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1-10-23郦丽华
郦丽华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郦丽华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要在“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设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六点: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依据,制订课程标准;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主线;以职业岗位群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双师”素质为标准,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手段的考核体制。
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采取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并通过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将课程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显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在该模式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理论中运行实践,最终成为能做会讲,会讲也能做之人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针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服务于第一线的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网络设备的安装、测试、操作和维护能力,企业网站的建立与维护、基本的局域网络组网与综合布线能力,以及初步的园区网络规划设计能力。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现“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的组建是保证该模式有效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建设一个满足职业人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成了决定在“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能否培养合格职业人的关键。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要建立适应网络专业职业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就必须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不相适应、相对于行业的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行改革,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将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为课程内容,从而保证课程分析的准确性与课程结构组建的科学性,保证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保证课程体系组建的科学性、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要在“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一个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就必须依据社会对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功能与职业人才规格,分析对社会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从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操作程序中列出操作点,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相关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以具有职业岗位(群)职业性特征的操作要素为依托,分别提取出不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相应职业格证书相结合,确定制定课程标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对职业人培养过程中,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使教师也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他们可以将企网络实用技术和经验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通过具体岗位任务分析,改善自我的教育教学方法;最后依“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进而确定能否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的要素如图1。如何围绕这些要素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六点:
一、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依据,制订课程标准
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要涵盖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在职业活动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职业系统化双证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参照了Cisco,华为,CIW,Sun等业内龙头企业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要求(见下表)。
图1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要素
二、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主线
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要满足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注重现实性的同时,更强调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和前瞻性,以适应网络专业发展的趋势。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和难点。根据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不同能力要求,确定以“组网、建网、管网”为核心能力确定了课程主线(如图2),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划分课程模块,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完成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结构建设。
三、以职业岗位群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岗位群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构建课程体系。既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合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又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如图3。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还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比例关系,也是决定一个课题体系能否成功的关键。公共基础一般占24%左右,专业基础43%左右,专业课30%左右,专业选修3%左右;理论课占46%左右,实践课占54%左右。但这个比例关系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网络专业的发展实时调整。
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要求表
图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课程主线
四、以“双师”素质为标准,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锻炼,从而使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开发、了解生产过程,从而增强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并通过他们引入企业的技术项目,并将这些技术项目引入课堂,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除了让教师到企业中去,也可以让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例如CIW培训与取证、华为认证讲师、网络工程监理师等)、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聘请业内专家兼职专业教学工作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图3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五、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改革教学模式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的课程建设计划,其实施时就必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方式及手段。教师从企业带回的项目,在把项目带入课堂,依据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模式,制定课程职业标准。实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业内主流企业的培训资源,把这些培训资源加以利用,融入到技能课和实训课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教学和岗位零距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环节有效地配合和衔接起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分析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教室与实验室、课堂、实训基地一体化,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使整个培养过程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或仿真实训教学中交替进行,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中理解知识,在“用”中深化知识,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
六、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手段的考核体制
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不能够正确的反映学生能否胜任岗位需要,必须采用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为考核目标,以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为评价手段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机制。考虑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很多业内龙头企业的标准就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而且这些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在技术上走在行业的前列,因此可以根据网络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这些龙头企业的国际IT认证标准,建立网络专业的课程评估体系,尽早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SCG267)
郦丽华,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1)02-0015-04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