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市场强劲增长

2011-11-16龚金双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消费量成品油进口量

■文/龚金双

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原油加工量也首次突破4亿吨,国内市场供需强劲增长,对外依存度突破55%。四季度国内一度出现的柴油供应偏紧现象是供应、需求、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市场供需强劲增长,多数油品供需回到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突破4.5亿吨,达4.58亿吨,较上年增长12.2%;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增长6.9%;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4亿吨,达4.2亿吨,增速高达13.4%;石油净进口2.55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55%。国家4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略有滞后,下调及时,调整幅度未完全到位。四季度国内一度出现的柴油供应偏紧现象,是供应、需求、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石油需求劲反弹 增速高达两位数

受基数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10年中国经济呈同比较快增长、增速波动走低的态势。2010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相应地,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屡创历史新高,因基数等原因,前三季度月同比增速在高位波动走低,四季度增速波动回升。全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国内原油产量+原油和全部石油产品净进口量,下同)达到4.58亿吨,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是新世纪以来,除2004年以外唯一一个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年份。其中,前4月石油表观消费量月同比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月度石油消费量延续上年以来波动走高的态势;3月石油表观消费量达3927.2万吨的历史高位;6月再创历史新高,达4109.1万吨,月度消费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9月进一步升至4143.7万吨。

2010年中国政府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步伐,加上各类油品消费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尽相同等,使当年国内油品消费结构有所变化,各类油品消费量同比增速和月度走势各异。煤油、柴油、石油沥青的表观消费量均以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长,而汽油、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的增速较低;汽油、煤油、柴油消费量都恢复并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金融危机使LPG消费量下降的趋势反转,燃料油消费量加速下降,石油沥青消费量加快增长。

原油消费与石油消费特点类似

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4.39亿吨,同比快速增长13.1%,增速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前4月同比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月份增速最高,达31.31%;3月、6月、9月原油消费量三次创历史新高。汽油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油品消费平稳增长

全年中国汽油消费量为7158.2万吨,同比增长5.1%左右。由于新车油耗降低、小排量汽车比重大、旧车加速淘汰、汽油替代较快发展、汽车使用强度降低、出行率下降等,汽油需求增速大大低于汽车生产和销售增速。从走势看,汽油消费量前4个月相对较低,波动较小,5月份有明显上升,之后保持相对高位,四季度再次明显回升。因基数等的影响,季度增速逐步回升。

柴油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油品较快增长

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2010年中国柴油需求高位反弹,全年柴油消费量突破1.5亿吨,达1.56亿吨,同比增长12%。特别是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下半年开始部分地区实施限电措施,一些单位使用自备柴油发电机发电,导致柴油需求快速上升,由供过于求转向供需紧张。月度消费量波动走高,屡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月同比增速波动走低,四季度有所回升。

LPG、石油沥青等油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向,其消费量走势具有各自特点

因金融危机影响,LPG价格下跌,其替代品丧失竞争优势,导致2009年LPG需求回升。2010年,随着经济回升,LPG价格较快上涨,其替代品竞争优势开始显现,使上半年LPG需求升势不明显,同比下降。下半年,在国家对LPG掺混二甲醚进行整顿以及一些地区限电,一些单位改用电为转用LPG后,LPG需求升势较明显,同比增速回升。

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用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国内掀起了一波基础设施与道路建设的热潮,对石油沥青消费增长形成较大支撑,使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石油沥青消费量大幅增长。但因基数升高以及国家房地产新政逐步发挥作用等,2010年下半年石油沥青消费量升势明显减缓。

原油产量二亿吨 加工原油四亿吨

由于石油消费较快增长,国际油价保持相对高位,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原油加工利润得到一定保证,去年的基数相对较低以及近年来国内石油企业加强勘探开发开始收到成效,2010年中国原油产量增长较快,月同比增速保持在4%以上;全年国内原油产量20301.4万吨,同比增长6.9%,比上年加快7.4个百分点,是十多年来最高的增速。月度原油产量屡创新高。5月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700万吨,达1715.3万吨,同比增长7%;7月再创新高,达1722.4万吨;8月达1742.8万吨;10月达1775.5万吨。原油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中海油渤海油田、中石油长庆油田以及延长油矿等。全年中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311.5万吨,其中,天津市原油产量增长1035.8万吨,陕西增长321.4万吨,吉林增长61.9万吨,新疆增长45.3万吨,甘肃增长10.6万吨,其他省市原油产量增量均在10万吨以下。

在原油产量增加的同时,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4亿吨,增速为新世纪以来最高。

由于石油消费较快增长、成品油商业储备增加、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原油加工利润得到一定保证、来料加工贸易量较大等因素影响,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快增速长。全年国内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加快近6个百分点,增速是十一年来最快的,为“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速的两倍。月度原油加工量屡创历史新高。5月原油加工量达到3579.3万吨后保持高位波动,10月再创历史新高,达3703.8万吨,12月更达3872.4万吨。受去年基数影响,前三季度月同比增速由1月的30.8%逐步回落到9月的6.6%。但受“柴油荒”以及新炼厂投产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增速有所回升。

表1 2010年中国石油、原油和主要石油产品表观消费量 单位:万吨

表2 2010年中国主要油品产量 单位:万吨

2010年国内主要油品产量增速各异。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柴油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较快;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汽油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速相对小一些。多数产品月度产量与原油加工量走势相似,波动走高、屡创历史新高,增速则逐步小幅回调。

