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9年中国公安情报领域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2011-11-02王云才
王云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2001-2009年中国公安情报领域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王云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研究论文是科学文献的重要种类和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公安情报领域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公安情报工作的状况和公安情报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论文数量、公安期刊载文情况、论文作者数量、高产作者分布、论文作者合作度、作者机构分布以及研究论文主题特征等方面可反映公安情报研究的脉络。
研究论文;公安情报;统计分析;文献计量;CNKI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生成过程与运动规律的科学,对公安情报而言,它是将涉及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征兆及时传递给警方,以形成对敌情、案情、社情、灾情、疫情以及重大政治社会动态的判断决策,起到预警、预防、预测的作用。[1]公安工作离不开公安情报,公安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研判是信息社会中公安部门开展工作的核心与灵魂。近年来,在“情报主导警务”方针指引下,各公安院校、研究所、各警种的各级机关在公安情报工作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是公安情报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反映公安情报研究与工作状况的重要标尺,对论文数量变化、作者单位分布、载文刊物特点、论文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能准确反映公安情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一、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样本数据采集
目前,清华同方公司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包括 CNKI系列数据库和2600多个国内外加盟数据库,各类知识信息数据超过5000万条,为我国各行业领域的科研学术活动提供了保障基础。[2]本项研究按照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样本数据的采集库,这些数据库涵盖了多年来公安情报研究的学术成果,保证了本项研究所采集数据的全面与准确。本项研究样本数据的检索步骤与采集过程如下:
①设定检索文献的起止年限为2001年至2009年;
②设定合适的检索“主题词”进行检索,并通过二次检索进一步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精度。本项研究设定的主题词主要包括电子警务、犯罪情报、公安情报、警务信息、侦查情报、情报主导警务、警务信息系统、公安情报分析、警务信息研判等;
③将一次、二次检索所得文章篇目导出至Excel表格中,然后对所有的文章篇目进行汇总;
④将汇总的文章篇目进行去重、筛选,删减报道类、新闻类与重复发表的文章,形成公安情报研究论文的统计样本。
二、文献数量及年度变化分析
公安情报研究论文作为公安情报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论文数量与论文年度变化能较准确反映公安情报研究的趋势与热点。公安情报研究论文中,期刊论文数量占绝对优势,博士论文与硕士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会议论文在数量和水平方面有所不及。自2001至2009年,四类论文总样本数量为1250篇,其年度变化反映了我国公安情报研究的发展速度和研究规模,具体变化情况如表1和图1、图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公安情报研究领域论文年度发表的具体数量,图1在表1的基础上绘制而成,主要反映了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总量在2001至2009年的年度变化,图2也是在表1基础上绘制而成,主要反映了各类研究论文在2001至2009年的数量变化。由图1可见,四类研究论文样本总量处于上升趋势,尤其2005年至2008年间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呈直线上升;虽然2008年与2009年间研究论文数量有明显下降的转折点,但2007年、2008年、2009年仍是论文高产年份,均超过180篇。由图2可见,在四类研究论文中,期刊论文数量2001年至2009年基本保持上升态势,仅2003与2004年有极小变化;会议论文数量少且变化不明显;博士论文在2005年前仅有一篇,而在2006-2008三年间出现了五篇;变化比较明显的是硕士论文数量,2008年前一直呈上升态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而2008-2009年间出现了下降的转折点,并造成研究论文总量下降。
图1 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总量年度变化
图2 四类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数量年度变化
