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1-10-23吴建民李旭波

关键词:县域河北省经济

吴建民, 孙 博, 李旭波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1)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以广大农村为腹地的一种区域经济,总体上属于一种门类齐全、行业众多、功能完备的经济单元,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色性的区域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区经济。具有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点[1],包括县及县级市但不包括市辖区在内,对于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整体国民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目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支点。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环抱京津、濒临渤海、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境内既有全国贫困县也有全国经济百强县;既有交通发达的平原县也有交通极其落后的山区县;既有资源大县也有农业特色县等,县域类型齐全。全省拥有136个县域(不含市辖区,下同)仅次于四川,排全国第二位,其中县级市22个,县108个,民族自治县6个;截止到2008年末,全省县域人口5 851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的85.55%;县域面积17.83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4.98%;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1.54%;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52.1%;县域内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人口总数量的78.38%。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性突出。从县域户数来看,农村住户占79.33%;从人口来看,农村人口占县域总人口的86.97%;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占乡村从业人口的51.45%;虽然第一产业产值近年来有所降低,但仍然保持在15%以上;农业占重要地位是河北省县域经济的重要表现。二是县域经济规模逐渐壮大。2008年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1 551.26亿元,比2007年增长17.82%,占全省GDP的71.54%;其中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县(市)有37个,50~100亿元的有45个。三是产业结构有所改观。全省县域非农业产值为9 728.27亿元,比2007年增加18.60%,占县域经济生产总值的84.22%,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15.78∶54.91∶29.31。四是县域储蓄能力逐步增强。2005—2008年河北省县域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均增长率为16.83%,占全省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0%左右,为县域经济的发展积累了雄厚资金。

五是财政收入进一步增加。全省县域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008年达300.17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预算收入30%左右,2005—2008年年均增长率为25.01%,增强了县级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六是县域乡村人员就业结构趋向良好。主要表现在乡村就业人员中非农人员就业比重的增加,2008年已经达到48.55%,为1 298.85万人。

总之,河北省县域具有数量众多、层次齐全、地位突出、特色明显等特点。县域经济直接关系到全省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全省社会发展的基点、经济进步的基石、和谐稳定的基础、“富民强省”建设的基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县域经济已经是构成河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消费的重要场所、就业的重要方面、资金积累的重要渠道、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这就决定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地域不平衡问题突出

由于自然禀赋、历史传承等因素,河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出巨大的区域不平衡性,整体实力发展较弱,发展水平不够高。根据测算,近年来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3],发达或较发达县域呈环状分布,基本上形成了以唐山市为核心的圈层,包括遵化市、迁西县、迁安县、滦县、乐亭县、唐海县、玉田县等;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圈层,包括鹿泉市、新乐市、正定县、晋州市、栾城县、辛集市、藁城市等;以邯郸市为核心的圈层,包括邯郸县、武安市、涉县等;以北京为核心的圈层,包括涿州市、三河市、香河县等;欠发达县域多分布在山区、冀南平原和冀中东部地带[4],如河北省2008年国家级贫困县有39个,冀北山区就有16个,占41%。县域经济区域性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到河北省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一些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并最终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改变了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地区发展;不同产业存在的差别受到诸如交通、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市场等因素的限制;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强,县域经济更多地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推动,但第二产业规模远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幅较小,跟不上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3]。总体来看,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工业化水平较低、新型工业增长缓慢是制约河北省县域经济的主要因素,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商品少。以农业为基础,大力拓展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将是提升河北省县域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具有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短缺,城镇化发展滞后

中心城市往往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一般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中心。依据空间联系理论,城市不仅仅积聚了优先发展的要素,而且还会对周边的县域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同周围广大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功能,中心城市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产品的贸易往来、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农村文明的建设等。与东部地区其它具有可比性的省份相比,河北省中心城市较少(见表1),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从表1中可以发现,河北省每个地级市平均所拥有的县域数量最多,是广东的4倍,江苏的3倍;河北省拥有县域数量最多的是保定市,有22个县域,山东省县域最多的地级市为济宁市和德州市各拥有10个县域,江苏省为盐城市,有8个县域,浙江省为温州市和丽水市,各拥有8个县域,福建省为三明市,拥有10个县域,广东省为韶关市、梅州市和清远市,各拥有7个县域。地级市数量少,每个地级市拥有的县域多,县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小是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与发达省份相比较,河北省县域城镇化程度不高,县域城镇化率低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比江苏省低9%左右(见表1)。城镇化不足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的有效需求和扩大。

(四)优越的区位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

对于区域经济而言,区位反映了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空间联系。经济区位的优劣导致了市场化机会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并引起其他经济增长因素的差异,促使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河北省环抱京津、面临渤海,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和商品流通的中转站,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在136个县域中有14个县域环绕京津、7个县域面临渤海,还有更多的县域位于交通干道附近,然而优越的区位条件并没有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把区位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

表1 河北省与东部省份相关指标比较

注: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县(市)统计年鉴》

(五)工业企业发展不足

长期以来,工业企业一直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带动县域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河北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仅为9 277个,除了比广东省高外,远低于东部其它可相比省份(见表1)。由于工业发展滞后,河北省县域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人均财政收入较低,政府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致使人均收入水平和储蓄余额与东部其它省份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由于工业企业发展不足,农民就业渠道较少,河北省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东部发达省份,仅仅高出全国水平34.8元。

