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2011-11-06李愈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李愈华,张 倩

(黄河科技学院 1.图书馆2.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河南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李愈华1,张 倩2

(黄河科技学院 1.图书馆2.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我国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几年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学费的大幅度提高给很多贫困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尤其对低保家庭来说,基本上举债求学,在无形的压力下,贫困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甚至是性格的变异。本文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着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河南省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自从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制以来,高校收费标准不断攀高。目前,一般高等院校的学费标准在4 000元左右,民办高校和对外合作办学高校则高达10 000元左右,加上每学年数千元的生活费、住宿费、资料费等各项开支,一名大学生每年的支出就达15 000元~20 000元。这对于一般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而老、弱、残障、病家庭及边穷地区更是难以筹措这笔巨款。于是,高校的贫困生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约为20%~25%。调查中了解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有的甚至罹患各种心理疾病:60%贫困生感到受助羞愧难当;22.5%贫困生感到很自卑;约40%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更有近20%贫困生对社会极端的悲观;8.5%的学生认为校园出现犯罪活动与一些学生的贫困有关。初步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准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有的甚至处在温饱线以下,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和娱乐费用而更多地选择自闭。可以说,他们是校园内特殊的弱势群体。

1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1.1 自卑心理是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是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贫困大学生总有己不如人、抬不起头等自卑感。应该说它是贫困生心理症状群的核心和关键症状,进而引起其他心理问题“并发感染”。调查结果表明,有42.1%的贫困生承认贫困使他们常常自卑;62%的贫困生偶尔会自卑。贫穷不仅是生活的困窘的无奈,更让人体会到的是由于各种物质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而带来的精神上缺乏感、剥夺感以及无助感,由此导致的自卑心理在所难免。

1.2 人际关系敏感多变

在自卑心理的作祟下,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变得敏感多疑,如同学之间一句不经意的玩笑,在无意识的情况都会深深地刺激他们的内心,无形中加重其自卑感。他们一般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而是把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埋藏在内心深处,默默承受。由于缺乏疏导、精神鼓励及学校、社会支持等原因,逐渐就影响了其心理健康。

1.3 抑郁、焦虑情绪偏高

由于正常物质与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没有稳定的经济保障,购置日常生活用品经常捉襟见肘,又想想所欠的学费、挂念家中欠债又是否增多等等,贫困大学生往往忧虑重重,焦灼不安又难以排解,久而久之,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长期累积,很大程度上促使贫困生的心理出现落差,或者扭曲,甚至是变异等。

当然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个体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2 影响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

2.1 经济因素

说直白一点,没钱缴学费,没钱吃饭,没钱买日用品,没钱满足个人最基本的日常交往和心理需求,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挤压”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情绪的波动、学习不适、人际关系紧张等不健康心理症状的出现。

2.2 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环境的因素

由于贫困生家庭背景的客观存在,致使其本人也就长期处于一种弱势群体的文化氛围之中,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身世或讳莫如深,或粉饰雕琢等文化传统的痼疾,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态。

2.3 个人心理素质差异因素

内在原因是个人心理素质差异和人格某些缺陷所造成的。如认知上的偏差或极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贫困现状,没有深刻认识贫困对个体发展的正面作用。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经常感到不少心理障碍都与人格缺陷有关。

2.4 就业因素

考虑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不足,考虑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考虑本来就是举债求学,艰难渡过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所找的职业不能达到自己和父母的期望值:不能还债还贷款,不能奉养家庭,不能接济父母,甚至考虑薪水不能支付自己的房租又没有可依赖的父母和亲戚,等等。总之,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是综合因素导致的,所以解决对策也要从综合考虑,标本兼治。

