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在我国应用的实证研究

2011-11-02王功成

财经理论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记分卡银行业损失

袁 靖,陈 伟,王功成

(1.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山东工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3.佳速物流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在我国应用的实证研究

袁 靖1,陈 伟2,王功成3

(1.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山东工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3.佳速物流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由于存在强烈的尖峰厚尾分布特征和缺乏历史数据的难题及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的高度相关性,很难进行度量。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常用方法,具体分析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特征,对我国四家国家控股银行和七家股份制银行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进行简单计提,计算发现四家国有控股银行计提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额度远高于七家股份制银行,七家股份制银行中经营效益较好的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计提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明显高于另外几家股份银行。建议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计提可以考虑基本指标法,但同时必须结合记分卡、因素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等对操作风险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估和管理。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记分卡法

一、引言

操作风险是银行业最古老的风险之一,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很多国际活跃的银行业早已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但是直到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业三大风险之一,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操作风险是当前国际银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银行业风险之一,随着银行规模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操作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已经给一些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并成为其最重要的风险。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不但存在强烈的尖峰厚尾分布特征和缺乏历史数据的难题,操作风险的内生性又决定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的高度相关性,这进一步增加了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难度。所以,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操作风险被认为是不能度量的,将之量化或者说模型化,只是近几年的事。人们围绕操作风险的量化开发了大量的模型,但由于量化具有很大的难度,不得不辅之以定性的方法。对此,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允许银行使用自己操作风险的内部数据、外部数据、情景分析和定性指标,自主开发操作风险计量模型来计量和提取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操作风险的测量也越来越受到我国银行业的重视。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将于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除大型商业银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可在2011年以后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出申请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本文首先介绍目前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常用方法,具体分析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特征,发现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不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面临着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数量和质量问题,因为很难通过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获得全面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同时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尚未建立,对此,由下而上模型中的统计模型很难发挥作用。本文对我国上市的四家国家控股银行和七家股份制银行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进行简单的计提,计算结果显示四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远高于七家股份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所以按照基本指标法计算四家国有控股银行计提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额度也远高于七家股份制银行;而且七家股份制银行中经营效益较好的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计提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也明显高于另外几家股份银行。本文建议目前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计提可以考虑基本指标法,但同时必须结合记分卡、因素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等对操作风险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估和管理。

二、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介绍

(一)自上而下模型介绍

一般而言,度量模型大体可以分为由上而下模型和由下而上模型。由上而下模型,可以在对银行内部经营状况不太了解的前提下,将着眼点放在总体目标上,主要使用财务指标(如净收入、净资产)和收益波动性等作为衡量风险的变量进行分析,然后考虑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并计算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金(为简便起见,后文中将经济资本金简称为资本金)。这类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指标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M)、收益率波动法等。

基本指标法是将目标变量乘以一个由监管当局确定的固定的系数α,计算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值。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是将股票收益率方差总不能被模型解释的部分作为操作风险。而波动率模型则研究收入波动率和开支波动率的不同,依赖于资产和运营开支的比率;通常选用固定资产和运营开支的简单函数来代表杠杆。三种模型的共同优点是简单易行,而共同缺点则是数据来源及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差,对操作风险敏感度较低,不利于强化银行有关内部控制建设,整体层面计算资本金的计算难于准确分辨具体业务部门风险潜藏情况,所以不易于各类业务的业绩评价、收益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激励制度。

(二)自下而上模型介绍

由下而上模型,是在充分考虑银行运转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资产、负债、重要经营过程、重要客户和资源等),并深入研究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经营状况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然后考虑风险因素的潜在变化可能会对目标变量带来何种影响,最后根据各个损失事件类型或业务类型来区别具体操作风险,并逐步将其加总作为整个银行机构操作风险并提取风险资本金。按照这种思路建立的度量模型大体包括:统计模型、定性模型和过程模拟模型等。