对外依存又上升 进出口间波动频

石油进口量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55%

虽然国内原油产量较大幅度增长,但仍赶不上石油消费增长,使石油进口量大幅增长,屡创历史新高。全年石油净进口量2552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6.6%,增速比上年加快7.6个百分点,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5.7%,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月度石油净进口量分别于3月、4月、6月和9月创历史新高。其中。原油净进口量23626.9万吨,同比增长19.0%,增速比上年快8.8个百分点;月度原油净进口量波动走高,并分别于4月、6月和9月创历史新高。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8%,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石油产品净进口量1898.6万吨,比上年减少127.4万吨,下降6.3%。

原油进口量占石油总进口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成品油进出口波动较大

2010年原油净进口占石油净进口比例进一步提高至92.6%。受国内市场需求异常波动影响,成品油进出口波动较大,上半年以出口为主,下半年进口迅速增加,全年累计成品油进出口量都有所增长,进口量增速略快于出口增速。全年汽煤柴油合计进口量830.0万吨,同比增长3.7%;出口量1539.7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汽油进口量为零;煤油一度变为净出口,1-10月煤油净出口量29.5万吨。从其他石油产品情况看,2010年石脑油和石油沥青进口量大增长。全年石油沥青净进口量达540.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8.4%,在原油、燃料油之后,稳居第三位;LPG净进口量227.9万吨,同比大幅下降了29.7%,仍为第四大净进口油品;润滑油(包括润滑油基础油)升为第五大净进口油品。

原油进口仍以中东为主,非洲原油进口比例微降至30%以下

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仍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和前苏联地区。全年上述三个地区原油进口量占原油总进口量的87.3%左右,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从中东进口原油所占比例略降了0.7个百分点,为47.1%;从非洲进口的原油比例微降至29.6%;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比例下降1.1个百分点,为6.4%;亚太地区所占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油的比例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国内车市红火依旧,石油需求一路攀高。供图/CFP

下半年市场偏紧 竞争激烈主体增

截止到12月底,2010年国内成品油定价参考的国际三种原油平均价格共有6次变化幅度超过4%,其中有2次距上次调价时间不足22个连续工作日。在4次达到22个连续工作日的情况中,3次上调,1次下调。在国际油价上涨的情况下,调价都有存在滞后现象,而在下跌的情况下,国家都及时调整了价格。但无论是价格上调还是下调,调价都没有到位。因此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相比,国内成品油定价变化相对平缓。

由于2010年国际油价波动程度较小,国家4次调整成品油价格,调价幅度不大,加上两大集团成品油库存水平适宜,对市场的把握程度提高等,2010年国内石油市场总体相对平稳。虽然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出现了柴油供应偏紧的状况,但总体情况仍好于前几年。全年成品油市场零售价格相对稳定,但灵活性明显增强,批发价波动较频繁,前三季度基本随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波动,10月后期强劲上扬。下半年柴油供应偏紧,汽油供应充裕

四季度国内一些地区一度出现了柴油供应偏紧的情况,总体看是供应、需求、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供应侧看,由于炼厂检修、化工用油需求旺盛、煤油产量较快增长(三季度煤油产量两创历史新高)等原因,三季度柴油产量增速仅为4.2%。低于“十一五”以来平均9%以上的增速。在其他年份,三季度柴油产量增速基本为全年最高水平,而2010年三季度柴油产量增速在前三季度中却最低。之前多数年份三季度柴油产量比二季度有较大上升,而2010年柴油产量三季度比二季度增加较少。特别是9月份,柴油产量下降到自5月来的最低点,同比增速下降到2.5%,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此外,这两年石油公司控制库存,成品油库存相对不高。

从需求侧看,三季度后期开始,为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一些地方政府拉闸限电力度加大,使不少单位不得不改用柴油发电机发电。9月,全国电网发电3486.5亿千瓦小时,比8月减少416.8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速从8月的12.6%下降到8.1%,这是历史上少有的。10月发电量继续下降到3328.8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速下降到5.9%。

从价格侧来看,9月后期开始,国际油价波动上涨,市场调价预期大,用户和经营商出货需求下降、进货需求增加也是原因之一。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出现后,政府有关部门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集团十分重视,立即采取了加大生产、增加进口等多项应急措施保障供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柴油供应形势紧张的同时,汽油供需则相对稳定,国内供应略有富余。全年出口汽油517.1万吨,进口量则为零。汽油零售价格多数时间在国家最高限价之下。为促进汽油销售,部分批发市场甚至出现汽油与柴油按比例搭售的现象。国内市场竞争主体增加,竞争较激烈

2010年国家公布了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新36条”政策意见,一些企业以此为契机加快进入石油行业,国企也积极探索与民企的合作之道。国家新增了一些成品油批发企业和仓储企业,一些加油站建成投产,一些地方炼厂已经或正在兴建或扩建。经过竞标,舟山金润石化有限公司、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中标,成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指定机构,承担国家储油任务。中海油、延长油矿、福建联合石化(中外合资企业)等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2010年二、三季度,国内成品油市场社会资源较多,且成分复杂,竞争较为激烈。由于国家及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地方和小炼厂有一定的利润,开工积极性较高;汽油调和组分和一些替代燃料价格较低,调合油和替代燃料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中海油、延长等企业成品油产量增加,大部分以批发形式进入市场。之前几年,市场零售价格相对稳定,特别是两大集团零售价格相对稳定,只有个别地区个别时候公开进行零售价格竞争,但2009年后期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零售领域的价格竞争却频繁出现

猜你喜欢

消费量成品油进口量
2021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2020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概况
2020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成品油市场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