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1-10-30麻丽华
麻丽华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麻丽华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通过对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手机对中职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职生过度使用手机将对其生活、学习、生理、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中职生;手机;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在校园里手机已成为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信息的工具。手机成了很多中职生的必需品。手机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休息、活动时间,由此也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同时,手机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中职生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在某中职学校抽取2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住宿生138人。
1.2 内容与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参考有关文献编写《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手机基本情况,每月手机费用,使用用途、时间,对身体健康、心理的影响等方面。问卷调查前班主任交代注意事项,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填写后当场收回,共收回问卷209份,回收率97%。
2 结果
2.1 手机基本情况
有手机的学生占89%,其中88%的学生选择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四大知名品牌;在买手机花费上,15%的学生为 500元以下,28%的学生为 500~999元,37%的学生为1 000~1 499元,10%的学生为 1 500~2 000元,10%学生为2 000元以上。
2.2 每月手机费用
40%的学生每月手机费在30元以下,39%的学生在30~49元,15%的学生在50~100元,6%的学生在100元以上。
2.3 用途
31%的学生主要用于打电话,22%的学生为上网,20%的学生用于QQ聊天,14%的学生用于发短信,13%的学生用于玩游戏。
2.4 使用时间
每天累计使用手机的时间,18%的学生为30分钟以下,22%的学生为30分钟至1小时,28%的学生为1~2小时,21%的学生为3小时以上,11%的学生为2~3小时。另外,住宿生玩手机主要时间段选择:33%的学生为有空闲的任何时间,16%的学生为宿舍熄灯后。宿舍熄灯后有38%的学生会继续玩手机30分钟以下,36%的学生为30分钟至1小时,10%的学生为1~2小时,6%为2小时以上,10%从不在熄灯后玩手机。
3 影响
3.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见表1)
手机电磁波以及手机使用时固定身体姿势的重复和机械运动,会引起躯体不适。由表1可知,长期使用手机后2%的学生会常常感觉手指酸软,15%的学生偶尔会感觉手指酸软;10%的学生偶尔会耳朵嗡嗡作响;33%的学生偶尔会影响睡眠;13%的学生偶尔会头晕头痛。另外长时间沉迷于手机,从事户外活动的时间会相应减少,长此以往,缺乏锻炼,体质也会不断下降。
表1 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发现,如果忘带手机,22%的学生会觉得心里不安,有空落落的感觉,21%的学生会感觉有点焦虑。在总体性评价方面,33%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依赖手机。心理医生指出:手机依赖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具体症状可综合为[1]:(1)出门如果忘带手机就会心神不宁,有落寞感或总想着手机;(2)手机没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烦躁;(3)常把手机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即使睡觉时也放在身边;(4)经常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在开会或要求静音的场合,会下意识地悄悄查看手机;(5)经常会感觉自己手机在震动或在响,其实没有或者是别人的手机在响;(6)如果手机铃声长时间不响或来电明显减少,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心烦意乱;(7)在与人沟通时过分依赖手机,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却要发短信或打电话。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具有上述症状一半以上,那么就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它实际上是一种焦虑、一种期待,表现为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长此下去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后果。同时,沉溺于手机会让个性内向的学生变得更加孤僻、不合群,脱离正常的生活圈,形成自闭人格。
3.3 对学习的影响
绝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阶段都是“学习困难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常常无心向学,上课睡觉、开小差等,而手机的各种娱乐功能又深深吸引了他们,玩手机对其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打发时间方式。中职生自控力较差,沉迷于其中往往难以自拔,这样在时间和精力上影响了学习。
3.4 易使学生产生不合理的消费观
一些学生为追求时尚和向他人炫耀以满足虚荣心,在购买手机时互相攀比,注重手机的品牌和购买价格。调查显示,57%的学生买手机花费在1 000元以上。很多中职生家庭并不富裕,这种攀比消费,不但使其形成虚荣心理和错误的消费观念,而且还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3.5 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
在网络时代,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内心渴望交友,但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扉向身边的同学敞开,选择了具有间接性、跨地域性、虚拟性、相对自由得多也方便得多的“自由时空”——手机短信媒体,他们在这里塑造着理想中的自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人际关系越来越恶化,导致交往恐惧症不断加剧。
4 讨论与分析
(1)手机功能强大,更新换代速度快,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玩游戏、听歌、拍照、摄像等多种功能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多元性等特点,尤其是短信、上网等功能有着其他传媒方式无法代替的优势,能随时随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深受学生青睐。此外通讯公司也盯上了这一消费群体,专门为其打造了包月等优惠服务项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负担,导致使用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
(2)随时随地携带手机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网络构建中的重要元素,在人际交往中,手机号码成了重要媒介。中职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加上有些学生自控力较差,更容易沉迷于其中。
(3)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中职生正处于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且身心发展不同步的特殊阶段,对新事物更加敏感且容易接受。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手机已成为一种时尚,对于具有敏锐时尚触角的青年学生来说,既要异于人、又要同于人是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动机。
(4)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某些心理需求。大多数中职生有中考失败的经历,手机的普及使一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手机的诸多功能得以实现。一是可以满足虚荣心。处于中职时期的学生,更看重同伴对他的评价,一些学生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如果没有手机很“Out”、很没面子,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购买新款手机而不顾家庭经济条件及父母反对。二是自尊感的寻求。在手机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学生可以通过操控游戏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尊感。三是填补内心的空虚,满足玩乐心理。较多中职生初中阶段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进入中职学校后更是放纵自己,手机众多新奇有趣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其潜在的玩乐心理。四是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中职生大多来自社会上的弱势家庭,其中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较多,家庭、社会、学习、就业的多重压力让其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不少学生通过此途径来放松或麻痹自己。
5 对策
5.1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学生沉迷于手机不仅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也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校制定了手机管理制度,如第一次发现上课玩手机,学校除对其进行教育外代其保管手机一周;第二次发现,学校将代其保管手机一学期,或请家长将手机没收不再给学生使用。从效果来看,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好控制,但对宿舍中的使用情况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5.2 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
学校可通过主题班会、辩论会、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使其养成良好使用手机的习惯。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过分依赖、过度使用。要认识到手机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仅仅是一种通讯和交流的工具,不能让手机占用生活的全部时间。
5.3 学校经常性地组织校园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杨玲教授认为,各种心理疾病的出现与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解决“手机依赖症”,首先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适当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郊游、健身等[2]。考虑到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倾向的影响,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多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特点的校园活动,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可以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其次,让学生尝试着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重新找到生活重心,发现生活的乐趣。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闲暇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主动与人交谈,不断尝试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拓展生活空间,建构自己的交际圈。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就学生所学专业的前景、发展方向及当前的就业形势邀请有关人士给予详细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并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憧憬。
5.4 建立健全相关心理咨询体系
对学生进行专门有效的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倾向者”调整心态,让他们学会放松。对那些有严重依赖倾向,且已发展为病态的学生,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
[1]蒙雨.缓解你的“手机依赖症”[EB/OL].http://dlib.cnki.net/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2011-03-05.
[2]文远竹,喻波.手机怎能成为最亲密的伙伴[J].青年探索,2006(5):94.
G455
B
1671-1246(2011)21-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