统计模型是指首先针对事件事故和业务类型分类预先进行分类,然后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事故的历史损失数据和外部行业数据中估算出概率分布的参数值,已确定每一类业务损失的概率分布情况和损失强度,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模拟试验,如蒙特卡洛模拟,得出操作风险可能的最大值。统计模型最为灵活且容易拓展。定性模型包括情景分析、记分卡法和压力测试法。情景分析法是对于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必须利用外部数据以及其他银行的损失数据对其进行情景分析。记分卡法是银行对风险与内控的一个自我评估,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风险事件、风险拥有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力、缓释风险的控制措施、控制实施者、控制设计和控制影响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度量和分析,金融机构能用这种方法来配置其他方法计算出的所需要的资本金。优点在于能够对一线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真相激励,促使其积极管理操作风险。但是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完全取决于设计这种方法的专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压力测试是一种极端测试方法,考察在某个极端压力下操作风险会出现什么问题,通常忽略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过程模拟模型包括因素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因素分析法指分析与损失有关的数据,例如交易量、出错率,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贝叶斯网络法考虑引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的因素的因果关系,然后分析其发生的概率。自下而上模型的共同优点是计算结果较准确,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总体受险资本的计算,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和激励,使监管机构规划与银行具有可比性及一致性,监管透明性。而共同缺点是主要是数据问题,要求有完善的操作风险损失时间纪录,还要求很多其他银行内部经营数据。另外,还有模型正确性尚未得到充分检验。

可见,操作风险模型的发展趋于量化和复杂化,但是越复杂的操作风险模型对损失数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就越高。在同一标准下采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这是基本要求和基本工作。

数据问题是操作风险计量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不充足问题。作为操作风险的低频高危类损失事件,对于具体银行机构很少发生,如巴林银行倒闭案,绝大部分银行缺少这类损失数据,需要通过外部数据进行补充,或者通过情景分析等定性方法加以说明。

其次,数据可比性问题。由于各银行的内控环境和文化等差异的存在,而且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外部数据通常并不具有与本行潜在损失的可比性。

再次,历史数据的预测问题。虽然历史数据对于分析银行管理的薄弱环节比较有价值,同时,通过事前事后的对照来预测潜在的损失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历史数据只代表过去,他们被用以预测将来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最后,操作风险数据的分离问题。同样由于操作风险的内生性和根源性,决定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通常伴随有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表现形式和特点,或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最终根源在于操作风险,因此,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很难完全分离,操作风险损失数据也难以完全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损失中分离出来。

综上,无论“自上而下”模型还是“自下而上”模型,都存在不可避免的一些缺陷,但是操作风险模型化仍然具有必然发展趋势,“自下而上”模型将日益广泛应用于银行业的操作风险量化中。

三、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及资本计量方法选择

操作风险的测量将越来越受到我国银行业的重视。因为,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将于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除大型商业银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可在2011年以后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出申请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为此,下文分析当前和未来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测量更适合前文介绍的哪种自下而上的统计模型,即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和极值法。

可见,上述三种量化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统计模型都假定损失事件间是相互独立的,对于外部治理型银行业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因为,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治理型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额度对监管强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员工的自律性相对较强,非主观性损失事件较多,有利于弱化损失事件之间的交叉性和联系。由此,能够保证以上三种统计模型测量外部治理型银行业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相对客观性和准确性。

(一)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特点

应用由下而上的统计模型计提操作风险经济资本是我国银行业的必然趋势,但是当前我国银行业不适用上述三种模型。因为,我国银行业缺乏法律与道德约束,损失额度对监管概率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实践中,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主观性较强,主要表现为主观性的欺诈风险较严重,而且存在监管力度不够与操作风险损失不断扩大的问题。由此,如果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和极值法等统计模型应用于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量化,那么据此得到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将受到质疑。

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不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面临着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数量和质量问题,因为很难通过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获得全面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披露的通常为金融犯罪案件),同时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尚未建立。对此,由下而上模型中的统计模型很难发挥作用,但我国银行业可操作风险可以尝试应用将定性校准模型和过程模拟模型相结合,即记分卡法与因素分析法和贝叶斯估计等的结合,这种结合有利于加强和完善银行业内控制度建设,也有利于操作风险数据的提取和整理,从而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数据库。

(二)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定性模拟和过程模拟

记分卡法是银行对风险与内控的一个自我评估过程,评估过程中注重考察同一层级指标内部之间以及不同指标层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专家选择的操作风险指标之间寻找因果关系链条,能够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简单步骤来解释可能的操作风险事件,然后,风险因素数据与流程图相联系来记录每一步风险的影响,这便形成了直观的“错误树”模型。“错误树”模型是因果关系链分析的工具,可以通过在“错误树”模型图上分别列出银行业务流程的关键步骤以及驱动这些步骤的关键指标,从而使得银行通过存在相互支持、逻辑关联的指标最直观地反映出银行业操作风险的薄弱环节。

