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聋人篮球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2011-10-25张利宾
张利宾
(中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我国聋人篮球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张利宾
(中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1 前 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民生问题成为党、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将体育与民生问题挂钩,是近几年我国体育界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新认识。我国体育的发展让全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健康与快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增进民生之要旨。聋人篮球做为残疾人体育的一部分,一直在残疾人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发展主要问题的研究,可为促进我国聋人篮球的持续发展、关注国民体育中的弱势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国聋人篮球发展的主要问题。
2.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现场观摩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3 讨论与分析
3.1 世界聋人篮球运动的发展
聋人篮球运动发展历史较为长久,在世界各国的聋人群体中开展较为广泛,聋人篮球过去一直由国际聋奥会组织和管理。为了对聋人篮球运动进行更专业化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聋人篮球,提高运动水平,1998年成立了国际聋人篮球联合会。2001年,世界聋人篮球联合会成功举行了正式会议,并吸纳了许多国家的新会员。国际聋人篮球联合会负责统一管理世界聋人篮球运动,其宗旨是“积极组织聋人篮球竞赛,提高聋人篮球水平”。
世界聋人篮球锦标赛是聋人篮球最高级别的赛事,每四年举办一届。第1届世界聋人篮球锦标赛2002年在希腊的雅典举行,希腊、美国和斯洛文尼亚位列男子前3名,美国、希腊和立陶宛位列女子前3名。中国没有组队参加。世界聋人篮球联合会为了保持与国际聋奥会聋人篮球比赛间隔两年周期举办的原则,将原定于2006年举办的第2届世界聋人篮球锦标赛的调整为2007年广州举行,立陶宛、希腊和美国位列男子前3名,美国、瑞典和希腊队位列女子前3名。
3.2 我国聋人篮球运动的起步与开展
3.2.1 我国聋人篮球运动的起步我国全国性聋人篮球比赛情况见表1。据统计,全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聋人,占到全国残疾人总数的1/4,我国于1959年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聋人篮球赛。1985年,天津举办了8省市“自强杯”聋人篮球比赛。1986年成立了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后,聋人篮球运动比赛相继增多。1986年5月沿海开放城市举办了聋人男篮邀请赛,10月山东济南市举办了“泰山杯”全国聋人篮球邀请赛。2001年至今,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每年举办聋人篮球锦标赛,从第6届残疾人运动会起增设了聋人篮球项目。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聋人篮球运动水平相对较低,未参加第1届世界聋人篮球锦标赛,200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20届聋人奥运会篮球比赛,男子获得第8名,女队则排名末尾。第2届世界聋人篮球锦标赛由于在我国举行,中国男女聋人篮球队都以东道主身份参加,男子排名末尾,女子获得第6名。
我国全国性聋人篮球比赛仅有残运会、锦标赛和邀请赛3种形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为提高我国聋人篮球运动水平,应多组织比赛,以促进聋人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
3.2.2 我国各地聋人篮球队的实力从表2中可以看出,辽宁男队5次获得冠军,云南女队3次获得冠军,黑龙江队4次获得亚军,3次获得季军,北京队1次冠军,1次亚军,3次季军,辽宁、黑龙江、北京属于第一集团。究其原因有两点,首先是聋人篮球开展较早,基础扎实,其次经费相对有保证。
2004年首次设立女子聋人篮球项目,云南、黑龙江队实力稍高。在世界上希腊、日本、美国、乌克兰、斯洛文尼亚、男子水平最高,瑞典、美国、希腊、立陶宛女子水平最高。
3.3 影响我国聋人篮球发展的其它问题3.3.1 运动员对参加2010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的运动员的年龄进行统计,20岁以下占 42%,20 ~ 25 岁占 38%,26 ~ 30岁占12%,30岁以上占8%。男子最大年龄33岁,最小年龄16岁。女子最大年龄30岁,最小年龄17岁。分析得出聋人篮球运动员的年龄都比较年轻,以25岁以下年龄段为主,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未到达其运动能力的顶峰,就参加全国顶级赛事,这说明,一方面参加聋人篮球比赛的队员相当年轻化,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运动员缺乏长期训练与比赛经验积累。
表3是2010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中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情况,男子的最短训练时间为3个月,最长参加训练时间为11年。女子最短训练时间为2个月,最长训练时间为5年。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子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分布比较平均,而女子运动员则多数都集中在一年以下的,这说明很多女子运动员都没有接受到专业训练,都是因为要参加全国比赛而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因此其运动员技能水平可想而知,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基层聋人篮球基础很薄弱,尤其是女子聋人篮球,这有待于有关政府部门加强投入力度。
表1 全国及地域性聋人篮球比赛情况
表2 2002年以来全国性聋人篮球比赛前6名统计
表3 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员训练年限状况
