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日语教育听说技能训练模式探讨

2011-11-10萍,孟

关键词:日语大学能力

吕 萍,孟 瑾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大学日语教育听说技能训练模式探讨

吕 萍,孟 瑾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大学日语教育听说技能训练的模式是围绕大学日语教学大纲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改革的尝试,它是实现有效地提高大学日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在国家日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对此问题的探讨,运用包括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完成大学日语教学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日语教育;听说技能训练;模式

大学日语作为公共必修基础课在大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日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于熟练应用日语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需要日语听说应用能力杰出的人才。因此,对大学日语教学的质量要求也会随之上升,它为大学日语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如何提高大学日语的教学质量,如何利用日语课堂教学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这都是我们日语教师关注、探讨的热点。教学主体的观念的转变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现代教学思想倡导: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运用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实现日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的同时也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非日语专业)》(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大学日语基础阶段必须以语言的共核作为教学重点,努力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以日语为工具获得专业信息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口头、笔头的语言交际能力。”[1]6

一、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利用参加2007年吉林省大学日语年会的机会,会同吉林省从事日语教学的多所高校教师,就如何学习贯彻《大纲》,围绕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的教学手段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普遍反映现在大学学习日语的学生不仅数量少,而且在日语课堂上教起他们来也不是一件易事。每年的高考日语试题比较简单,考生可以轻松拿高分。可是进入大学后,《大纲》的要求相对提高了,教材的难度也增加了。同时,由于大学倡导自主学习,课堂授课的课时量又相对减少,所以教学难度就相应增加了许多。另外,吉林省的高校中还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学习日语的学生中朝鲜族的学生居多,在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中,近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学习日语的学生都是朝鲜族的学生。据延边大学的日语老师讲,他们在讲日语课时使用的是朝语,即新生入学后也会习惯地要求日语老师用朝语上课。这就是吉林省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之,高考试题简单,大学日语课堂教学课时量不充分,大学日语教学大纲要求高,教材讲不完,朝鲜族学生多等诸多问题反映了吉林省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许多高校依旧把等级考试通过与否、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作为考查学生日语水平、日语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有的高校甚至日语四级证书直接和大学毕业证、学位证捆绑在一起。所以教师为了应试在课堂上突出语法讲授,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日语兴趣和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为了拿到日语的相关合格证在课下题海战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单词,忽略提高日语的相关技能。这样下来尽管有些学生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几乎成了被遗忘的盲区。根本没有发展学生的听、写、说的能力,所以对听、写、说能力的训练亟待加强[1]7。

二、听说技能的提高:对大学日语进行的分级教学的新尝试

一提到分级教学,行内人马上想到的是,按学生日语水平分班进行教学。其实不然,我们这次的有效尝试是,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我们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因材施教。比如,我们将大学生的公选必修课——大学日语的四个学期分别定为4个难易程度迥然不同的模式,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词组搭配单句,再到复句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级。大学日语一级的教学被命名为日语开口教学。我们倡导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基于朝族学生多发音不规范的现状,先从语音面貌开始教授准确的发音,将已经成形的不良的发音改掉,用标准的东京音来替代。当纠音阶段告捷后,利用日语易于口语表达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已学句型进行口头造句,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情景,激发学生使用日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创设情景进行日语教学是教学法的重要一环,它不仅适用于对话教学,也适用于日语语言教学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中。

语法学方面的专家将听说读写这4大技能,概括为输入和输出两大系统,其中读(包括精读、泛读和阅读欣赏)、听(包括辨音、听句子、听会话、听短文以及长篇的新闻报道等)属于语言知识的输入系统;而说(独白、对白、三人以上座谈、分组辩论)和写(听写单词、单句、复句、短文乃至议论文)属于语言知识的输出系统。它也是一个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的良性循环。为了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侧重点在听说实际训练上。其中听是掌握日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有的教学法专家将其放在4大技能之首,认为若不具备听解能力就无法利用日语进行一系列相关的交际活动。因此,必须把听作为日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首先要明确大学日语与高中时代的日语课有着极大的不同:第一个不同点是大学日语课堂教学把听解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设定出来,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教室对学生进行听解方面能力的训练;第二个不同点是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媒体教室,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景中掌握日语;第三个不同点在于在学生来上听力课之前,要进行自主式的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对新课的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比如:新课中的新词、课中的惯用表达、主干句型、背景等等都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听解课的相关训练。

在课堂训练学生的听力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从听解容易的对白入手,培养学生对日语的亲近感和兴趣。然后再进入“独白”的训练。因为日本著名的日语教育专家木村宗男指出“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对独白的理解都有难度。”[2]那是因为独白虽然是为了听话者理解才讲述的,但是它做不到照顾所有的听话者的理解能力。其讲话一直滔滔不绝,直到结束。与此相反,对白(会话)则是照顾对方的理解才展开的。既照顾听话者的反应,又重视对方是否听得懂。它的特点是,在对白继续时,听话者可以根据对白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要求说话者进行讲解,逐渐完善理解过程。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以对白为切入点,进行听力训练(如表1所示)。

表1 日语听解练习内容与要求

以上这些是我们在日语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听解能力训练的模式。其中克服听力障碍的诀窍为:“要培养学生在听独白时善于丢掉个别的地方,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内容上的能力。在听对白时,听者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听对白相对地说比听独白容易,因为对白是交谈,可从表情、对答情况判断是否理解了说的内容以及理解的确切程度。”[3]

三、创设情景教学模式对以口语表达为主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的理性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学习语言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4]。外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纲》明确提出“大学日语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翻译能力、听说能力、初步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打下较好基础”[1]1。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热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教学模式是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日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语言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它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4大能力。