实际上,记分卡法和因素分析法以及贝叶斯网络三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因素分析法是分析与损失有关的数据,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贝叶斯网络法考虑引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的因素的因果关系,然后分析其发生的概率。可见,这三种方法都关注引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的因素的因果关系,都没有忽略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同时都需要有关专家对每种事件指定主观概率,并根据经验选择恰当的总量水平或者恰当的但不过于复杂的事件分解。下面将以交易结算业务为例,综合三种方法的思想给出直观的图形分析:

图1 交易结算流程图

首先,明确交易结算流程图和各流程可能完成执行所在的工作日,如图1所示。例如,当银行接到结算命令,银行有27%的可能性在接到结算命令的第二天结算,有73%的可能在接到结算命令的第三天结算;支付通知有26%的可能在发出通知的第二天执行,有58%的可能在发出通知的第三天执行。

如果,在交易结算过程中遇到突发的外部事件,银行可以采用记分卡方法中的事件树形式分析,如图2所示。事件突然发生,员工要对此进行事件调查,若调查的结果未发现事件原因,则结果失败;若调查结果发现事件原因,则进一步进行深入诊断并予以回复;只有针对鉴别结果予以正确执行和处理,最终才能对突发事件结果处理成功。

图2 突发事件的事件树分析(风险记分卡的一种形式)

在这个突发事件调查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错误树”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到引发错误的薄弱点。假如突发事件为结算命令错误,对此图3分析了结算命令中错误的种种可能原因——保管错误、经纪人错误、账户错误和抵押品错误等四大原因,而且图中又进一步对每大类原因指出了详细的错误因素,从而对整个过程中失败程序的决定性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了评价程序中薄弱点的“错误树”,其中,关于“错误树”中各个薄弱点引发失败的可能性由专家通过经验指定主观概率。

图3 结算命令中的“错误树”分析

假定通过“错误树”的分析,我们发现结算命令错误的原因在于结算迟误,进而我们将通过结算延迟的因果结构图,深入分析这次或通常导致结算延迟的决定性原因。例如,结算延迟有40%的可能是由确认延误导致的,而导致确认延迟又有五方面的原因,即交易不当(2%概率)、系统错误(2%概率)、人员错误(10%概率)、账户错误(40%概率)、交易对手错误(35%概率);其中,产品规模(60%概率)和产品复杂性(35%概率)都是导致账户错误的原因。

至此,银行有关专家可以通过上述分析过程积累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强度和发生概率的内部数据,逐步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另外,这三种方法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并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激励相容的资本配置框架,这将有利于降低银行所承担的整体操作风险。

四、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简单计提

综上,虽然以《新巴塞尔之本协议》引导国际银行业采用量化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方法,同时由上而下统计模型也为当前国际先进银行业所追逐,也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的必然趋势,但是从我国银行业的客观情况来看,这几种由下而上的统计方法不能有效地用于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提。

本文建议我国银行业采用由上而下的定性模拟模型和过程模拟模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即记分卡、因素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的融合使用。由此强化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意识和管理,加强内控约束和激励机制,同时也是建设操作风险数据库的有效方法。

表1 我国国有控股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提单位(百万元)

表2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提单位(百万元)

当然,在尚未建立操作风险数据之前,我们仍可以通过《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介绍的基本指标法来计提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这里我们对我国上市的四家国家控股银行和七家股份制银行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进行简单的计提,详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的结果来看,由于四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远高于七家股份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所以按照基本指标法四家国有控股银行计提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额度也远高于七家股份制银行;而且七家股份制银行中经营效益较好的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计提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也明显高于另外几家股份银行。这说明,基本指标法不能充分反映银行业操作风险敏感性和真实严重程度等实际情况,基本指标法只是银行操作风险计提的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向高级计量法过渡的方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银行业缺乏采用高级计量法量化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数据基础和治理结构等条件,为了增强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也为了构建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需要,我国银行业当前和未来都应该重视和采取记分卡、因素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等。目前,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计提可以考虑基本指标法,但同时必须结合记分卡、因素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等对操作风险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估和管理。

[1] Michael A.Lewis.Cause,consequence and control:toward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odel of operational risk[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

[2] 杰克·L·金(Jack L.King).运作风险:度量与建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 (美)富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赵家敏,张倩.银行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综合模型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8).

[责任编辑:张晓娟]

F830.3

A

1004-5295(2011)01-0047-05

2011-02-01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jgz01);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9RKB401)

袁靖(1977-),女,山东聊城人,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金融数量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记分卡银行业损失
少问一句,损失千金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记分卡”提升安全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盲目实施平衡记分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