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ECC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评价

2011-11-15胡小青陈凤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锥切术子宫颈内瘤

胡小青 陈凤云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瘤变,宫颈锥切术是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1种独立诊断和治疗程序[1]。宫颈管搔刮术(ECC)多用于细胞学异常或临床可疑而阴道镜检查阴性或不满意或镜下活检阴性的患者[2]。当浸润性病变发生而又不易被发现时,颈管内搔刮可以评估颈管情况,有利于指导锥切手术的范围。术前ECC病理结果在应用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评价较少见。现就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45例术前ECC病理结果为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估术前ECC病理结果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共145例术前ECC病理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锥切术,患者术前ECC病理结果分别为:CINⅠ28例,CINⅡ41例,CINⅢ76例。患者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37.9岁。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常规妇科检查、宫颈防癌涂片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管内搔刮术。

1.2 方法

将145例术前ECC病理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按病理级别分为3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患者均行ECC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手术方式如下。

宫颈管搔刮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用直角阴道窥器暴露宫颈,用小型子宫颈搔刮匙搔刮并留取子宫颈管内组织送检。

宫颈冷刀锥切术: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双合诊检查子宫颈大小,形态,子宫位置和屈度。常规消毒铺巾,用直角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先行碘试验,根据病变范围确定锥切大小和形态,用鼠齿钳牵拉子宫前唇固定宫颈,用手术尖刀片在碘染不着色区外缘0.5 cm处做环形切口,切口深度达2~2.5 cm。宫颈残面采用二二二二式(甲,乙,丙,丁)缝合,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在阴道内堵塞碘纺纱条,48~72 h内取出。

1.3 随访

对术前ECC阳性且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5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若TCT结果异常,再行阴道镜检查并做残留宫颈活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样本率差异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ECC病理结果相符率为68.9%(100/145)。病理级别高于术后病理者11例(7.6%),病理级别低于术后病理者 34例(23.4%)。术前ECC病理为 CINⅠ28例、CINⅡ41例、CINⅢ76例,与术后病理相符率分别为46.2%(13/28)、61.0%(25/41)和81.6%(62/76)(表1),三者相符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术前ECC结果为CINⅠ、CINⅡ、CINⅢ的患者中术后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0、1、5例,三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ECC阳性的患者中129例预后良好,只有6例复发(CINⅡ2例,CINⅢ4例),有10例患者失访,三者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表1 术前ECC结果与术后病理级别、切缘情况及预后的关系(例)

3 讨论

术前ECC可以评估宫颈管内情况,最早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病变范围,是分段诊刮术中的一部份。本组资料显示,ECC与宫颈锥切术后样本病理比较,诊断相符率为68.9%(100/145),高于术后病理者11例(7.6%),低于术后病理者 34 例(23.4%),术前 ECC病理为CINⅠ的28例,CINⅡ的41例,CINⅢ的76例,与术后病理相符率分别为46.2%,61.0%,81.6%,可以看出术前ECC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术前ECC病理级别越高与术后病理相符率也越高,也就是说宫颈病变程度越高,其累及宫颈管的可能性也越大。Bruce等[3]也认为术前宫颈管搔刮术的病理分级与锥切术后的病理分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

如果术前子宫颈管搔刮术发现不典型增生病变,或病理学发现子宫颈锥切标本边缘存在不典型增生病变,则患者患浸润性癌的高危性明显增加[3]。切缘病理结果常作为预测是否有残留病灶的指标,切缘阳性可能意味着还存有残留病灶,而切缘阴性则可能显示瘤变组织已全部切除。Fine等[3]的研究显示,锥切术后病理标本为浸润性病变且切缘阳性的所有患者的术前ECC结果都是阳性的。在我们的结果中,术前ECC结果为CINⅢ的76例病例中,有5例术后切缘病理呈阳性,术前ECC为CINⅡ的41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切缘病理阳性,而术前ECC为CINⅠ的28例患者中,术后切缘病理均呈阴性,认为术前ECC的病理级别与术后锥切样本切缘病理结果有关,这与Jayanthi等[4]研究结果相符。但也有作者认为术前ECC的结果并不能作为预测宫颈锥切术治疗CIN患者后是否有残留病灶的指标[5,6]。因此,术前 ECC 结果是否能作为残留病灶的预测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145例术前ECC为阳性的患者中只有6例术后复发,2例为CINⅡ(术后7个月),还有4例为宫颈原位癌(术后1年),都于复发后行腹式扩大性全子宫切除术,其余的129例预后良好,治愈率为89%,但不同级别间的预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术前ECC的病理级别与患者的预后结果无关。但这可能与患者失访及样本量不足有关。

[1]Vekoslav L,Zorica S,Biljana D,et al.The rationale for hysterectomy after uterine cervix conization〔J〕.Medicine and Biology 2007,14(1):25.

[2]曹泽毅.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

[3]Fine B,Feinstein G,Sabella V,et al.The pre-and postoperative value of endocervical curettage in the detect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J〕.Gynecologic Oncology,1998,71(1):46.

[4]Jayanthi S,Christine H,Ellen E,et al.Endocervical curettage at conization to predict residual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J〕.Gynecologic Oncology,2002,87(1):129.

[5]Suwanit T,Dittakarn B.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residual cervicalneoplasia in subsequent hysterectomy following LEEP or conization〔J〕.Assoc Thai,2005,88(10):1344.

[6]Sanjay M,Karen L.Predicting persistent/recurrent disease in the cervix after excisional biopsy〔J〕.Med Gen Med,2007,9(2):24.

猜你喜欢

锥切术子宫颈内瘤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转归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牛羊子宫颈扩张不全引起难产的诊治
宫颈锥切术中右美托咪定对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影响
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