(六)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

制度性障碍体现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5]:一是项目审批时间过长,手续繁杂。相当一部分县(市)经济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靠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来带动,而省、市两级政府对县内经济项目审批时间长、手续多,严重影响到项目发展和产生效益的速度。二是职能部门特别是县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仍需加强。“官本位”思想仍很严重,缺乏为民服务意识,企业日常接待工作繁重,不堪重负。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管理教育,是改善河北省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扩权强县的配套政策还不到位。在全省开展22个扩权强县试点中,与省里的对接工作和扩权强县的配套政策落实工作进展不能迅速到位,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推动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契机,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县域经济的突破点。一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或产业基地,加大对其支持和扶持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或产业基地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实现企业增加利润、农户增加收入;二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强调软硬件环境建设,重视农业科学研究,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针对传统农业的低效率,加快传统要素向现代化要素转变,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农村资金为农村资本、农业劳动力为人力资本,通过农业推广活动或职业教育的方式向农民进行投资,使得农民能够采用并有效地使用现代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对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社会有着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等是实现河北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以建设特色经济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起点

特色经济是指从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根据本地区在某一阶段的要素禀赋的结构,在某一产业或产品上构建经济增长点,形成主导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河北省一些县域已经走上了特色道路,如辛集的皮革、高阳的石雕、迁西的板栗、永年的五金配件等都颇具规模,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更多的县域没有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特别是冀中、冀南广大的平原县域,缺乏特色经济是这些县域经济欠发达的重要原因。针对河北省县域众多的情况,特色经济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特色经济不能完全依赖要素禀赋。京广线以东的广大县域本身就缺乏独特的资源,这些县域发展特色经济就应该发挥比较优势(例如土地、劳动力、交通等),学会借力发展,走发挥本地资源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唯有如此,才能壮大县域经济。二是特色经济要坚持市场需求和规模经济相结合。三是在县域特色经济的选择上,不一定是一县一特色,也可以几县一特色,拉长产业链条,县与县之间要相互开放市场,实现人、财、物沟通。总之,特色经济要求产业本身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较强的竞争实力,能形成大规模并具有区域优势,能带动和促进县域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或具有广大市场潜力的传统产业。

(三)积极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由于区位、资源、历史等条件的制约,区域经济不可能均衡发展,劳动、技术、资本等往往投入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然后带动落后地方的发展。河北省县域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经济增长极,培育增长极将会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河北而言,增长极的建设具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河北省地级市数量较少,缺乏有效的对县域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冀中南广大地区,推进地级市建设将是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培育县级增长极。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能够对周边地区形成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新分配,进而提高人们的收入。以河北省实施“环首都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为契机,大力培育在该区域的县级增长极。三是在县域内推进增长极的建设,也就是以县城为依托发展增长极。理论和实践证明,经济要素要以制造业为主,中小商业向城镇及其周边地区集聚,扩大城镇规模,发展城镇的极化效应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河北魏县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促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工商业

县域工业和中小企业是支撑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河北省县域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不是很充分。河北省近年农村经济增长较快,为县域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工业化成为县域经济的重点,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运输业;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河北省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同时,要搞活民营经济、发展中小工商业,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就是民营经济。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分析,中小工商业发展快的县域,经济就发达。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性,激活了要素市场、增加了财政收入、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因此,河北省县域经济要构建中小工商业的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五)优化环境,注重内涵发展

县域经济的增长需要资本、土地、劳动和技术的投入,除了土地是不可移动要素外,其它要素都是可以流动的。河北省县域经济整体上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需要从外部引进,但河北省县域数量众多,每个县域都向外部引进生产要素不太现实,条件还不具备。而且如果过多地依靠外部生产要素可能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应依靠河北省具体情况走内涵发展之路。其一,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完备的融资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鼓励外来要素与本地要素相结合;其二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不少农民工接受了现代城市中创业观念,熟悉了市场规则,很多农民工已经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企业技术骨干,甚至成为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技术和资本,而且与原来企业的老板和客户可能保持着多种形式的联系,形成较为优越的社会资源,具备了创业能力;其三,注重县域储蓄资金的合理运用。比较东部其他省份,河北省县域城乡储蓄余额总量还是比较高的,如何利用这部分资金、使其真正的发挥经济效益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六)依托历史文化,提升软实力

县域软实力是建立在发展理念、县域文化、国民素质、公共管理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县域对内整合力、对外吸引力、发展竞争力的综合运用,以达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能力,是县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6]。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风纯朴,承德、保定、正定、邯郸属全国8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仅邯郸境内就分布有磁山文化、赵文化、唐宋梦文化、北齐文化、曹魏文化等,河北省是多种文化的发源地和交织地。很多县域具有悠久而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如尉县的剪纸、赵县的百林寺、井陉的石头村、永年的太极文化、大名的唐宋古城等都很有名气,发展县域软实力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提高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对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提升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梳理,以及对发展策略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高效地发展县域经济对提升河北省整体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民生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河北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区域差异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等方面,聚焦县域经济发展、聚集县域生产要素向县城转变、聚优各种发展条件、聚变内生或外生的各种生产要素实施跨越式发展将会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县域河北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河北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