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11-11-13王卫鸣
王卫鸣
(滁州学院图书馆,安徽滁州 239000)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王卫鸣
(滁州学院图书馆,安徽滁州 239000)
从2000-2006年,安徽省与全国一样,省属11所老牌专科院校开始并完成了由专科向本科层次的提升。历经十年,这些学校都迅速地改变了原来“一穷二白”的面貌。但在大楼富藏之下,一边是教师队伍招贤纳士,一边是馆员队伍艰难奋进。本文列举的调查表和排行榜即直观地说明,投入大效益少的粗放状况至今使新升本院校没能形成一个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馆员队伍、粗放发展、办学评估、办馆质量、教辅
近几年,各地高校都在扩容、升格,争先发展。从2000-2006年,安徽省与全国一样,省属老牌专科院校开始并完成了由专科向本科层次的提升。在不到十年里,随着校园拓展,楼宇崛起,各地院校都迅速地改变了原来“一穷二白”的面貌。但是在这扩张外延的起跑中,作为办学支柱的图书馆队伍,人虽在增,但文化层次却鲜见提高。大楼富藏之下,一边是教师队伍招贤纳士,一边是馆员队伍艰难奋进。师资队伍与学术环境至今没能形成一个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由于现有办学评估指标体系缺乏对图书馆队伍的规定,各校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大家追求完成硬件指标,却不太在乎长远投资效益。因而办学模式粗放明显,教学与教辅二元结构已见端倪,可持续发展受到考验。
本文仅以安徽省11所新升本院校图书馆调研数据(本文数据截止时间为2009年4月)说话,以提示人们重视。
一、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硬环境建设状况
2009年4月我们对全省11所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从结果看,各校在办学过程中,对馆舍、馆藏投入大量财力,尤其是在升本和办学评估临近时,各校注意力更是集中在硬环境建设上,短期内都以大投资改变了馆貌、馆藏,馆舍越盖越大,后来者居上。但在如何发挥投资效益上,却难寻数据支持。见下表1、表2及下文。
表1 升本前11所院校馆人员情况调查表
1.馆舍、馆藏建设快,外部环境改观大。黄山学院从02年升本时馆舍9428平米,馆藏26.6万册。升本后发展到3.8万平方米和91万册藏书,馆员人均面积达703.7m2。居11馆首位。在建中的巢湖学院馆,一旦4万平米馆落成将刷新其记录。另外从馆员人均馆舍增幅上看,淮南馆最大,人均面积增幅790.8%。
2.馆员队伍文化含量缩水,临时人员规模扩大。升本前滁州学院馆有临时人员11名,占全馆人员的32.4%,居第一位。升本后,大多馆都有增加,比例普遍扩大。居首的是合肥学院馆。蚌埠馆因升本时间短,增幅为9.4%。临时人员的扩增使专业技术含量下降,影响到今后深化文献服务的质量。
表2 升本后11所院校馆人员情况调查表
3.馆藏量增加,工作强度加大。从升本前后比较,除升本时间较短的蚌埠、池州、合师外,馆员人均馆藏增幅度最大的是巢湖馆,达124%。多数馆人均占藏也有明显增幅。这种状态对原本知识化程度不高的馆员队伍来说,简单劳动的增加必然弱化业务的精细度。
4.空间扩大必然加重劳动强度,影响到开放时间。馆舍是馆员工作的载体,空间如果过小将缩减读者和馆藏,但空间过大,则势必要增加人手,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充分的开放时间,也不可能体现充裕的空间效益。表2中,我们也对升本前后馆员人均面积增幅做了统计。除在建新馆的巢湖馆外,各馆人均面积都有增加。有5馆人均面积超过原来馆的1至3倍。如宿州313.1%、合师237.4%、滁州142.7%、铜陵142.2%、黄山109%。馆员与空间反差越大,工作面就越大,上书整架,接待读者、卫生保洁等劳动强度也越大。由于人手偏少,将不可能排出更多的服务班次。
二、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专业队伍发展状况
上述院校馆自完成升格以来,其队伍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升本中建新馆启用后,拉动了馆员人数的增加,但相对于教学人员,馆员队伍发展速度和素质则偏慢、偏低。现以各馆编内人员情况列出(表3)。
表3 新升本科院校馆正式人员专业结构表
1.学历基准仍然偏低。大多馆正式人员学历基本未达到《图书馆规程》的标准。虽然表3中合师、黄山、巢湖馆正式人员本科学历比例分别达到80%、71.8%、60%,但若加上临时工后,则都在60%以下。学历基准排在最后的是晥西馆只有33.3%。
2.职称结构不对称,层次比例不合理。在高、中、初三个层面上,巢湖、滁州馆呈现哑铃状:高职多于中职,初职多于中职。其次,蚌埠、铜陵、池州、黄山、合肥五馆的职称结构各呈椭圆状:两头小中间大。其三,宿州、晥西、合师、淮南四馆呈正金字塔状,虽属于常态分布,但在11馆中占不到半数。前两种结构说明,在专业队伍建设上自然因素多,自觉因素少。专业发展缺乏制度影响力,专业人员的成长没有连续性,以至于承前启后不足,具备专业条件者接续不上。另外,对于正金字塔状和哑铃状的馆来说,在初级层次中也并非都是后继有人,其中不能排除一些非职称因素,即在初级层次中一些人本身不具备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条件,属于安置或转岗人员。这也反映出后继乏力。
