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
2011-10-18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院王莉娟
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院 王莉娟
茶叶是中国具有传统特色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它的出口对于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茶农收入和茶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但是在加入WTO以后,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茶叶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的特点彻底暴露。所以,研究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对策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
1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1 中国茶叶出口量及出口额稳定增长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茶叶近10多年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从2000年茶叶出口量22.8万吨、出口额3.5亿美元,到2010年茶叶出口量30.2万吨、出口额7.8亿美元。另外,从此表中不难看出,出口量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出口额在2001年与2002年均为负增长,说明此期间中国茶叶的出口平均单价偏低,其原因是当时受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影响。2003年起中国茶叶的出口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因为中国茶叶的出口企业着力于提高茶叶产品质量,能够迅速调整和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
表12004~2010年茶叶出口贸易统计表 单位:万吨、亿美元
1.2 中国茶叶出口品种多样
中国茶叶出口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其中以绿茶为主,中国绿茶出口规模世界第一,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80%以上。绿茶作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类出口量逐年增长;相对于绿茶出口的强势,世界需求量最大的红茶出口量却逐年萎缩,因为中国的自然条件限制了红茶的品质,并且加工企业工艺条件造成中国的红茶多为中低档产品,在取消了对茶叶的出口补贴后,也造成了红茶出口的递减;特种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近年来特种茶的出口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平均单价提升快,所以在出口额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1.3 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
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出口80%集中在亚、非地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在茶叶出口市场中,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上万吨的市场依次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美国、日本、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贝宁和毛里塔尼亚。上述市场占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额的60%和56%。摩洛哥为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我国对摩洛哥茶叶出口5.84万吨、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茶叶2.23万吨、对俄罗斯出口茶叶约2万吨、对美国出口茶叶是1.93万吨、对日本出口茶叶是1.89万吨、对欧盟(27国)出口茶叶是 1.83万吨。
2 制约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2.1 日益增强的贸易壁垒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首要障碍
近年来,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日益凸显,它对中国茶叶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国茶叶的出口遭遇到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范围逐步加大,被检测到项目不断增多,由以前的抽检发展为现在逐批检验,由于检验时间长,产生的滞压,仓储,检验等费用的增加,迫使成交量的减少,给出口商造成极大的损失;二是对中国茶叶实施贸易壁垒的贸易伙伴逐渐增多,由以前的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使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更多更大的障碍,这对我们的生产、检测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2 规模小,世界知名品牌少
我们产茶面积是世界第一,而出口收入却只是世界第四。由于中国茶叶的种植和初制加工以个体农户、乡村集体和合作企业为主。据统计,中国现有茶农8000万,平均每户茶园约1亩;茶叶初、精制厂6.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来吨。以个体农户、小型企业,分散型的生产方式和出口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茶叶贸易的需要,难以保证质量和流通渠道的稳定,导致了相对稳定的品牌难以诞生。名牌的缺失,是中国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茶叶出口经营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我国各出口企业规模不大,并且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使得我们的出口企业面对很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暴露出我们的经营管理者的国际贸易法规意识和维权知识匮乏,对国际茶叶贸易形势的估计不足。产生了只看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自身利益,不顾整体利益、长远利益、行业利益。哪里有销路就全往哪里钻,哪种产品利润大就争先恐后出口哪种产品,哪种品牌在国际有影响假冒产品就会接踵而至,互相压价现象严重。严重的损害了同行业企业的利益和中国企业名誉。
2.4 产品质量安全性较低
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茶叶生产还处在一个低水平、分散生产、加工、小规模经营的时期,茶叶质量安全还有很大缺陷。目前中国茶叶卫生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超标和粉尘污染、茶叶的陈变与质变,涉及茶叶栽培、加工、运输和贮藏的每一个环节与过程,并与茶树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质量安全不仅仅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问题,它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3 提升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严格按照目标市场所规定的相应标准出口,以免造成额外的损失。因此,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企业对各种制度要仔细研究,根据不同农药限量的设定水平,对农药的使用进行取舍选择。区分出中国茶叶生产应该回避、限制和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生产与出口部门应该密切关注此类研究成果,并将其推广到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去,对有交易关系的茶农在选择农药、使用农药的各个环节给予指导,以此提升茶叶的质量水平,跨越绿色壁垒,提升我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
3.2 调整出口茶类结构,提高茶叶贸易额比重
“控制红茶(尤其是红碎茶),提高绿茶,发展特种茶和有机茶”,已是中国茶叶出口的方向。乌龙茶、花茶、普洱茶、白茶等特种茶仅我国生产,是中国独有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绝对份额。发展特种茶叶、绿色有机茶出口,已成为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在国际茶叶贸易中,茶叶的消费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传统的茶类商品外,袋泡茶、速溶茶、茶水饮料、茶叶保健品等,也成为茶叶消费新的增长点,而且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开发中国特有的专利产品,并推广销售是一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全新道路。因此,中国茶叶出口还需关注世界茶叶消费的动态,逐步完成由单一少数的花色品种向多元化、多种类茶叶转变。
3.3 提高品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加大对茶农科学种茶、制茶的教育与培训,保证茶叶原叶的品质,调整对于茶叶生产和出口的检验标准和制度,以便和国际市场接轨。鉴于国际上关于农药残留等严格的限制标准,从生产到包装都要建立一整套的严格的监督监测办法。加快茶叶产业化建设,整合分散、粗放的小作坊企业,建立具有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特点的现代化企业。另外,中国茶叶出口还需格外注重提升品牌效益,品牌体现价值,品牌创造价值。因此,整合国内茶叶品牌,突出茶叶品牌的个性和区域特征,提升中国茶叶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提高出口茶叶的质量、规模和效益,生产特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中国的茶叶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出口茶叶的价格逐步达到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3.4 加强茶叶出口经营的指导与管理
随着出口企业的增加,一些没有出口茶叶业务经验的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通过“低价抢市”,造成了不应有的国内同行业企业相互竞争。对此,国家应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不能仅仅加强出口的自由度,也要同时加强对茶叶出口经营活动的规范管理,对出口企业及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茶叶出口主体的素质,提高适应市场激烈竞争能力和出口茶叶商品的竞争力。一个自由的市场,更需要自觉地遵守市场规律,从而保护自身和同行业其他商人的利益。
4 结语
中国茶叶贸易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低于斯里兰卡等其他产茶大国,在面对目标市场越来越高的贸易壁垒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显得信心不足,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低下。在这些不利的现象背后隐藏了种植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不合理;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对茶叶出口企业的管理机制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绿色贸易壁垒的严格。在寻找方法突破不利条件的同时,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品种齐全、茶叶深加工起步早、民营茶叶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劳动力及人才优势等比较优势是提升竞争力的又一种方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自身不足,是我们提高国际地位的唯一途径,对此,笔者提出了加强茶叶出口经营的指导与管理、调整出口茶类结构、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出口茶叶品质、发展绿色有机产品等一系列建议。只要政府、企业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发展,茶叶贸易事业一定能持续、顺利、健康、快速地发展。
[1]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2006我国茶叶出口简析[J].广东茶业,2007(1).
[2]郑洲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战略转变[j].兰州学刊,2007(4).
[3]宗建亮,熊豪.中美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