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整合
2011-10-24朱继文
朱继文
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整合
朱继文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受到了幼儿及教师的喜爱,它也非常适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儿童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幼儿探索音乐世界的奥秘,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更重要的是初步发展儿童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倾听、理解、创造性表达和个人音乐趣味倾向4个方面。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比较强调让幼儿根据作品的结构和情绪展开想象、联想,并用不同的媒介和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音乐表现与创造,乐于参加音乐活动,获得愉悦和美感
2.感受不同音乐作品,辨别音乐中的旋律、重复、对比及变化明显的乐句或乐段,从中体验节奏美和旋律美
3.鼓励和支持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但在音乐欣赏这一环节常常会出现走形式的现象,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这首乐曲是雄壮有力的”等,便草草结束活动。教师感觉幼儿根本没办法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教法上也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不知如何入手让幼儿从心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性质。我们分析: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利用专业的理论与技能,另一方面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匮乏,对理解音乐、表达音乐存在很大的困难。
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幼儿的音乐视野,弥补了教师在专业上的不足,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表现,也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捕捉音乐形象,帮助幼儿分析音乐欣赏作品。
二、综合活动案例:《在钟表店里》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等音乐实践活动
(3)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2.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的节奏
3.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去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
4.活动一:“钟表展览会”
教师和幼儿精心布置了班级环境,从家中收集不同大小、形状和功能的钟表。利用玩具柜、椅子搭成展示架开设“钟表展览会”,孩子们在看钟、玩钟时,开始喜欢聆听钟表发出的不同声音,但我们没有急于欣赏音乐,而在以后的活动中设计了说一说、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目的是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生活中的音响,从而充分表达出音乐所要反映的意境。
(1)此阶段的策略:创设信息技术的音乐情境,促进幼儿理解音乐
①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前,先观看描写该音乐情节的“视觉”材料,幼儿会立刻被形象的情景吸引,从中了解音乐要表达的内容,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幼儿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了解了音乐要表达的事物后,才易理解音乐。
②在欣赏活动过程中,孩子所关注和感兴趣的是这么多钟表的不同外形和它们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观察钟面,观察钟面上数字和数字呈现的方式,观察长短、粗细、走动快慢都不一样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等,一方面使幼儿比较有效地了解钟的特点,另一方面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探索与发现精神。
(2)教育技巧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仅要考虑希望孩子得到什么,使目标具体清晰,还要思考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得到,使目标的达成过程可行和有效。这样的活动才有意义。
(3)此阶段的策略
边想边听:带着问题听音乐,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作为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在中班欣赏音乐时,可先用“视觉信号”通过实物观察、比较等手段使幼儿了解音乐要表现什么,然后提问:“走得快的指针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用什么动作表现?你用什么动作表现走得慢的指针,再听声音,从中得到答案。”尝试运用相关的动作,让幼儿伴随动作模仿,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会边听边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5.活动二:说一说、玩一玩、听一听
(1)活动过程
①自我介绍
师:今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块钟表,大家来介绍一下!
幼儿:我的表是爸爸出差时买的。
幼儿:我的表的形状是小鸟,它还可以叫我起床。
幼儿:我的表是小提琴 ……
②观察比较表的不同之处
师:把你的表和旁边的小朋友的表放在一起比比看,有什么发现?(幼儿小声地讨论:你的表是圆的,我的表是正方形的,你的表没有针,我的表有针,你的表没有数字,我的表有数字,你的表是黑色的,我的表是红色的……)
师:钟表是各种各样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长方形的……钟表还有哪些不一样?
幼儿:有的表是黑色的,有的表是红色的……
师:除了颜色、形状不一样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我的表是铁做的。
幼儿:我的表是塑料做的。
③玩一玩
游戏:《找时间》。两人合作,请一个小朋友说时间,另一个小朋友找时间。
师:我们一起说一下,刚才你在找时间时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数字的表好认。
师:为什么?
