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着大地飞翔——《半车老师》观后

2011-11-16曾加祥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陈明淮剧剧目

■曾加祥

关注《半车老师》已一年有余,当初联系编剧陈明,并非是为这个戏。而是为准备在盐都政府网站上开设“剧作家陈明专题”。那时候这个戏还叫《二饼上城》。闲谈之余,得知该剧已经荣获“江苏省2009—2010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时,我看到他目光里面更多的是为了这个县区小剧团,又出了引人关注的成果而兴奋。他说,这个戏还要改,希望这部戏能走得更远。口气淡定,却从容而又坚决!

走进剧场看《半车老师》,已经到了2011年底。天很冷,而剧场内却春意盎然,靓丽的舞台,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看得如痴如醉的观众,阵阵叫好和鼓掌声,让我立体的感受着淮剧现代戏的魅力。

我忽然想起陈明在去年岁末,谈到要对该剧大改一道时的从容淡定。应该说从《马代表进城》到《二饼上城》是一次“艰难的爬坡”(孙茂廷语)。那么从《二饼上城》到《半车老师》,是一次抽丝剥茧的蜕变。好戏是改出来的。如果没有从容淡定的创作态度,很难想象,这个戏能会有这样的变化!改戏的毅力,个中艰辛,只能由编剧自己意会。我要说的,这是淮剧现代戏创作的一次“贴着大地的飞翔”。

一.从叙事到立人,体现着艺术担当

无论是“马代表进城”还是“二饼上城”,都是叙事结构。谁谁谁干嘛,主谓宾,意思也很清晰。人物,马代表,逆着“进城”这个事件,可以肯定马代表乡下的身份;而二饼,用某人的一个外形特征,暗示一个人迂腐、固执的客观形象,在盐城本地方言中的“二饼”,还略带调侃、鄙夷的意味。很显然,马代表直白,二饼含蓄。不管上城还是进城,事物的发展线索,是乡村的某人进入了城市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奇闻还是轶事,这是期待。

然而,改成“半车老师”,不仅是从事件的交代变成针对人物的表述,而且主题立意,已经不局限于叙事,却把更多的笔墨,基于半车老师的表述,鲜明地着眼于人物的塑造、教育的思考、社会的思索。半车老师是一个博爱正直的道德文化代表,固守在被现代思潮还没有完全吞噬的农村,其身上闪现的是传统文明的积淀;教育是泛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人文教育等等,相互交织;社会的思索,既有对现实和传承的责问,又有假借剧种的表达方式对心灵的叩问,以及道德诚信等方面的思考。

从叙事到立人,不仅是表面上增减几个字转换了说辞,而是体现出编剧对人物的尊重。半车老师,“半车”可以从焦浩运“古语学富五车,他独占半车”中得到解释,“老师”则有马丽“天地君亲师五伦中,唯师尊最伟大”的阐述,体现了该剧对维护伦理道德的责任和担当。

二.从俗情到俗理,做到了雅俗共赏

作为70年代生人,对淮剧的印象,既没有父辈对淮剧精神向度的深刻凝望,又没有80、90后直面文化生活的多元。可以这样说,老一辈在淮剧文化中,可以设身处地感受、对比和回味,获得现实人生的思考。现代淮剧的兴起,于我的印象中只有《打碗记》,该剧是一出提倡尊老爱幼的好戏,全剧通过一只破碗写出祖孙三代的不同遭遇和对“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的态度。而《半车老师》同样通过一次捐款事件切入“社会诚信”和“人需仁义”这些宏大主题。

该剧和《马代表进城》、《二饼上城》不同的是,起初的《马代表进城》立足反腐、切中时弊,但事件的非典型性,民营企业家的原罪定位,包括《二饼上城》中的反面人物形象的一面倒,只能是现象的批判,而没有立足道德高地救赎人性,缺乏文化应有的自觉和责任。而《半车老师》已经脱离了对事件的阐释,强化现实细节,充满生活气息。在人物定位上,不完全意义上的脸谱化。比如后添加的“光头李”,既有他独特的人物个性,狡诈、圆滑、固执的描写,也有遇事善良的一面。同样在社会现象上,在原来“诈捐”、“师生恋”、“伪文化现象”的基础上,又添加了“钉子户”、“上访专业户”等细节,但又删减了上两部戏中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过多的纠缠和描摹,着力现实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导向,从而从单纯的凡人俗事中跳出来,成为具有主流价值观的思辨力量,做到了雅俗共赏。

三.从传统到现代,创新是淮剧的生命

年轻的淮剧,从民间走来,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剧种。之后的淮剧不断拓宽表现现实的版图,同时也在寻求艺术形式上的变革,是淮剧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康庄大道。据此,笔者认为,创新是淮剧艺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半车老师》连获“2009-2010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江苏省第六届淮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江苏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成为获得江苏省戏剧评奖的大满贯作品,正是淮剧艺术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是一次大胆而又有开拓性的积极举措。

该剧最早的版本是广西山歌剧《马代表进城》,来自江苏省文化厅2007年全国京剧现代戏征稿的作品。几经改编,几番起落,最终是另起炉灶。现在的呈现已经成为盐城市淮剧团的真正原创作品了。也成了这个团近年来的一个主打品牌,频频获奖,引人瞩目。而同时,由江苏省文化厅力荐,无锡市曲艺团上演的大型现代滑稽戏《雁过留声》,作为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参评剧目,也好评如潮。作为编剧的陈明,以一个母本,同时横跨两个剧种,对作品进行不同方向的发掘,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讲述方式,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表现着同一个主题,不能不称之为是一次成功的嫁接、成为本届江苏省戏剧节的一道风景。

《半车老师》轻喜剧的定位,一些社会现象的精练总结,如常传达的诨号“招商局八处第九副处长”、“关于组织机关副股级干部男女混合游泳比赛的预备通知”等这些夸张甚至荒诞的台词,以及“光头李”在别墅群门口“大奔和九五至尊”、“茅台五粮液、威士忌人头马”等现象的总结,针砭时事,令人捧腹。

手法的创新,《半车老师》中,陈明揉合了小说创作的方式,淮剧结尾时没有给出确切的剧情结果,给人以更多的想象;而表现方式上,传统的大段唱被一堂语文课替代,形式升华、手法简练而不感到突兀。等等。

当随着如潮的人群走出戏场的时候,冷风扑面,却难掩我心中的激动,我脱下厚厚的手套,给陈明发了短信,“局长好,戏很好,现代而又深刻!”。次日,盐城市淮剧团邀请了一些首都专家开展《半车老师》座谈,我有幸现场聆听,陈明在开场白坦言,最想听大家说“但是后面的内容”。

我想,正是这种不怕“但是”的精神,才会让《半车老师》乃至现代淮剧少走曲折,高速而又诗意地贴着大地飞翔。

猜你喜欢

陈明淮剧剧目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友谊的小船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优秀剧目进校园
减肥不成功的样板
百灵鸟的心愿
头发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