基于研究论文数量的年度变化得出三点结论:一是我国公安情报研究在2001年到2009年间的研究成果总量呈上升趋势;二是以博硕士论文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在2008年达到了最高峰;三是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成果以2008年为转折点,此后数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奥运会举办前后安全保卫形势的变化对研究人员关注公安情报研究有一定的影响,这也反映出公安情报研究应用性极强的特点。
三、公安类期刊载文分析
本项研究以 CNKI中收录的55种公安类学术期刊为标准,对公安情报研究中的期刊论文进行刊物分布统计分析。需要指出的是,在公安类期刊中存在频繁的更名现象,CNKI中55种公安类期刊更名的有30种,更名率为55%,有的甚至更名4次以上,为统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从现有样本数据看,在CNKI的55种公安类期刊中,2001年至2009年刊载公安情报研究论文的期刊有34种,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自2001年至2009年,34种公安期刊刊载的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数量为689篇,占样本论文总量的55.12%;由此可知,其它非公安类刊物发表公安情报类研究论文561篇,占样本论文总量的44.88%。在34种公安类期刊中,发表论文10篇以上的有22种;发表论文40篇以上的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公安研究》、《中国刑事警察》、《警察技术》等4种。通过对公安类期刊刊载公安情报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一是公安情报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在公安类期刊上的刊载数量占绝对优势;二是刊载于公安期刊的情报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公安院校的学报上,有524篇,约占公安类期刊刊载公安情报论文总量的76%;三是样本论文总量中仅有545篇论文刊载于各类学报上,换言之,在高校学报上发表的公安情报研究论文中,公安高校学报刊载量约占96%的比例。
表2 公安类期刊刊载公安情报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四、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对公安情报研究论文作者的发文量、作者所属机构以及作者间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公安情报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本项研究对每篇研究论文选择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以下所论及的作者均指第一作者。经统计,2001年至2009年间发表的1250篇公安情报研究论文出自1016位作者之手,人均1.23篇。
(一)作者分布统计分析
表3 单个作者发文量与作者数量的统计分析
表4 2001-2009年发表4篇以上论文作者一览
从表3可看出公安情报研究领域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883人,占作者总量的86.9%,发表5篇以上研究论文的作者11人,仅占作者总量的1.09%,其发表论文的数量79篇,仅占论文样本总量的6.32%,统计数据表明研究论文集中于低产作者,高产作者的贡献较少,这与文献计量学家普赖斯对科学研究“约有1/3的论文由不足1/10的高产作者发表”的结论[3]相悖。这种情况说明我国公安情报研究虽然发展较快,研究人员队伍庞大,但是缺少高水平的研究群体,研究论文多是在非系统研究状态下产生的。
(二)高产作者分布统计分析
表4所示,发表论文4篇以上的作者18人,发表了107篇论文,占论文样本总量的8.56%,这18人是公安情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其中16人来自高校,占高产作者总量的88.89%,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有7人,占高产作者量的38.89%。这说明从事公安情报研究的作者队伍主要集中在公安院校而非特定的情报职能部门,尤其公安大学存在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群体。
(三)论文作者合作度分析
由表5可见,2001-2009年我国公安情报研究领域发表的1250篇论文中,有372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作完成,占所有论文数的29.76%,由表5与图3可见,每年发表研究论文的合著比例平均为30.12%,但是年度之间比例变化较大。论文合作完成的数量不多且年度比例变化大的情况,反映出论文作者合作研究的偶发性很强,这种状况与我国科学研究的总体情况是不相符的,据统计,我国科技论文的平均合著比例在2004年已达到了87.3%,[4]相形见绌,我国公安情报领域在合作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表5 合著论文作者情况分析
图3 论文作者合作研究的年度变化
五、作者机构统计分析
作者机构分析反映了论文作者单位和地域分布,2001-2009年公安情报研究论文中除37篇论文作者机构不详外,有1213篇论文作者标明了单位。由于本项研究所采集的样本论文中博士论文与硕士论文代表了较高的研究水平,而公安系统内的院校与研究单位也是公安情报研究的主要来源机构,因此,本项研究以博硕士论文产生单位和公安部所属院校与专门科研机构为主要对象,对作者的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一)博硕士论文作者的机构分析
