创业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代际之间的事业以及企业家精神的传承。

活动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当备选的接班人真正进入家族企业的日常管理决策之中时,家族企业的发展往往步入快速成长,甚至进入成熟阶段,各种规范、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家精神开始步入衰减阶段。这时就需要将更大的创业责任交托给子女,变革和创新企业家精神,通过公司创业、战略更新、战略创业等方式,不断培养企业家精神,在保持家族企业 DNA即企业家精神,实现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传承,并凝结适合新形势、新环境的企业家精神。

假设 3:家族企业继承人从事公司创业、战略更新能力与战略创业的能力和水平越强,就越容易实现企业家精神传承与创新。

结 论

研究显示,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是家族企业的 DNA,是家族企业传承的核心内容。企业家精神传承分层、分阶段进行,具有个体性、异质性和过程性等特点。本研究由三层面构成,分析了影响企业家精神衰减的因素,提出了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传承的路径,以及需进一步验证的三个假设。

[1]Kirzner,I.M.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An austrian approach.Journal Economic Literature,1997,march,60-85.

[2]Montgomery,C.A.Of diamonds and rust:A new look at resources. In Resource-based and evolutionary theories of the fir m:Towards a synthesis.,Norwell,Mass.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1995,251-268.

[3]Mosakowski E.Overcoming resource disadvantages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When less ismore.In:HittM A,Ireland R D, et al.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Creating a new mindset.Blackwell PublishersLtd,2002.

[4]R.H.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 m.Economica,1937,(16):386-405.

[5]Shane,S.,Venkataraman,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25,217-226.

[6]陈忠卫:《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退化: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 1期,第 29-32页。

[7]窦军生,贾生华:《“家业”何以长青?》,《管理世界》,2008年第 9期,第 105-117页。

[8]窦军生,李生校:《家族企业传承中的继承人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 4期,第 44-48页。

[9]甘德安,杨正东:《基于混沌理论分岔与分形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理论月刊》,2010年第 5期,第 154-159页。

[10]何轩:《基于“资源诅咒”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 2期,第 45-49页。

[11]李新春,何轩,陈文婷:《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创业精神的传承》,《管理世界》,2008年第 10期,第 127-140页。

[12]刘常勇:《创业管理的 12堂课》,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 5页。

[13]汪丁丁:《企业家的精神》,《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第 2期,第 24页。

[14]魏江,陈志辉,张波:《企业集群中企业家精神的外部经济性考察》,《科研管理》,2004年第 2期,第 20-25页。

[15]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赵睿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 311-330页。

[16]张玉利,杨俊:《试论创业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应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 1期,第 16-23页。

[17]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与评价——200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09年第 6期,第 91-101页。

[18]周长城,吴淑凤:《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机遇、创新与发展》,《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 1期,第 82-89页。

[19]朱素英:《家族企业继任中的企业家精神传承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353(2011)04-017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0472049)阶段性成果。

陈寒松,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山东财政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家族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创业者企业家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传·承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