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至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听力测试构建分析

2011-10-27黄钰涵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语篇语义听力

黄钰涵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715)

2007至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听力测试构建分析

黄钰涵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715)

本文旨在运用Bachman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在阐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听力测试性质后,对2007至2010年高考(全国卷)英语试卷中听力测试设题所考核的语言能力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启示:近年高考听力测试主要是对语言能力的语义、语篇、功能及社会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因此日常英语听力教学应对学生进行专项与综合、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听力技能和策略训练及能力培养。

听力;听力测试;语言交际能力模式

一、听力技能与高考听力测试

(一)听力技能的重要性。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居首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技能。据统计,在成人日常交际活动中,听占40%以上,没有一定的听力水平,交际就无法或很难有效地进行下去。目前的外语教学特别强调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除在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之外,它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听的技能成了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国际和国内大规模语言测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刘润清、韩宝成,1999)语言能力首先是听,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听力测试。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往往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包括各种背景知识,对外界输入的语音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达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Richards(1983)通过分析和研究列出几十项听的微技能,可概括为:掌握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理解所听材料隐含的意思;判断话语的交际功能;判断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理解句际间的关系,如比较、原因、结果、程度、目的等;从连续的话语中辨别语音;理解重音和语音语调。(刘润清、韩宝成,1999:139)

(二)高考听力测试性质及重要性。高考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检测高中毕业为止的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情况,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我国的高考英语测试必须参考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同时也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既属于成绩测试,也属水平测试。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是一种有别于其它笔试形式的特殊检测形式,其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所听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瞬间筛选信息能力和瞬间做出正确反应判断的能力和考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英语高考中增加这种测试方式是适应改革开放的国策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力措施。这种测试方式可以进一步改变“聋哑英语”教学。(顾中行,2003)因此,全国各地的听力测试日趋完善,受到广大师生愈来愈多的重视。

张贵福(2006)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大纲》听力部分测试对考生有下面要求,即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三)听力测试的设题形式及选材范围。听力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材料仅读一遍。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材料读两遍。对话形式均是一男一女两人进行;独白的题材信息量较大的短文。两部分的内容及选材包括日常生活(购物、问路、时间、日期、天气、就餐、看病、问候、介绍、告别、约会、学校生活、求救、旅游、观点看法以及表示感谢、遗憾、道歉、祝贺、希望、允诺、劝告、焦虑等用语)、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和科普知识的各种话题。(张贵福,2006)测试所使用的语言材料难度低于高中课文,语速约为每分钟120个词,呈现的是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

测试要求考生听音后,能掌握所听材料主旨大意及说明主旨的细节或事实,既能理解事实和表面意思,又能初步理解深层的含义,并据所听材料进行简单的推理,如回答常以特殊疑问词what,who,when,why或how设问的关于时间、地点、场合、人物身份、关系、态度、原因、看法、数字或金额的问题。

二、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测试模式

(一)语言交际能力。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逐步深化。Chomsky首先提出了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anguage performance)的概念。Hymes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家指出,语言的运用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认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的。Halliday也提出了语言的功能作用,即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会有各种不同的意思,同时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们对语言能力有了更广的了解,并且还认识到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交际过程,“因为真正的语言使用能力是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于是产生了“交际能力”概念。

20 世纪80年代Canale和Swain首先提出“交际能力模式”,主要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秦岚,2009)但此模式有几个缺陷:一是没有明确指出这四种能力间的关系,二是没有得到以后语言测试实践的验证。而1990年Bachman提出语言交际能力模型(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Model)(刘润清、韩宝成,1999),使我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它产生的目的就是用于考试分析,本文也将以此模型,分析高考英语(全国卷)中听力测试设题与考核的语言能力。

(二)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测试模式。Bachman认为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场景相结合、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是其组成部分。三者间存在着一种语言上的互动即动态关系。各种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技能与语言行为者的心理思维过程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相互作用,形成语言的循环(图1)。

图1 Bachman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刘润清、韩宝成,1999)

语言能力由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知识构成,即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组成(在下文的分析中将详细应用)。语言组织能力旨在生成或辨认语法正确的句子、理解其主题内容并将其排列成篇章时,控制语言结构的能力。语用能力指话语或句子、意图和语境的怎么联系起来并构成意义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语篇能力(textual competence),语用能力包括语义能力(semantic competence)、功能能力(function competence)和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法能力决定词怎样组成话语或句子;语篇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怎样连接起来成语篇。语义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怎样表达命题内容;功能能力决定句子怎样使用语言来表达使用者意图;而社会语言能力则决定话语或句子怎样与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相联系。

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mental capacity),它是语言能力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目的的手段;心理生理机制则指把语言交际看作一种物理现象,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到的神经和心理过程。简言之: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和处理问题的手段,语言的使用不仅受制于语音、词汇、语法规则,还受制于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运用语言的能力并非仅取决于语言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是由语言知识和交际语言时对所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决定的,心理生理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传导和神经肌肉的交互作用,为交际性语言能力各个层次的要素有效地参与交际计划提供适于交际目的和交际环境的途径与方式(接受或表达),并最终将语言能力表现为语言行为。

综上所述,Bachman所说的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生理心理机制和语言使用场景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的。

