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吴江市保障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探索

2011-11-16朱丹军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吴江农民工图书馆

■朱丹军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不只是看物质生活是否丰富,还应有充实的文化生活。在努力打造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已成为确保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现状如何?为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吴江进行了哪些探索呢?

一.山穷水尽疑无路,令人堪忧的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

所谓“农民工”,其实是国内“流动人口”的一部分。这个群体主要来自农村,因此被简单称为“农民工”,但也有一部分来自小镇或城市。狭义上,农民工是指受雇于各种工业企业的工人和底层的管理者。这一群体相对来说工作不大稳定,可能在家乡和工作地之间,或不同的工作地点和不同性质的职业之间频繁转换,尽管他们对工作地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逐步得到承认,各种制度和管理也朝着有利于他们权益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在工作地的地位仍然处于下层。他们的精神,始终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徘徊;他们的文化,几乎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他们的生活,几近成为没有芳草的荒漠。

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农民工文化的需求也随之而来,一些文化商贩见有市场,有利润,便四处活动,相继召集一批歌舞班子,到各地表演一些庸俗低级的歌舞。由于城市中的文化稽查力度比较严,无证歌舞团无法趁虚而入,因此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乡镇上的影剧院内。而对于农民工而言,因很难有机会欣赏到高雅的艺术节目,但又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支配,于是花点小钱去低级歌舞场所便成为一种选择。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些情歌艳舞几乎无处不在地充斥着农民工的视觉和听觉,这些泡沫的、低级的娱乐,被农民工当作了工休之余的唯一乐事。

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文化已经被摆上了重要的位置,多样化的工休活动逐渐丰富起来,农民工也可以在工作之余看看电视打打球。但对于面广量大的农村务工人员而言,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有限、私营企业的自身条件有限以及企业对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不够等原因,众多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我们强调“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大量农村的农民工却没有书读,没有报看,报刊书籍成了他们遥远的渴望。

据笔者了解,吴江市区不但有对外开放的图书馆,新华书店等,还有多家小型书店,各镇也有不同规模的图书室、报刊亭,当地居民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精神食量比较丰富,但众多的农村却只有村委会有几份报纸,这对于广大的农村农民工,无疑是杯水车薪。更关键的一点是,目前的书籍价格不菲,对农民工来说也承受不起。

综上所言,在大量的农民工中,年轻农民工和本地年轻人的生活有所接近,相当一部分人会上网,但也仅仅局限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而读书看报、接受培训、参加学习的比例则小得可怜。而在年龄偏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文化生活则相当贫乏,因为电脑知识的缺乏,他们几乎不上网,而在文化消费方面舍不得支出,使得他们的选择面更加狭窄。

山穷水尽疑无路,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大部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吴江市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举措

众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吴江,他们在此洒下了辛勤的血汗,为吴江的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那种强烈的城乡心理反差及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无助、迷茫,如果长时间积累,往往会诱发和滋生不良心理,引发社会矛盾,也不利于构建和谐吴江。如何让文化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让文化架起和谐的桥梁,让身处吴江的农民工朋友更快更好地融入我们的城镇,成为受人尊敬的“新吴江人”,吴江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一)图书总—分馆:让知识在社区、农村安营。

风格独具的吴江市图书馆自落成之日起,就得到了市民的极大关注,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的新馆内,除了大量书籍外,还设置了电子读物阅览室,馆藏资源极其丰富。同时,读者进图书馆阅读时,不必交纳任何费用便可查阅所所有图书馆藏,真正实现了无障碍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市区农民工的阅读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散住在各镇区与行政村的农民工日常读书问题,吴江图书馆积极探索总—分馆模式,在各镇区相继建立了18个图书分馆,在行政村和社区建立了250个图书室。2010年下半年,吴江市图书馆启动“四位一体”工程,决定对乡村的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图书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为了将图书服务送到全市10个镇区、250个行政村和社区,配置了2台图书流动车,车上安装书架,配备发电机、独立空调等,其中一台还配置了LED屏幕、上网本等,争取用2年时间,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市镇村三级网络全覆盖。对所有吴江市民和农民工实现全免费服务,将服务送到工厂、农村、家门口。

(二)联动联映:让文艺在吴江开花。

自2003年初起,吴江市各镇的农民文艺演出已形成气候,各镇都有能力产生一批自己创作的节目,但是,这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对农民来说难以调动更高的参与热情。于是,“镇(区)联动”的创意出台了。所谓“镇(区)联动”,是指全市各镇(区)分别编排一台节目,从中选出部分优秀节目组成一台联合节目,两台节目在全市各镇(区)分别演出。联动中,所有演出人员都来源于基层,且有众多的农民工朋友的参与,大家互演互评,尽情抒怀,节目丰富,场面火爆。

在“镇(区)联动”大型文艺巡回演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吴江又继续“以联动促繁荣”,将推进农村电影放映的“2131工程”也纳入了“联动”板块,推出了“镇村联映”活动。以“政府倡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为指导,开展“联映”,一场电影,市、镇两级财政各补贴100元。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激励和相关部门的有力组织下,全市先后建立了12支数码电影放映队,每年为全市250个行政村,免费放映3000场电影

据有关专家分析,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打工收入有限,很难舍得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外,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加上工作繁重,也使得绝大多数农民工不可能像城里人一样,随意安排自己的文化生活。吴江市针对农民工的文化现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很好地改善了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逐渐打响了文化品牌,对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区域文化联动”先后荣获了江苏省“五星工程服务奖”、全国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2009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等荣誉,成为7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惟一入选的县级市项目。这些有益的探索,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能真正从农民工的需求出发,农民工的文化饥渴症就可以得到进一步解决。

猜你喜欢

吴江农民工图书馆
赞家乡
图书馆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去图书馆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