在采集的论文样本中,共有来自56所高校的205篇博硕士论文,占样本论文总量的16.4%,其中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199篇。如表6所示,在56所高校中有28所高校有2篇以上博、硕士论文,共177篇,占博、硕士论文总量的86.21%;有28所高校仅有1篇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公安情报类博硕士研究论文作者全部来自普通高校且占相当比重的情况,说明我国公安情报研究不专属于公安系统。总体而言,各类院校在公安情报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无论质量还是数量,皆超过了公安系统内相关单位的研究水平。
(二)公安院校、科研机构情报研究论文数量与比例分析
在公安部所属的院校与科研机构中有30个单位的作者发表了公安情报类研究论文,发文数量为400篇,如表7所示,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文147篇,占30个单位发文量的36.75%;其它发表论文在10篇以上的作者单位有11个,累积发文180篇,占30个单位发文量的45%。由此可见,在已发表公安情报研究论文的公安系统内单位中,约40%的单位发表了约81.75%的研究论文,而公安院校的情报研究成果又远远超出系统内其它职能研究机构。从四类研究论文样本总量上看,排除205篇博硕士论文和20篇会议论文后,期刊论文样本总量为1025篇,那么,400篇公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情报研究论文在这1025篇期刊论文中仅占32%的比例,换言之,有68%的期刊论文不是由公安系统内的科研人员完成的。
表6 公安类博硕士研究论文作者机构分布
表7 公安院校、科研机构情报研究论文数量与比例分析
六、论文主题特征统计分析
公安情报研究基于公安情报工作,公安情报工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思想动态等领域,涵盖纪检、法院、安全、军事、工商、外贸、海关、税务等部门与行业。因此,概括公安情报的研究主题,既要结合与公安科学文献相关的主题词表,又要结合公安工作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本项研究通过对1250篇论文样本的题名、主题词等进行分析和整理,将研究论文的主题特征进行了归纳分类,如表8所示。
在1250篇论文样本数据中,所提取的32个研究主题共有研究论文 741篇,占论文样本总量的59.28%,其他主题论文509篇,占样本论文总量的40.72%。其中,研究论文数量在20篇以上的研究主题有11个,分别是信息系统与平台、侦查情报、电子警务、公安情报运行机制、警务信息化工作、案件分析与情报、移动设备及软件设计、情报主导警务、GIS与公安情报、情报分析与方法、计算机与网络犯罪,共有论文501篇,占论文样本总量的40.08%。从论文的高频研究主题可以管窥近年来公安情报工作与研究的趋势:一是信息化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强,依托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二是具体的公安情报研究以信息化为媒介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领域,研究的多元化倾向十分明显。
表8 公安情报研究论文主题分类概览
七、结语
科学文献是情报信息的主要载体,其数量和质量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5]由研究论文这种科学文献的统计分析可清楚地看到我国公安情报研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优势方面表现在:第一,2001-2009年公安情报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论文的水平也有质的提升,并反映出公安情报应用性极强的特点;第二,从刊物分布情况看,公安类期刊发表的论文占数量优势,为公安情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第三,公安情报研究日益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为媒介,以多元化为特征渗透到公安工作各个领域。存在的不足表现在:第一,占68%的期刊论文不是由公安系统内的公安院校或研究单位发表的,而具有较高水平的博硕士论文,出自公安系统内的更是难得一见。公安情报研究的高水平论文不存在于公安系统内,而存在于非公安系统的普通高校。第二,公安系统内情报研究的主阵地不存在于特定的研究机构,而存在于公安院校;而公安院校情报研究缺少高水平研究群体,缺乏与其他单位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的状况,无疑又限制了公安情报研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1]陈亮.试论公安情报学的基本原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335-337.
[2]http://baike.baidu.com/view/323592.htm,2010-6-15.
[3]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2-162.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2006:66-67.
[5]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52-288.
D631.5
A
1673 2391(2011)04009807
20110318
王云才(1974 ),男,硕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师。
表1 各类公安情报研究论文年度分布 单位:篇
文种类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论期刊论文 82 85 101 99 104 122 130 142 160博士论文 0 0 1 0 0 1 2 2 0硕士论文 0 4 7 9 17 26 50 66 20会议论文 1 4 0 3 2 2 3 2 3合计 83 93 109 111 123 151 185 212 183
【责任编校:周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