心理学是建立科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它告诉我们,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传授,都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选择适当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才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宰,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日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深刻体会到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1.在日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口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而采用了直接法。为此,我们设定了一个日语情景教学法的模式,即教师创设出一系列逼真的场景或者日语短剧模式,让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

利用日语进行会话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围绕课文的基础会话;另一部分为以本课出现的句型为主干,以当今生活中的时事为内容的应用会话。例如:日本人在初次见面时,都要在形式上客套一番,进行自我介绍。为此,这一章节的情景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给出学生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场景,为了突出这是一个必须使用日语的场面,这两个人都应该穿着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有条件的老师还特意精心准备了和服,学生在这种逼真的情景中,日语不由得脱口而出,用流利的日语进行了自我介绍。在此基础上,又将此自我介绍的场面扩大化,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树下,前来赏花的日语专业的小李和刚刚到达日本的朋友小张,遇到了自己的指导教师田中教授,这时小李为了使双方认识进行介绍的场景。小李的介绍话语中包含了许多的玄机,比如:这三个人站立的位置,特别是核心人物小李的位置确认,每个人的面部朝向;小李的开场白怎么说才恰当,手势应该是怎样的,小李进行介绍两人认识时的顺序该如何把握;还有小张被介绍后,应该把握住这样一点,他应该先向田中教授进行自我介绍等等。由于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极强,所以无论是在教师讲解时,还是在学生们演练时,学生情绪都异常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对日语的兴趣被激活,他们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无论指导者还是被指导者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可以说是一幕活生生的日语短剧,量不在多,旨在精益求精。

2.情景教学法还包括课文情景导入,比如,联系时事进行情景导入、设疑(悬念)情景进行导入、利用交代背景知识进行导入、文化知识(异文化对比)导入以及利用音乐进行导入等。“教师在文化导入时,应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当教学过程中涉及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文化形式时,可采用讨论法;当涉及时事焦点或者学生的切身相关问题等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将其意见归纳成几种类型;当涉及艺术、绘画、诗歌、故事等较直观接受的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电影,下载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原文朗读等等。”[5]比如:日本人是喜欢送礼的民族,这是业内人都知道的。他们到他人家拜访时,都会带点礼物。在日语的假名入门阶段,当讲到“客人”这个词时,来访的客人就是一手托着系着漂亮丝带的精致礼盒,一手在按主人的门铃。在日本送与他人的礼物不需要多么的贵重,能表达心意即可。如:一个漂亮的丝绸手帕、一盒色香味俱全的便当、一份令人垂涎欲滴的日式料理、一个自制工艺品等等。记得在视听说课堂上,正好教的也是大一日语班的学生,当讲到与这一章节相关内容时,给学生播放了日剧《四月物语》,剧中的女主人公恰好也是刚刚离开家乡到东京上大学的大一学生,刚刚搬到一家新公寓居住,为了与邻居处好关系,按照日本的习俗她主动去到邻居家拜访,当时手里带着的是从家乡带来的一盒点心。邻居刚开始带着戒备心不愿搭理她,但当看到手里捧着礼物诚心前来拜访的女主人公时,居然将紧锁的房门打开了,然后还和蔼可亲地与女主人公一起吃了她烹饪的咖喱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又可以掌握日语语言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3.情景设置模式在日语课堂上的高级阶段是创设日语课堂辩论活动。课堂讨论是关于某个讨论题目,把参加的学生分成两组,即正方和反方来进行。首先要制定出与游戏规则相仿的讨论的程序。还有因为是游戏,讨论的目的并不在于找出协调点,目的在于决定胜负。裁决胜负的是审查人。在讨论中审查人的主张如何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分组的原则是通过抽签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而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因此,判定胜负的关键就是彻底通过辩论的灵巧度、理论构成的技巧等进行判定。

很多情况下课堂辩论活动都被应用在逻辑的思考和评论的思考等方面。但是在教育中的课堂辩论活动并非仅仅是培养逻辑的思维能力和评论的思考能力。特别是体现在外语的教学活动中,在于应用日语的课堂辩论活动中,包括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即听、说、读、写等,具体体现在阅读资料、写出论证、做笔记、实际进行论证、耐心听取辩方的说辞,然后再进行反驳等等。另外,学生们也反映通过课堂辩论活动不仅磨炼了专业学习方面的必要技能,也掌握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评论性思考等问题。

近几年我们曾在大学日语的四级教学中引进了课堂辩论活动这一日语教学形式。到目前为止进行了围绕如下主题进行的课堂辩论活动如:“全世界都该说英语”,“应该废弃核能发电站”,“应该承认积极的安乐死”,“应该将患癌症这一事实告诉所有的癌症患者”、“应该取消方便面的生产厂家”、“应该取消塑料的购物袋,实行限塑令”等等。学生对此持肯定的态度,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磨炼了评论的思考能力、掌握了与班级的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等等。另外,在大学日语的第四级别的阶段,在国家日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日语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的形式,让他们运用日语围绕自己的主题进行陈述等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日语的实际能力。同时也会树立学生在日语方面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轻轻松松拿到国家日语四级考试合格证。

[1]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非日语专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木村宗男.日本语教授法——研究与实践[M].日本:凡人社,2000:126.

[3]王武军.日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32.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5]顾佳琪.从文化角度看高校俄语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29.

Investigation of Practice Skill Pattern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f College Japanese Education

LV Ping,MENG Jin
(College of Public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The practice skill pattern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f college Japanese education is a practice of a new teaching innovation revolving college Japanese education syllabus and it is the main method to raise the education level.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Japanese education syllabus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practice of such a pattern help cultivate the people needed in the 21st century.

College Japanese Education;Practice of Skill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Pattern

G642

A

1001-6201(2011)06-0195-04

2011-07-20

吕萍(196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孟瑾(195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

[责任编辑:何宏俭]

猜你喜欢

日语大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