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对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重要性分析

2011-10-26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骨骼肌耐力竞技

宋 波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05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对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重要性分析

宋 波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0500)

随着竞技健美操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难度、过度连接以及配合与操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身体素质是完美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基本条件。具备出色的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能使运动员完美完成与其相关的难度动作,例如,纵劈腿跳跃类、屈体分腿跳跃类以及成后垂地劈腿类等,它也是发展部分创新难度的基本素质保障。这使得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素质成为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训练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髋关节;骨骼肌

1 前 言

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训练在竞技健美操难度训练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该部位的柔韧素质好坏决定了相关难度动作完成的可能性;其次,只有具备了相对应的作用于髋关节的肌肉爆发力,髋部的柔韧素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再次,在成套过程中,这些骨骼肌的力量耐力(速度耐力)是完成成套动作中与该部位相关动作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加强该部位骨骼肌的运动能力,才能为完成或发展更高难度动作提供保障,让这些动作得以实现,并在成套中得以完成,比赛中得以运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结合《2009 ~ 2012年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及“2010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各单项前3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透过规则与实际比赛情况所体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以阐述本文的主要观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本文检索并参考了《2009 ~ 2012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健美操》《运动解剖学》等与健美操以及运动训练有关的文献资料。

2.2.2 逻辑分析法本文对原有材料进行归纳、统计、比较以及分析,并用逻辑方法证明了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对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重要性。

2.2.3 录像观察法通过观看“2010年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 的决赛比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2.2.4 数理统计法对FIG《2009 ~ 2012年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及2002 ~2008 4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合双人项目进行统计,并纵向对比分析。

3 结论与分析

3.1 《2009 ~ 2012 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完成裁判”部分对髋关节的要求

表1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表

表2 2010第11届世界健美操前3名难度分析

完成裁判在完成分中的技术技巧方面评分职责是评判运动员是否能够以最大的准确性来完成动作。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素质强弱,决定了运动员的髋部是否能够达到规则所要求的动作的冲击力、正确性与准确性的能力。

3.1.1 身体姿态对髋关节相关的要求

竞技健美操规则中的身体姿态是指在完成难度动作、复杂的健美操步伐、动作组合及过渡时,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能力。这其中对髋关节有相关要求的有第1条(躯干、腰、髋的位置和稳固性,以及腹肌的收缩)、第3条(脚的位置与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关系)以及第4条(所有关节的正确位置)。

针对完成难度动作概括地说,就是在完成难度动作的过程中要让裁判感觉到所做的动作是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的。例如:在做屈体跳时应该绷直脚尖膝盖,躯干保持直立,仅依靠屈髋的力量完成屈体的动作;如果因为髋部屈肌力量不足而代偿性地屈躯干来减小折身角度,或是因为髋部屈肌力量不足导致主动不足而屈膝都会破坏正确的身体姿态而被减分。

3.1.2 准确性对髋关节相关的要求准确性中第2条规定,每个动作完成过程均表现出完美的控制。若特指难度动作讲,是指在完成动作的程过中,身体各部位应达到规则所要求的位置(例如,科萨克跳跃类的髋关节正确位置是在该类动作的过程中应屈髋使躯干与下肢夹角<60°,且下肢应在水平面以上)。第1条规定,每动作都有一个明确的开始与结束。第3条规定,在难度动作、过渡动作、起跳与落地以及操化动作组合的完成中应保持适当的身体平衡。这两条从字面上和髋没有明显的联系,但其所产生的间接影响会直接导致不能够完成这两条要求(以屈体分腿跳跃类为例:如果作用于屈髋与伸髋的骨骼肌素质不足以完成这个难度,则不能够确保该动作的明确结束和身体平衡)。

3.1.3 力量、爆发力与肌肉耐力对髋关节相关的要求规则中对此的要求是指在整个成套动作中能够展示出身体的力量、难度动作以及动作的幅度、爆发力与持续的强度。拥有强大的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素质可以使运动员更好地达到这方面的要求,也是运动员完成剪式跳类,成垂地劈腿类,屈体以及屈体分腿跳跃类等难度动作的必要支柱。

3.2 所有根命名难度中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的使用比率

竞技健美操的规则中共有32种不同根命名的难度动作。(表1)

在各个命名最基本的难度动作中有27种运用了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其数量最多,占所有难度动作的84.3%。且在这些动作的至少一个环节中是以原动肌的形式协作做功;其次是作用于自由上肢关节的骨骼肌,共15个,占46%;最少的是作用于膝关节的骨骼肌,只有12个,比率为37%。

