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PPT制作三步走
2011-10-30林艳
林 艳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优质教学PPT制作三步走
林 艳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发展,PPT已在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由于人们对教学PPT缺乏系统而专业的理论学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使用效果。本文将按构思内容、设计版面和演示呈现3个步骤全面地对优质教学PPT的制作进行阐述。
PPT;教学课件;多媒体
PPT是PowerPoint Teaching的缩写,因其具有界面亲和、简单易学、操作简便等优点而成为教师的首选工具,制作教学PPT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由于教师制作教学PPT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PPT的功能运用还有较大局限。想达到理想效果还需教师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教师在运用PPT教学中会遇到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对着PPT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知识点的深层含义;此外,PPT版面设计不科学、字体偏小、颜色搭配不当等问题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效果。
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其信息加工学习论中指出,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收刺激。因此,优质的PPT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新鲜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将优质PPT制作过程分解为3步,即构思、设计和演示,通过PPT将知识点表现为内容、版面和呈现,使教学PPT具有整体性和有序性特点。
1 构思内容,强调逻辑概括
1.1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一般教学内容多以树型结构或网状结构进行组织,而PPT却以线性结构的方式呈现,所以通过PPT表现教学内容本身有一定难度。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学习兴趣[1]。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大纲弄清楚各章节关系及重、难、疑点,对内容进行梳理,绘制框架结构图,力求做到逻辑清楚、条理清晰。
首先,教师应抓住章节的核心内容,然后由该核心进行延伸,分成不同模块,由不同模块引出各个知识点,以此类推,逐步拓展,并理清模块与模块之间或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应大量阅读相关材料,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整合,从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上对知识和结构有清晰的把握,进一步提炼观点,通过文字方式呈现。
1.2 层次分明有条理
(1)幻灯片的首页应表意确切并具有视觉冲击力,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首页可写上课程名称,教师姓名、电话及邮箱,方便师生日后交流。
(2)次页做课件目录。目录页可根据知识框架结构(针对于树型知识框架)列出本课程各模块的目录,每个模块设置超链接,只需教师轻点目录即可跳转至相应模块,再通过一键返回到该目录页。PowerPoint的英文意思是“重点,要点”,即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将发言重点以及相关的辅助资料呈现在屏幕上,让听众能够看到你的发言要点[2]。因此,要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目录,力求精确,做到提纲挈领、简明清晰。
(3)适当穿插已学知识。学习迁移规律告诉我们:通过旧知识的唤醒,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因此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现迁移。在PPT制作过程中,可适当加入已学知识,对旧知识的温习有助于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4)尾页制作小结目录。小结目录的作用不同于次页目录,次页目录是在课前让学生宏观把握课程结构框架,做到心中有数;而小结目录是在次页目录作用的基础上巩固新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本章节课程内容,为课后复习打下良好基础。
1.3 PPT与板书有机结合
采用PPT教学能让学生了解课程主要思想,突出章节重点,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但是,教师不能单纯用PPT授课,必须重视板书的作用,板书具有PPT无法比拟的优点。PPT侧重让学生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框架;而板书则侧重于阐释细节性的知识,能对知识的重、难、疑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引申、说明,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紧跟教学进程,与教师的思路同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设计版面,注重图文并茂
内容依附于版面得以呈现,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制作精美的版面为载体,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 色彩心理认知
色彩本身并无感情内容,但人们看到不同的色彩便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知。教师应将这种规律运用于PPT设计中,形成合理的配色方案。本文以色相环[3]中的6种基本色相和黑、白、灰3种中间色为例(见表1)进行分析。
此外,人们一般用冷色调作背景,用暖色调表现文字,因为冷色调会减缓人们的时间知觉,从而使人们对事物的视觉注意力得到持续;而暖色调能够强调视觉效果,但由于其加快了人们的时间知觉,长时间注意容易使人们产生视觉疲劳[4]。
表1 色彩的心理感知及适用范围
所以,在PPT版面设计中,教师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来搭配颜色,而应根据课程性质、章节内容主次、自身教学风格等实际情况来配色。
2.2 素材的采集、整理和使用
一些教师需要素材时才匆忙从网上查找,但搜索效率往往不高,查找到的素材不符合课堂需要或是学生已经看过,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降低了PPT整体质量。素材的采集、整理和使用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上网浏览资料时注重积累,将与课程相关的素材及时下载分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需要时即可调取。笔者从多媒体素材的六大元素(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进行阐述(见表 2)。
表2 多媒体素材优点及注意事项
另外,一些教师并不缺乏合适的素材,缺乏的是激活素材的能力。对此应鼓励教师多采用发散思维[5],根据看到的素材进行联想,对素材进行拓展延伸,以充分利用素材资源。
3 演示呈现,增强教学实效
前期教师花费不少心血制作的教学PPT,最终目的是在课堂中使用,得到学生的肯定和喜爱。教学质量除与PPT制作有关外,还需要教师具有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
3.1 超链接的运用
由于一些教师缺乏PPT操作技巧,经常出现多种多媒体手段不能有效整合的问题,例如:当要打开word、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时需先将PPT关闭后再重新打开,这样一方面浪费了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操作过程不够美观,降低了可观赏性。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插入音视频或做外部超链接2种方式来实现多媒体间的整合,同时,制作结束后教师还需要通过播放来检查是否正确使用超链接。
3.2 增强感官刺激
课堂上教师提供的直接刺激源有2个:一是教师的语言和肢体活动刺激,二是由教师控制的黑板或幻灯片显示屏的刺激[6]。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个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是由于采用了PPT,使教师必须站在电脑前通过鼠标或键盘进行幻灯片的切换,降低了师生间的互动,甚至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视线来观看屏幕,而将讲台放在教室的角落,更减少了师生间交流,使演示过程枯燥而单调。对此,教师可采用无线遥控激光笔或无线鼠标实现离机操作。教师可在教室内适当走动,适时提问或与学生讨论,通过肢体语言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将学生注意力由PPT转移至教师上。
3.3 考虑实际教学场景需要
教学场景的光线、电脑的显示及投影的效果可导致部分颜色失真而影响效果,若颜色搭配不合理可能使学生看不清。教师可提前到现场进行演示,检验色彩效果并及时调整。
3.4 善于提问
笔者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可分为2类:一类为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回答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对知识充分理解才能回答,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另一类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这类问题较容易回答,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师生间联系,使课堂气氛更为融洽。教师应善于利用这2种提问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3.5 及时反馈和矫正
教学PPT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应意识到使用PPT授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应观察学生对PPT的反应,课后与学生交谈以发现不足,吸取教训,及时修改。
综上所述,想要制作一份优质的教学PPT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教师构建清晰的内容框架,提供精美的版面设计,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多交流,加强配合,充分发挥PPT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工作。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黎加厚.如何设计 PPT[J].秘书之友,2009(1):43~46.
[3]张立红.色度学原理在多媒体课件色彩搭配中的应用探讨[J].内江科技,2008(6):72.
[4]潘媛媛,韦超现.探析色彩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10(12):146~147.
[5]许涛.巧用思维规律 激活写作素材[J].语文教学通讯,2010(10):47~48.
[6]王永亮.PPT教学的三个问题及解决思路[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3):24~27.
G436
A
1671-1246(2011)21-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