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银饰

2011-10-27胡建君

检察风云 2011年9期
关键词:饰物模压银饰

文/胡建君

说银饰

文/胡建君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对老银饰的收藏已成为放不下的“癖好”,如缘定三生,一往情深。魏晋时期繁钦的《定情诗》,将缱绻浓情寄于金银璀璨的定情信物之上,令人满目生姿。金银饰品,特别是银饰,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但中国银饰的最大藏家居然是瑞典皇帝。欧洲对老银饰物收藏的重视程度,不得不令国内同行汗颜。

银饰往事

“老银”的年代界定,古玩行里一直有两种分法:一种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一种则以“文革”为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工艺精巧的金银饰品都由外贸部门收购,组织出口换取外汇,使得大量精美的老银饰物流失海外。曾听老凤祥银楼的师傅回忆说,“文革”时抄家所得的老银饰物,用白皮铅桶一桶桶运来,集中熔炼制成银砖。因为银饰有边边角角,戴着手套都会刺手,师傅们便先用火枪喷烧使边角熔缩,再统一熔炼。到了七八十年代,一度风行将银饰拿到金店换取黄金首饰的潮流,也将不少老银饰品送进了熔炉。8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乡村传统习俗的改变,机械化代替了手工业,更将银饰进一步推上绝路。现在对老银饰物的收藏,不啻为一种对传统文化与工艺的抢救,老银饰品的价值应该被重新发现和肯定。因为喜欢,我陆续遇见一些心仪的藏品,虽然世间万物不过云烟过眼,但能经眼甚至经手,自然分外珍惜。现举几例普通的老银小物,说说自己的感觉。

◎模压、錾花、浮雕

模压珍珠底的双兔大银锁得之于福建。这种“长命锁”在明清时期的汉族地区十分流行。小孩出生后为了消灾避邪,父母或舅舅出资打制银锁给其佩戴,意在“锁”住生命、长命百岁。这件银锁的一面是月中白兔,本人属兔,一见即分外亲切。曾为松江云间第一桥填过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写完第二天便得到这块大锁,可见人与物、人与人的缘分都一样,冥冥中自有安排。

另一件模压錾刻工艺的老银香囊,其图案是“渔樵耕读”一类,有汉画像砖的稚拙与古朴。一侧可以打开,放置香料,四边有镂空的几何纹。古时香囊多为银制或银鎏金。传说收复西京之后,唐玄宗日夜思念一抔荒土中的杨贵妃,悄悄派人将她尸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早已化为荧荧白骨,唯胸前香囊还在,便取回复命。玄宗垂垂老矣,对此旧物、情何以堪?想起曾在逸夫舞台听蔡正仁的《闻铃》,“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可谓台上泣血,台下肠断。

圆形厚胎高浮雕银挂件本是福建地区压襟饰品的配件,下有耳挖、镊子、牙签等饰物。两面的主体图案是立体高浮雕,底子是模压规整的鱼子底。一面是《西厢记》“莺莺操琴”的典故,仿佛蒋调弹词依约在耳;另一面是“刘海戏金蟾”,其典故出自道教传说。只见一少年连钱为绳、戏钓金蟾。金蟾乃三足青蛙,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湖广通志》中曾云刘元英号海蟾子,一夕受道人点拨,放弃官位游历名山。他十六岁登科,五十岁至相位,出家后已满头白发,但图饰中的刘海似返老还童了,成了天真少年。周边山石树木的描绘亦生动有致,构图巧妙,当是高手所制。◎花丝、烧蓝

去年所得的龙头簪是垒丝工艺的,又称“花丝工艺”,为中国首饰一大流派,源自北方。唐宋期间,花丝工艺已应用于妇女发饰。元代期间,更有专门工匠专事生产。这种工艺是将金银加工成丝,再经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段精制而成。此件龙头簪造型质朴大气,手感厚实,富有想象力与设计感,既古典又现代,簪身的弧度亦十分漂亮。李渔《闲情偶寄》有言:“簪头取象于物,如龙头、凤头、如意头、兰花头之类是也。”所言极是。另一鎏金双层掐丝边蝴蝶小簪,立体而灵动,拿在手上轻盈震颤、呼之欲出。翅羽上应贴有翠毛,年久脱落了。李渔说:“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此二物者,则不可不求精善。”他认为饰发之物“若使肌白发黑之佳人满头翡翠,环鬓金珠,但见金而不见人,犹之花藏叶底,月在云中……”,真可谓风月中人。

烧蓝工艺的莲步摇簪得自河北。簪头的花束很有特色,有莲花、莲叶、莲蓬,莲蓬上的青蛙、莲蕾、鱼儿、蝴蝶寄托着“连生胖娃”、“连年有余”的吉祥寓意。玻璃感莲叶绿彩,有着荷塘夏日般的清凉爽气。古代相爱的男女常以簪定情,南朝梁范靖的妻子沈满愿有一首《咏步摇花》的诗:“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曼妙女子起身微步,可以想见绝代风华。

◎虬橛、风藤与老银

与老银配伍的除了珠翠玛瑙外,还有虬橛耳环便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虽然镶嵌的老银蝴蝶头一为掐丝、一为烧蓝,并不配对,但自己喜欢便好。“虬橛”,京津一代行内人也有称作“秋橛”,是一种染成翡翠色的海象牙,以墨绿为上、黄绿次之。此种工艺为清宫造办处独有,制作的器物一般只供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专用。清亡后,该工艺流入民间,只有极少数人掌握。据说民国初期的上海,拥有一件虬橛烟嘴或印章之类的小物,便成为身份的象征。民国中期,该手艺传人相继离世,这种染色工艺也就失传了,至今无人能为。《妆匣遗珍》一书封面所用民国女子照,即同种形制的耳环,干净、典雅。

海藤、风藤与老银相配,相当雅致美观,多见于手镯。手镯在距今六千年前的半坡遗址中就有发现。《唐诗纪事》中记载,唐文宗某天考问群臣,古诗里“轻衫衬跳脱”的“跳脱”为何物,无人能答。文宗解释道:“跳脱即今之腕钏也。”即指手镯。藤镶银或编银的手镯在清代极为常见。手头的编银丝风藤镯乃民国旧物,因内圈较大,我用来做压袖之物,佩于袖口外面。举手投足之间,便平添了几分旧日情怀。

自古以来中国人视黄金白银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而老银饰品的收藏,目前以明清时期的价格偏低,旧货价格低于新货,国内外价格反差大。此外,在一些边远城市,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买到品相优良的银器。这些都为我们的银饰收藏提供了良好机遇。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饰物模压银饰
弹片,是母亲唯一的饰物
健身器械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与性能研究*
硬质合金模压成型剂的研究进展
可内嵌RFID模块模压托盘的结构设计
银饰
瓶盖diy个性小雪人饰物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
植物纤维真空模压成型设备控温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