3.3 “2010年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各单项前3名运动员所采用难度分析

3.3.1 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所参与难度动作的数据分析根据比赛录像统计计算出,在该些运动员采用的难度动作中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用比率明显高于作用于其它部位的骨骼肌。(表2)

“2010年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各单项前3名运动员难度动作中作用于各大关节的骨骼肌利用比率分析表。

从表2的分析来看,作用于髋关节参与的难度动作比例远远多于其他两个关节的运用,从这一点可以说明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对髋关节骨骼肌的使用是最多的。因此,良好的髋关节力量有助于提高难度动作的分值与高质量的完成。

3.3.2 《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05 ~ 2008》规则对难度动作中髋关节的要求规则对“2010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各单项前3名运动员所采用的难度中,涉及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来完成的难度动作的要求。详见图1《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05 ~ 2008》对“2007年世界杯总决赛”各单项前3名运动员采用的难度的髋关节相关要求分析图。

图1的难度动作中,规则除了对高锐角支撑分切类没有对髋关节提出要求外,其余的都做了相关的完成与难度规定。所以,加强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是达到规则中的要求,甚至是超过规则标准唯一的有效方法。

3.4 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对完成难度动作的重要性

3.4.1 髋关节的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柔韧素质在竞技健美操中占据了一个较为独特、有重要的位置。

图1 2007年世界杯总决赛单项前3名难度分析

在所有的难度动作中,规则除了对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柔韧素质有要求外,对其它的部位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如果运动员没有达到这些要求的标准,将会被视为所做的难度未能达到最低完成标准而不被承认,还要扣掉相应的完成分。在一部分的难度动作中,规则要求运动员的纵叉、横叉达到180°,或是躯干与下肢的夹角小于60°度才可被难度裁判承认。

3.4.2 髋关节爆发力(快速力量)爆发力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具备了足够的柔韧性素质后并不代表这些难度就一定会被所有裁判认可。柔韧素质只为这些难度提供了被难度裁判承认的可能性。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具备相应的爆发力才是柔韧素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更准确地说是在拥有足够的柔韧性基础上,配合强大的爆发力才能展示出标准,甚至是超越标准近乎完美的难度动作。

3.4.3 髋关节力量耐力力量耐力也称速度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对于单个难度动作来说,柔韧素质与爆发力是它的基本条件。但在成套过程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机体供能方法的转变,使得力量耐力成为了运动员执行成套中每一个动作的基本保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在《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09 ~2012》规则中完成裁判和难度裁判章节都对髋关节做了要求。完成、实现规则要求的标准都依赖于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

4.1.2在竞技健美操全部根命名的难度动作中,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所参与的比率是最高的。

4.1.3髋关节部位的柔韧、速度、耐力的力量是非常关键的,该部位力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

4.1.4适应未来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达到、甚至超过规则的要求,完成更高分值的难度以及体现完成成套的能力。这些都是和具备强大的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分不开的。把它的爆发力、力量耐力和柔韧性合理地有机结合,才能为优秀的成套提供完成的可能性。

4.2 建 议

4.2.1培养一个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的塑造。

4.2.2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该部位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忽视对运动员素质类型特点的发现和加强。全面性是一个运动员水平档次的决定性因素,而特点却是一个顶尖运动员的灵魂,它们之间缺一不可。

4.2.3加强作用于髋关节的骨骼肌运动能力训练中,应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培养运动员个性,坚持科学训练为宗旨。使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此要遵守的几点训练原则:(1)系统训练原则,无论是力量素质、耐力素质还是柔韧素质都需要一定量的累积,才能获得有效的训练成果;(2)循序渐进原则,每一堂课训练过程中都要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负荷,避免急性运动创伤;(3)协调对称原则,注意不同肌群素质的对应发展,包括大小肌群,左右对称以及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与爆发力、最大肌力的协调发展;(4)课后调理原则,力量训练后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放松和拉伸,避免肌肉因累积疲劳引起的劳损等慢性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 1 ] 胡声宇,王明禧,白石,等.运动解剖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7-71.

[ 2 ] 田麦久,刘建和,延烽,等.运动训练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0-134,20-229.

[ 3 ] 林文弢.运动生物化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93-99.

[ 4 ] 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8-153.

[ 5 ] 肖光来,马鸿韬,张平.健美操[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35-148,211-224.

[ 6 ] 王安利.运动医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G804.4

A

1674-151X(2011)12-03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16

投稿日期:2011-06-17

宋波(1982 ~),讲师,硕士,国际级健将。研究方向:健美操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骨骼肌耐力竞技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竞技精神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花与竞技少女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竞技体育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NO及NOS在老年Ⅰ期压疮大鼠骨骼肌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