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PB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及调整策略

2011-11-13陈邵山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意向大学生

陈 薇, 孙 磊, 陈邵山, 赵 来

(1.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2.滁州学院人事处,安徽滁州 239000)

基于TPB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及调整策略

陈 薇1, 孙 磊1, 陈邵山2, 赵 来1

(1.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2.滁州学院人事处,安徽滁州 239000)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如果能进行自主创业无疑是明智之举。据调查有创业动机的大学生占大多数,而实施创业行为的大学生较少。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调整策略,希望能给大学生成功创业有一定的帮助。

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调整策略

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11万人[1],而社会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按比例相应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如果能进行自主创业无疑是明智之举,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以为社会减轻一定的就业压力。根据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7个各级地方政府部门、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学生(包括部分已毕业学生)、309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针对没有创业经历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约75.22%被调查者选择了“一定要自己创立事业”或“如果有条件就创业”,而创业的绝对人数比例较小,占1.94%[2]。可见,有创业动机的大学生占大多数,而实施创业行为的大学生较少。大学生实施创业行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调整策略,希望能给大学生成功创业有一定的帮助。

一、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 ry of Planned Behavior)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 Fishbein的多属性态度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后来,Fishbein和A jzen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受意志控制,严重制约了了理论的广泛应用,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应范围,A jze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3,4],如图1所示。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计划行为理论对实际环境中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而成为创业者的决定是很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使用该理论来解释公司创建的心理过程。它的主要观点有:个体的意向决定着给定的行为是否实施,同时,意向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变量共同决定。如果目标行为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强,意向就越强,反之越小;同样,如果主观规范对个体的行为越支持,则意向就越强,反之越小;感知行为可能性越大,意向就越强,反之越小。图2展示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创业意向中的应用框架。

图2 计划行为理论在创业意向中的应用框架

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行为态度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执行某种特定行为喜爱和不喜爱程度的评估。大学生创业行为态度指大学生对创业这种行为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也即创业对大学生的吸引程度。一般来说,大学生是否创业的态度取决于创业所产生的结果的好坏,或预期到结果好坏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创业的预期。创业可以为社会和个人创造财富:大学生创业有利于激活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从而促使许多新创意、新科技能够迅速实现应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价值;创业促使大学生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充分运用个人能力,将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转化为社会的需要,从而获得成功;创业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创业的过程,也是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会促进大学生更快成长和更加成熟[5]。从预期的结果来看,创业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第二,大学生对创业的风险判断。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风险,包括项目选择风险、项目筹划风险、生产风险、营销风险和筹资风险等[6],这些风险随时影响着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对这些风险的判断和评估直接影响到创业的倾向。如果大学生个人能够认识到风险并顺利规避风险,那么他们创业的意向就强,反之则小。

第三,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及自我价值实现。大学生在经过高等教育后,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如果能着手创业,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的出路,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出路,还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与价值。对大学生而言,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迫切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他实施创业行为的倾向就越强烈。

(二)大学生创业的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大学生创业主观规范可以理解为由于外界的各方压力作用促使大学生作出是否进行创业行为的决定,包括创业案例、家庭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老师朋友的建议[7]。

第一,创业案例。社会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模仿他人的心理,榜样作用就是最好的体现。陈启娟等在对山东大学本科生创业认知度调研分析中指出:在朋友中有创业经历的,自己有创业意向的要多于朋友中无创业经历的。而社会方面,尤其是成功创业者的范例和鼓舞作用,对于增强大学生积极创业的信息和丰富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动机是来源于成功创业者的事迹。当前,在大学生中间,缺乏创业氛围,一是榜样宣传不够,创业动机没有得到充分激起,二是创业教育不深入,在创业的各个环节上,包括计划书的撰写、资金筹集、风险预测等方面都缺乏经验人士的指导。事实上,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占少数,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对当前大学生是否进行创业也有一定的影响。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及可能面临的失败,有创业动机的大学生无所适从。

第二,家庭对待创业的态度。大学创业作为潮流、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日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引发了人们的理性思考。然而,不少家长仍然反对大学生创业,对具有“铁饭碗”性质的工作怀有强烈的偏好,过度保护孩子,怕子女受苦受累,怕担风险,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升温即可看出。当然,在社会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涉世探索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子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在子女决定创业时能够给予道义上和财力上的支持,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亲自参与、协助和引导子女的创业行动[5]。

第三,老师朋友的建议。很多大学生在创业之初,都会听取老师和朋友的建议。宏观环境下,老师和朋友都会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面对一个具体创业项目时,每个人态度与观点会有所不同,因此,老师和朋友对待创业的态度、认知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三)大学生创业的感知可能性