三、2007至2010年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材料分析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07年至2010年四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会话听力理解部分测试材料,将其中每一小题作为一个研究单元,将每一次考试的听力材料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并根据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以语言能力所涉及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大方面为依托,对每一个研究单元进行分类,划分为语法能力(包括:A句法、词法和语音)、语篇能力(包括:B修辞结构和词语联结)、语义能力(包括:C语义特性、D字面意思、E隐含意思)、功能能力(包括:F达意、操纵、探索和想象)、社会语言能力(包括:G对方言和变体的语感、H对语域差别的语感、理解和I使用文化典故和比喻的能力、对自然地道语的语感)五类。通过分类统计,得出所测语言能力的具体试题在某一个研究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多角度分析该结果。

(二)听力试题中考核的语言能力统计与分析。

表一 2007-2010年高考(全国卷)听力测试语言能力考察统计表

需说明的是,每年的试题中,除某些题目单独考察某一项语言能力外,大多数题目均交叉考察了考生的多方面语言能力,如表一所示2007年第16小题考察了语法及语义能力,又如2009年第3、4、7、13、20题等情况。因此,百分比统计在此仅反映四年来试题所考察的语言能力的分布状况。下面就以2009年试题举例说明。

第4题:Why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own?

A. To pay her bills in the bank.

B. To buy books in a bookstore.

C. T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

原文:M:Did you say you were driving to town this morning?

W:Yes,I have to draw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 to pay my bookstore bills.

分析:该题考察语法、语义和社会语言能力,就draw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这一短语,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draw的用法及搭配。从语义上看,draw具有特性,不再指“画画”,而是指“(从银行)提款”,这也是对自然地道语的语感的考察。最后,考生通过策略能力推断得出结论,这位女士去是要去小镇的原因是取钱。

第13-16题:

13. What is a daypack?

A. A box. B. A bag. C. A lock.

14. What surprises the girl at school?

A. A lot of discussions in class.

B. Teachers giving little homework.

C. Few students 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

15. At what time of the school term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end of it.

B. In the middle of it.

C. At the beginning of it.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irl?

A. She is new to the school,

B. She writes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

C. She seldom asks questions in class.

分析:该题考察语篇和语义能力。13题中daypack是个大家不熟悉的词,在对话中,来自美国的同学解释到“W:Yes,it is a small bag which you carry on your back.”根据词根,也可猜出daypack是一个包。它就考察了对上下文理解的篇章能力。第14题,女孩儿的话“Yes, I am surprised that everyone is so silent in class.”以及下文“W:Well,we usually ask questions about exams,homework or textbook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school year. The teachers like such questions. M:So you thought it different. W:Yes,I expected to see a lot of discussions in class, because we learned that way in the United States.”就已经透露她认为中国的课堂学生很少问问题,课堂很安静。具有字面及隐含双重意义,即考察了对表达内容理解的语义能力。第15、16题,也在对话中直接可以得到答案。

图二 2007-2010年高考(全国卷)听力测试语言能力考察百分比统计示意图

表二 2007-2010年高考(全国卷)听力测试语言能力考察百分比统计表

(三)结果讨论。从以上分析(见表二、图二),我们可看出:2007年对语篇、语义能力考察比重较大,以对语篇上下文理解、推测和字面义考察为主。2008年在继续侧重语义能力特别是对理解隐含意义的能力同时,也加重了对社会语言能力的考察,让语言融入现实生活,考察考生对不同语域情况下的语感能力,从而达到交际的功能;同时,语篇能力和功能能力的考察也水平持平,各占15%。2009年试题语义能力考核继续成为重点,同时对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语言、语义和意图进行大力考察,继续让语言“活起来”。语用能力特别是对会话内容及社会场景的感知,亦为2010年听力测试的重点。综上,近四年高考听力就语言能力考核而言,其态势主要保持在:以语用(义)能力为重心、侧重语篇、社会语言能力,兼顾语法、功能能力的考察。

结语

本文在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模型(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Model)框架下,探讨了2007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英语试卷中听力测试设题与语言能力考核情况。从试题分析看来,对考生在听的语义、语篇、功能及社会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核。这对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特别是听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针对考核的具体语言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听力技能和听力策略训练及能力培养。泛听与精听结合训练,联系学习者自身经验,理解整体语篇、感知语境、把握细节,对特定信息、字面义、引申义和隐含义进行推断,对说话人意图和话语功能进行推敲。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中英文语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这都有利于学生们真实地、合理地学习和使用语言。另外,在有听力输入环节的学习中,还应注重听说结合的、听读为重心的英语教学。(肖礼全,2007)从而,才能真正继续让英语听力教学走上国际化且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道路,让学生具备真实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扎实的应试、语言运用技能。

[1]顾中行.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3(1),P37.

[2]张贵福.2006年高考英语听力分析及备考策略[J].山东教育,2006,P42.

[3]Bachman,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1990.

[4]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P21-44、137-139.

[5]刘晓华,吴爱俊.在“交际性语言能力模式”下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测试材料的句法特征[J].咸宁学院学报,2008(5),P112-115.

[6]秦岚.从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看新托福口语考试[J].科技文汇,2009(6),P152.

[7]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P105-141.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Bachman’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Model to analyze the language abilities which are tested in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College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0. After analyses, it is found that the textual, semantic, functional and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s have become the focal points to be examined in the listening tests. Furthermore, some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listening and listening strategy training will be promoted.

Key words: listening; listening tes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Model

黄钰涵(1985-),女,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师教育、英语教学法和教材编写。

2011-02-16

猜你喜欢

语篇语义听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言与语义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