3.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人员总体偏少,无一馆达到40%,且各类专业人数不够均衡。表3显示:皖西、巢湖、池州三馆没有一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馆员。其中皖西、宿州人才又呈两极化。前者图情人员多达14人,无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后者计算机人员12人,占到正式人员的28.6%。在此将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两专业人员合并统计。结果合师馆比例最高,占正式人员的36%。最少的是池州馆只有8%。不少馆在比例上还不如临时人员多。显然,专业发展尚未形成有计划、按比例增长的状态。
4.性别结构不够理想,正式员工中女性偏多。从表3上看,蚌埠馆和巢湖馆虽男多,女少,但加上临时工后,只有蚌埠馆男女比例为52%:48%。巢湖馆则女比男多6%。其余馆正式人员均女多,男少,若算上临时工则差距更大。对此,从职业特征上讲,不能认为图书馆工作与医护、幼教一样,女性应占多数。相反,这反映了一种人事政策的导向,难免给管理上带来一些问题。
三、通过数据监控提醒持续发展
根据表2、表3给出的数据,我们分别对临时人员比例、馆员人均占藏量、馆员人均馆舍面积、本科(含研究生)学历比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职称人员比例等六项指标进行对比排序,然后列出粗放度排行表4、表5。其中表4对临时工比例、人均馆藏、人均馆舍面积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再相应按从大到小赋值,即对各组第一至第十一名分别赋11分、10分….1分。分数越大粗放度越高。而在表5中对学历、专业人员、高级职称三组比值中,对各比值项也从大到小排序,但采取与以上相反方法赋值,分别将此三组数据中的第一至第十一名,分别赋1分、2分、……11分,栏中比值越大,得分越低,粗放因素就越低。最后将两表各栏测评分依次加合,排出综合评分榜。见下表4、表5。
表4 升本后11馆办馆粗放度排行榜(一)
表5 升本后11馆办馆粗放度排行榜(二)
从上两表六组测评分看,粗放度满分为66分。现折算成百分制,其中铜陵为71分,池州64分,蚌埠和黄山59分,滁州58分,淮南53分,宿州和合师50分,合肥和巢湖47分,皖西42分。
由此将上述11馆粗放度分为三个级别。重度为60分以上的有2个,中度为50分以上的有6个,轻度为40分以上的有3个。这样的数据为我们监控办馆质量提供了具体信息,也为调整发展方式提供了修正的指标。
当然,各馆在管理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在面对馆员、馆舍、馆藏三要素上,强调人的因素第一应该是相同的。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中的第29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次年安徽省教育厅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3]3号)中也具体说明:“建设一支数量适中、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骨干稳定的图书馆工作队伍,是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要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调整、补充、配备多学科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要重视图书馆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以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员充实图书馆队伍。”然而这一精神在现行评估指标体系并没有得到体现,因而导致当今教学与教辅发展的不协调,以至于在办学中就没能形成一个自觉的、有计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
今天,我们以调研数据来考量发展,为的是有效监控办学,为高等教育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之路。我们不排斥扩大馆舍,增加馆藏,而是要坚持对图书馆事业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保持在人的素质上与教师主体协调并进。也就是说,图书馆硬环境必须与馆员岗位,图书馆的工作量必须与馆员人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必须与馆员专业结构,人员素质等各项条件相互协调,相互配套才能称得上科学与和谐发展。而一切过犹不及的做法均非理想状态。
G251
A
1673-1794(2011)01-0121-04
王卫鸣(1958-),男,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