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丁基乙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2011-11-07胡霞钟军黄钢
胡霞钟军黄钢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4)
氟化工
全氟丁基乙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胡霞钟军黄钢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4)
以气相色谱法分析全氟丁基乙烯的含量,通过采用封口顶空瓶装液体样,进样针液体直接进样,考察了色谱柱、色谱柱柱温等条件对PFBE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PB-5毛细管柱,柱温40℃保持2 min,以5℃/min升至150℃,保持5 min;进样量在0.1~0.4 μL内,方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0.017%,数据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可以作为PFBE产品含量的测试方法。
全氟丁基乙烯;气相色谱法;含量
全氟丁基乙烯(PFBE)是一种重要的全氟烯烃, 数次,进样0.4 μL,面积归一化法计算PFBE含量[3-4]。可用作添加剂、组合剂或共聚单体,能赋予产品低表面能、化学稳定性和表面润滑性[1]。PFBE分子式为C6H3F9,相对分子质量 246.07,沸点为 59~60 ℃,密度为1.452,挥发性较强[2]。目前,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PFBE含量的测试方法,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对PFBE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SHIMADZU GC-14C 气相色谱仪(GC),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N2000 色谱工作站;1.0 μL微量注射器。红外吸收光谱仪(IR)Bruker Pensor 2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C-3800-satur-2000。
PFBE(标样),质量分数≥98.0%。
1.2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SPB-5毛细管柱60 m×0.53 mm×3.0 μm。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温度250℃;柱温40℃保持2 min,以5℃/min升至150℃,保持5 min。氮气(柱前压)压力为40 kPa,氢气压力为55 kPa,空气压力为55 kPa,灵敏度101,进样量0.4 μL,分流比1:40。
1.3 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仪启动后,调节仪器达到合适的条件并稳定一段时间后,以待测样品将注射器清洗置换典型色谱图见图1。
图1 PFBE典型色谱图谱Fig 1 Chromatograph-chart of PFBE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处理方式
由于PFBE挥发性较强,故采用封口顶空瓶装液体样,进样针取液体直接进样。
2.2 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样品性质和实验室现有条件,测试了3种毛细管柱,这3种毛细管柱的特性如表1所示。
从表1色谱柱进行分离的情况可知:在GSGASPRO分离效果很差;在RTX-200和SPB-5色谱柱上主峰与相关的杂质能较好分离,而SPB-5色谱柱的杂质峰的个数比RTX-200色谱柱上的多,且峰型对称。故选择SPB-5毛细管柱60 m×0.53 mm×3.0μm作为本方法的色谱柱。
表1 试验中所选用的毛细管柱Tab 1 The select capillary column in the test
2.3 线性
改变样品的进样量,在所选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测定,以PFBE的色谱峰面积对进样量进行线性回归,见图2。
由图2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PFBE进样量在0.1~0.5 μL 内,方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6 6)。本方法选择进样量为0.4 μL。
2.4 定性试验
PFBE的样品及标样利用IR、GC、MS保留时间对照法进行定性,结果见图3和图4。
图3 样品的红外图谱 Fig 3 The IR spectra of the sample
将图3和图4与标准图谱比对,可知所检测物质为PFBE。
2.5 精密度试验
对同一样品进行连续7次试验,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得出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图4 样品的质谱图Fig 4 Mass spectrogram of the sample
表2 精密度试验Tab 2 The result chart of precision test
从表2可知,标准偏差=0.017%,本方法的允许差2.83S=0.048%≤0.2%,符合分析要求。
3 结论
考察了色谱柱、色谱柱柱温等条件对PFBE分析的影响,确定了使用SPB-5毛细管柱,柱温40℃保持2 min,以5℃/min升至150℃,保持 5 min;进样量在0.1~0.4 μL内,方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0.017%,数据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可以作为PFBE产品含量的测试方法。
[1]Costello Michael G.Method of Preparing Nonafluoroisobutyl-Methyl Ether:US,5741950[P].1998-04-21.
[2]朱顺根.有机氟化物生产中的三废及其治理[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4,11(4):12-16.
[3]GB 9722—2006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S].
[4]吴烈钧.气相色谱检测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3.
O657.7+1
A DOI10.3969/j.issn.1006-6829.2011.02.003
2011-01-15;
201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