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2011-10-25王慧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5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家庭中职

王慧莉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1)

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王慧莉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不断增加的单亲家庭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突出现象。单亲家庭学生数量的增加给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单亲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差异,分析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存在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中一方意外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一方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虽然每个单亲家庭的成因各有不同,但结果却相当一致——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被迫承受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问题学生,给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如何通过透视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来分析存在问题并找到教育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步入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2009级和2010级33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共发放问卷1722份,收回有效问卷1696份,其中单亲家庭学生问卷106份,完整家庭学生问卷1590份,有效回收率为98.5%。问卷从学生家庭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学习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消费水平方面入手,设计了22道题目。

2 结果

2.1 家庭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调查(见表1、2)

表1 家庭幸福感调查[n(%)]

表2 生活满意度调查[n(%)]

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家庭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完整家庭学生,说明单亲家庭学生没有感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生活较迷茫。

2.2 学习态度调查(见表3、4)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上学盲目性较大,学习自觉性不及完整家庭学生。

表3 上学目的调查[n(%)]

表4 旷课行为调查[n(%)]

2.3 人际关系调查(见表5、6)

表5 同学关系调查[n(%)]

表6 学校安全感调查[n(%)]

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与同学的关系融洽程度明显不如完整家庭学生,对他人的信任感低,因而缺乏安全感。说明单亲家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2.4 日常行为习惯调查(见表7~9)

表7 吸烟、酗酒行为调查[n(%)]

表8 一周上网时间调查[n(%)]

表9 对谈恋爱的看法调查[n(%)]

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吸烟、酗酒、上网比例均高于完整家庭学生,且有半数学生把谈恋爱作为一种依靠。说明单亲家庭学生较完整家庭学生更易出现吸烟、酗酒、迷恋上网、早恋等问题。

2.5 消费水平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消费水平差异不大。

3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表现

父母一方的突然缺失极易使学生心理适应失衡,进而出现心理健康危机。根据调研结果和自身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心理问题。

3.1 疏离型

部分单亲家庭学生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不能很好地感受家庭温暖。长此以往,他们变得不善言谈,胆小怕事,敏感自卑,沟通能力差;孤独、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周围人常有戒备、厌烦心理;易封闭自己,没有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3.2 自我型

部分单亲家庭经济条件尚好,直接监护人或老人对孩子有补偿心理,过分溺爱孩子,无形中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他们懒散,不思进取,集体活动中合作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差,极易出现厌学、早恋、吸烟、迷恋上网、倚强凌弱等违纪行为,从而逐渐成为班级的“问题学生”。

3.3 怀疑型

有的父母离异时把孩子当作“累赘”,不愿抚养,离异后又往往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数落另一方的不是,导致其幼小心灵蒙上阴影,以致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表现为做事胆怯,缺乏自信,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不愿对他人敞开心扉,固执己见,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有攻击性行为。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

3.4 躁郁型

部分直接监护人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爱心和耐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就使得孩子生活在恐惧与担忧中,缺乏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对人际交往感到焦虑,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逐渐变得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敌对情绪强烈;心理困扰无处排解、发泄,行为粗暴,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

4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心理调适能力差是单亲家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结构原有平衡破坏后,监护人的不良情绪、不良习惯和教育方法的不正确等,都会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1 父母不良情绪传递的影响

家庭的突然变故,监护人一方由于另一方的缺失而情绪失调,这种不良情绪极易夹杂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导致亲子关系失调,使孩子产生困惑,甚至有敌对、自卑等消极心理。尤其是一些直接监护人在孩子面前发泄不满,诋毁对方或以孩子惩罚、要挟对方,或把孩子作为传递仇恨的工具,使孩子产生一种被家长抛弃的心理体验。

4.2 情感体验不完整的影响

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家庭教育功能不全,情感体验不完整,在生活及人际交往中,单亲家庭学生往往不能更好地从他人角度体验情感,易产生极端的情感体验。如产生盲目、冲动的爱或是极端的恨、仇视、愤怒等。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冲动、讲义气,感情、意志脆弱,如得不到适时调适,还易产生妒忌和憎恨心理。

4.3 过分溺爱的影响

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学生通常处于感情半饥渴状态,常以过度苛求与索取满足自我。而有些监护人及老人情感上的过分溺爱,行为上过分迁就,助长了孩子过强的自我意识,导致丑恶是非观念不清,长此以往,极易出现我行我素、无视他人、叛逆、及时行乐等不良心理。

4.4 社会评价的影响

社会评价的不公易使单亲家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害怕被人歧视或是不被重视,这极易使其产生自卑、多疑心理。他们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不信任很可能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甚至仇恨。存在这种不良心理的学生,如得不到正确引导,极有可能产生反社会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 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在半成熟的特殊时期,在知识经验欠缺和思辨能力较弱的背景下,单亲家庭学生很难发觉自己的不良心理反应。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已成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教育者必须依据他们的特殊心理对症下药,引导他们理性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变故,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5.1 用引导构筑信念

中职学校班主任要根据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的不同心理问题和性格特点,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发他们思考生活目的和生命意义,增强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引导他们参与班级的某些决策,培养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融入集体,从中感受成功与快乐。

5.2 用真爱抚慰创伤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是由于缺少“爱”或“被爱”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而导致的。因此,学校和家庭进行教育时应更关注此类学生,用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治疗其心灵上的创伤。教师要精心扮演好“亲人、老师、朋友”3种角色,用真诚的爱心抚慰其受伤的心灵;要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生活和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真诚的亲人之爱。但要注意把握好关爱的“度”,过度、刻意的关心反而令他们觉得“被同情”,从而产生负面效应。同时,也应注意不能因为“同情”而对单亲家庭学生降低管理标准,失之于宽。总之,工作中要坚持“爱、细、严”的班主任工作原则,让学生感受到理智的师爱。

5.3 用信任唤起责任

仅仅有长辈般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发掘自身潜力。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班级活动,给他们分配工作,并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将来能自觉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

5.4 用沟通营造氛围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偏差制约着他们的人格发展,如得不到合理有效地疏导,就会对其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班主任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学生精神的主要关怀者,要主动与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接触正常的沟通方式。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使学生生活在充满宽容、信任、肯定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班集体的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沟通,努力营造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5.5 用友情弥补亲情

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间关系既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教师要通过不懈努力,让单亲家庭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同学的友谊和班级的温暖,体验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其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学校、家长及学生3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B844

B

1671-1246(2011)15-0131-03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家庭中职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调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