3 建立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干预机制

3.1 更新观念,改变自身对贫困的看法

必须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手段,而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人生最可宝贵、永不枯竭的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铲除人生道路上所遇一切障碍的强有力的武器。贫困大学生现在虽然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但却已经站到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应鼓励他们努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以自己能够拥有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丰富而全新的知识和能力为荣,树立起贫困不贫志的信念。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选择贫困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我们曾选拔优秀的贫困生代表到学校报告做主题演讲,如请现任职于河南省中学生学习报的副主任编辑我校毕业生徐俊丹、黄河实业的杨飞强等来做报告,以此来激励贫困生。

3.2 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

一定要加大和确实完善“奖、贷、勤、补、减”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开设“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奖学金力度和覆盖面,对于贫困生来说这是最为关键和现实的问题。如我校的学期奖学金实行一年两次,比例可以达到23%并且分成了四个等级和单项奖学金。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工作,我校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黄河科技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把这些政策落实到确实需要帮助的贫困大学生身上,使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我校在图书馆、园林处、学生处、后勤集团等都设立岗位,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以此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自立品质和拼搏进取的性格,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表1 黄河科技学院贫困生勤工助学、助学金统计表

3.3 建立贫困生家庭、心理发展档案及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家庭档案(含三级贫困证明)是了解贫困生最基本的材料,是评定贫困生补助或奖励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跟踪调查贫困生心理问题,建立筛查、干预、控制一体化的工作体制。同时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队伍,专门建立心理咨询室,由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结合家庭档案和其本人心理发展状况与贫困的学生谈心,疏导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其承受挫折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一是数量不够,二是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且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也势在必行。

3.4 拓展勤工俭学岗位

勤工助学作为缓解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为贫困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自立意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当然更重要的是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在劳务型助学岗位基础上,开拓管理型和知识型助学岗位。劳务型的工作一般学生都能胜任,智力型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及相关素质。原则上大一大二的学生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比如图书馆图书管理、学校园林处、学校后勤集团或食堂勤杂等;大三大四的学生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比如辅导员(班主任)助理、学校网管、教学信息员、学生工作助理等,既能照顾到刚入学的大一贫困生,又能提高大三大四贫困生的实践技能。这样,贫困生在个人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有利于学业完成,也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5 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活动

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要积极鼓励、大力扶持。贫困大学生社团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的嫌疑,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从而找到一种归属感,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以便重新找回自信。这样有意引导贫困生逐步达到“五会”,即: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交流、会沟通,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困难。

3.6 开展就业教育,开设职业规划课

贫困生就业作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重中之重,高校要予以特别的关怀和扶持。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并且辅导员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制定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定期跟踪他们的规划情况,督促他们制定好自己的月推进目标以及是如何实施的。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建立了不同的实习基地,在校园里有我们的实习工厂;并且利用我们校友的力量开设了实习基地,如我校外语学院的实习基地有华禾英语培训学校、今日教育、海峰英语培训学校等,为贫困生能力的锻炼和成才发展提供更多的锻炼的平台。

总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要从高校教育的整体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有意识地探索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一种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才能从使贫困大学生彻底摆脱贫困的阴影,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1]刘延续.关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2]叶艳晖.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4,(1).

[3]吴明君.贫困大学生群体不良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J].教书育人,2005,(5).

[4]刘峰.建立培养自强自立精神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 [J].传承,2010,(10):144—145.

[5]曲龙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6,(17).

Study 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enan Poor College Students’Mental Status——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College of Technology

LI Yuhua1,ZHANG Qian2
(1.Library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ellow River College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63,China)

More and more students have opportunit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fter a few years of continuous enrollment,but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tuition fees has become a heavy burden for many poor families.Most of poor families have to borrow money to pay the tuition fees,under an invisible pressure,the poor students may produces a variety of adverse emotion,and even personality variation.This paper starts from analyzing college poor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and it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Henan;poor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analysis;countermeasures

G647

A

1674-5787(2011)05-0089-03

2011-09-05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高校贫困生现状调查与解困对策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12400450106。

李愈华(1972—),男,江西分宜人,黄河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张 倩(1979—),女,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闫桂萍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