调查表明,影响聋人运动员参加训练的主要困难是经济负担、亲人不支持、就业待遇差或失业。聋人参加篮球运动在情感上依托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加篮球运动。在调查中,家庭支持的男女运动员都占到50%以上,家庭对参加篮球运动的无所谓的男性占22%,女性占28%。家庭因素是不可缺少的。有家人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和训练之中,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和比赛名次。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员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家庭,其次是工资,聋人篮球运动员绝大部分来自在校学生,这也是导致运动员收入主要来自于家庭的原因之一。
3.3.2 教练员问卷调查表明,2010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教练员平均年龄46岁,教练员都是从指导正常人的篮球运动转型过来的,执教篮球平均时间19年,执教聋人篮球平均时间3年。教练员学历层次以本科及大专学历为主。
聋人篮球的训练与比赛,教练员必须通过手语与队员交流。教练员最大的困惑是与队员的交流沟通问题。主要原因是教练员不精通手语。在对聋人心理上的认识不够充分,无法和运动员沟通,就更谈不上对聋人心理的了解。绝大多数的教练员在场上的指挥必须通过手语翻译,这就会延误指挥比赛的进程,使队员在场上出现无序的状态,影响全队水平的发挥。另外,很多省市都是短时间内组成的队伍,队员与教练员之间较陌生。待遇差也是一个普遍问题,有80%教练员认为待遇不合理。对于聋人教练员来说,教练员要花费更大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聋人篮球的训练之中,而待遇不好是影响教练员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3.3.3 经费保障调查表明,我国开展聋人篮球运动的首要问题是缺乏经费。经费大多由各地方残联提供,其次由个别企业赞助,仅仅用于比赛和集训。在聋人篮球运动的发展中,经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经济的支持寸步难行。调查显示,训练经费不足或是严重不足高达80%。说明经济是阻碍和限制聋人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3.4 训练与竞赛体制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员基本以业余训练为主。运动员的成长途径基本首先是通过选材,然后是开始集训,接下来参加省市的选拔赛,通过后开始短期强化集训,紧接着参加全国性比赛及国际比赛的选拔赛,然后再参加国家队的集训,再参加国际比赛,结束后回原单位或学校。有赛就练,无赛停训,缺乏科学系统,因而成绩提高幅度不大。从2001年开始,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每年举办聋人篮球锦标赛,我国全国性聋人篮球比赛仅有残运会、锦标赛和邀请赛这3种形式,赛事少,赛程短,比赛场次少,对外交流少,比赛制度单一也不够完善。
3.3.5 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在对聋人篮球的重视程度上显得不够。主要体现在地方残联对这项工作主动支持与配合不够。从数据看,虽然聋人篮球的队伍不断的壮大,但实际有很多队参加比赛并非是因为残联对聋人篮球运动的支持。访谈和问卷中发现,参加聋人篮球赛就会给残联的综合考评中加分,有些省市的领导派残疾人参加聋人篮球赛是为政治目的,是政府行为,成绩不是关键,出队是目的,因此只有很少的投资,只为完成比赛任务。这种状况不能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也不能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所提高。
3.3.6 全社会的支持与媒体宣传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不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这个问题上来讲,主要原因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许多人对聋人篮球没有更多的认识和更多的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有一个认识过程,因为健全人体育比赛大家感觉到精采,包括媒体宣传,更多注意力会在这。但是残疾人体育比赛从宣传的力度各方面都受一些影响,包括企业赞助,大家会觉得残疾人体育相对有一定难度。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各阶层逐渐关注残疾人群体,注意动用社会力量来发展和扶持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随着媒体对聋人篮球报道的增加,促进了全社会去关心了解聋人篮球运动,通过观看聋人篮球比赛会有很多不同于正常人体育的感受。
4 结 论
4.1 我国聋人篮球开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员的年龄都比较年轻,以25岁以下年龄段为主,现有运动员都是业余的,训练时间太短。训练年限男子分布比较平均,女子则集中在一年以下,家人对其参加篮球运动都持支持的态度,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员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家庭。
4.2 我国聋人篮球各种形式的赛事太少,比赛制度单一也不够完善,我国聋人篮球运动水平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我国聋人篮球有较大发展空间而任重道远。经费大都属于财政拨款,严重不足,缺少商业、企业、私人的社会资金的赞助。新闻媒体对聋人篮球的宣传力度不够。
4.3 影响我国聋人篮球运动发展的其他问题是运动员早期培养、科学训练与选材和解决运动员实际困难;加强教练员的培训,改善教练员的待遇,解决教练员工作的困惑;解决落实经费与场地设备的保障;改进训练比赛模式与竞赛体制;鼓励社会环境支持聋人篮球运动发展,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1]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残疾人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日查,李熙明.中国聋人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
[3]张慧丽,张媛.残奥会“含金量”到底有多少[N].市场报,2004,8(27).
[4]张堃.江苏省聋人篮球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6).
G841
A
1674-151X(2011)12-15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75
投稿日期:2011-07-19
张利宾(1978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