幼儿:因为电子表光看数字,没有针。
小结:我们的钟表是千姿百态,什么样的都有。比较它们的声音效果有什么不同吗?又是怎样的呢?为幼儿创造性表现提供可能。
(2)活动目的
①重点在寻找各种钟表的相同和不同。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观察到钟的外部形状是各不相同的:有方、有圆、有椭圆,还有卡通的、变形的,等等,但是,钟一般都有透明的钟面,钟面上四周都有数字或一些小的记号。钟面上的数字常是不一样,有的是阿拉伯数字,有的是罗马数字,有的用小的长方条表示,有的用圆点表示等,但是,钟面都有指针。指针也有不同,有的钟有3根针,有的有2根针,而且每个钟的针长短和粗细还不一样,但是,针所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教师要帮助幼儿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②由于时钟可以摆放的位置不同,而被分为台钟、挂钟、落地钟等;由于需要的不同,调拨到特定的时间会鸣叫提醒人的钟称为闹钟;由于运行的动力不同,有机械钟和电子钟;有的钟面大、有的钟面小,等等。人们购买钟时,要进行不同的选择,即会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钟。所以,让孩子通过活动,了解钟的一些不同点以后,画出各种钟表的卡片。能够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的钟表事物或者图片,尤其收集能够反映钟表演变历史的资料,把活动目标定位在让孩子了解一些钟表的演变史,知道古代的人曾经通过点一炷香、用沙漏、看日晷等方法来掌握时间,开阔眼界,欣赏各种各样的钟,并愿意展开想象的翅膀。
③此阶段策略
《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凡·伊登的代表作,是一部寓意深刻、境界开阔的童话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小约翰的孩子,带着小狗,划着小船,独自离家,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畅游,最终怀着对人类的爱回归现实生活。鲁迅对该书盛赞有加,称之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
a.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创新表现音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幼儿,引起感情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幼儿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聆听《在钟表店里》时,活动前,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质地、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钟表,还用PPT的方式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及家长帮助收集来的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各异的小闹钟图片和清脆悦耳的多种闹钟声音,再根据各种钟表摆动的情景与声响,启发幼儿来探寻不同的钟表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来表现不同的节奏,孩子们自由结伴、自由组合成小组,创作着各种节奏,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演力、创造力。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曲式的A/B/A/C/A的回旋结构,A段跳跃,B段欢快,C段柔和,不同的钟表形象表现出动作的不同,有跳跃的小兔,有飞跃的小鸟、有笨重的小熊,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乐曲的曲式在动作的表演中得到诠释。同时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的各种小故事,在实践活动中练习着配乐故事的表演,把音乐欣赏活动推向了高潮。整个活动中,信息技术巧妙、充分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边动边听:通过动作表达音乐,调动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反应。音乐的最初形式是把人们的情感转换成为具有音乐性的动作,这些动作就是人类肢体的动作,人们可以通过身体运动表现情感、表现音乐,将聆听音乐和身体反应结合起来,能够产生理解、表现音乐的巨大力量,以促进人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更不应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则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乐的运动和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必须以音乐与身体运动结合的节奏运动为基础。由此,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体验音乐、体验情感是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宗旨,他指出“体态律动的目标是:不是能使儿童说‘我知道’而是‘我体验到’是通过体验来获得学习的。以此引起儿童的表现欲望,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扩大他们的本能力量,并能迁移到生活中去。”从而进一步阐明了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更深层次的观念。
体态律动是从音乐入手,让幼儿去聆听音乐的变化来进行律动,从而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
遵循探索—模仿—迁移—即兴创作的学习过程,在集体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学习。
c.边做运动边听音乐
聆听乐曲第二部分,它和乐曲的第一部分在情绪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聆听乐曲第三部分,它和哪部分音乐相似?模仿钟表的各种声音并为其编创动作。它可以配合“边想边听”来使用,“边动边听音乐”可以达到用动觉辅助听觉感知音乐的目的,能使幼儿在动作的韵律中很快体验到音乐的速度、力度等特点,学习表现和表达。“边动边听”为幼儿开辟出了一条鉴赏音乐的途径。
6.活动三:做一做
为幼儿提供不同音色的乐器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和表达。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由敲打周围的物品,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的不同,教师还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乐器和自制的乐器供幼儿尝试,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着音乐的变化与灵动,在敲击中尝试着节奏的不同、音色的不同、强弱的变化。
幼儿编创的节奏:
此阶段的策略:
边看边听:通过视觉直观创造音乐,调动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把音乐制成电脑课件,使比较费解的听觉信号化为形象的视觉信号,既可以表现音乐情景,也可以表现音乐结构,如(乐段、乐句),还可以表现力度、速度、配器等,使幼儿迅速、准确地理解所欣赏的曲目,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观察模仿电脑课件,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孩子们理解了音乐的结构,感受了节奏的快慢变化。
三、解读案例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使难理解的音乐易于理解,而且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通过信息技术课件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幼儿感知不同音乐风格。这样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视野变得更广阔,学习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从综合的知识面上学习,既发展了形象思维,也发展了抽象思维,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幼儿在三位一体的活动中受到视觉美、听觉美、韵律美的多重熏陶,形成高超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2)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与幼儿相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视听,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手段,让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直观性、趣味性,符合幼儿从兴趣出发的认知特点,恰当地将其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综合感知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开发。
(3)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使幼儿能真正认识美、发现美、体现美。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欣赏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信息技术音乐世界。通过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等形式,引导幼儿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幼儿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使幼儿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当然,我们应该遵循“教育顺应儿童本性”的发展思路,使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成为发展和培养儿童创造力及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并使儿童获得共同交流、分享和共同创造积极而又愉快的音乐审美体验,为儿童发展个性、社会性开创一条新的道路。
朱继文,本科,中教高级,园长。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园教师常常会使用表现音乐内容的投影、录像、录音、电脑课件等丰富的视听信号弥补幼儿已有经验、表象储备不足的问题,便于幼儿利用形象思维分析音乐结构的含义,捕捉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