感知可能性是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大学生创业感知可能性指大学生对创业容易或困难程度的认知,主要受到个人创业能力、政策优惠、融资渠道、市场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当大学生感知到已经具备了创业的各种条件时,创业的行为才可能发生。

第一,个人创业能力。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也不例外,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8]。如果大学生具备这些能力,进行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二,政府政策。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及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如:2007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数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和政策,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9]。在重庆,大学生创业可贷一百万,小额贷款支付全贴息;在陕西,毕业生创业小额贷款最高达8万元;在山东,启动550万人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在上海,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投资接力基金[10]……所有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励着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三,社会环境。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她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因此,活跃了市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降低了参与创业的门槛,激励着大学生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创业思路,鼓舞了大学生创业的勇气。此外,根据有关调查显示[11],九成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其中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上确有一定优势的占到49%,42.6%的受访者表示“不反对,不识为一条出路”。大学生创业氛围倾向鼓励,宽容创业失败。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调整策略

首先大学生要勇于实践,养成良好的行为态度,促成积极的创业行为。第一,大学生要认识到自主创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改变传统的“等”、“靠”、“拿”的就业观念,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天下为已任,报效祖国,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等主动出击,创立新的就业岗位,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12]。第二,要在打牢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参与各种创业活动和创业项目的开发。现在大学生创业环境相比父辈的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等先进科学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组建有专业技术和专利的团队,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机遇与挑战。牢记爱拼才会赢,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13]。

其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强化大学生创业的正向力。第一,高校要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要建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法律和税收等,并以课程模块的方式呈现,纳入学校的通识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大学第二课堂的作用与团校的功能,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实战演习与指导。同时,对有创业意向的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跟踪扶持,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14]。第二,氛围影响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新闻媒体、互联网络要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倡导创业理念,积极传播“自主择业,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就业观,大张旗鼓地宣传自立自强、奋发图强、成功创业的先进典型,树立一批大学生创业楷模,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理念,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鼓励更多大学生更新观念,大胆尝试,争做创业先锋[15]。

第三,努力创造条件,排除障碍,降低创业门槛,增强感知行为控制。首先,要加强创业培训。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是拓宽大学生就业工作渠道的一种尝试,是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使其尽快的融入社会,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次,应在继续推广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KAB(大学生创业基础)等[16]创业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方式,努力建立起一个覆盖创业全过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切实有效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努力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排除障碍,降低创业门槛。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但总的来说都表现为政策优惠层面,大多涉及税收减免等。就当前来说,创业的门槛还比较高,大学生在创业融资方面还有不少制约因素,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还未跟上,这些都是大学生创业者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17]。因此,要督促各级各部门将现有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及时对政策中的不合宜之处进行修订完善,适时出台新的法规、政策,不断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支持[18]。此外,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各职能部门包括劳动、财政、工商、银行、税务等,要形成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

[1] 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11万就业形势严峻[EB/OL].http://www.chsi.com.cn/lh/jy/200903/20090310/18840800.htm l,2009-03-10.

[2]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75.22%想创业,1.94%真创业[EB/OL].http://www.zy63.cn/new s/22041.html,2009-08-05.

[3] WEIL I.Ethnic entrep reneurship:studying chinese and indian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 reneurship,2007,(4):449-446.

[4] 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15-320.

[5] 蒋德勤,马凤岗.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 高校教材编委会.大学生就业指导[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7] 李永强.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5):122-128.

[8] 赵 磊.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17-18.

[9] 完善政策,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创业[EB/OL].http://www.eol.cn/chuangye_zc_4512/20081104/t20081104_337030.shtml,2008-11-04.

[10] 2009年各地大学毕业生创业政策解读[EB/OL].http://career.eol.cn/jypdzt_5669/20090217/t20090217_359203.shtml.

[11]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EB/OL].http://edu.aweb.com.cn/2009/7/2/5118200907021413990_3.html,2009-07-02.

[12] 赖泽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3] 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到调查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45-48.

[14] 周秋江.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64(12):113-115.

[15] 郗杰英,胡献忠.当代青年创业与社会的制度安排[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4-35.

[16] 刘 帆,徐 林,刘 川.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5-9.

[17] 耿耀敬.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61-163.

[18] 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12):41-44.

G642.44

A

1673-1794(2011)01-0078-03

陈 薇(1980-),女,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2010SQRW 108)

2010-09-14

猜你喜欢

意向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