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元化经营战略下的民营企业管理

2011-10-18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系赵严伟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专业化民营企业多元化

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系 赵严伟

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类型与目的

1.1 多元化经营的几种常见类型

多元化战略是民营企业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发展战略内容,也是企业成长的途径之一。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不断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利润不再被企业单独地拿来看,而是和其他众多因素放在一起,由企业来共同评判。专业化生产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就是从专业化入手,一点点由点到线地壮大。可以说,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在不同的企业家眼中有不同的形式,有些关注于产品的经营,有些则关心资本的经营。不管怎么样,对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都是可以实施的方案之一。

对于多元化的经营,这里采用著名的安索夫的分类法。安索夫将多元化分成四种类型:

(1)水平多元化。也就是说,在横向上进行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比如,针对老顾客的需求、偏好相同的潜在客户群体开发出新产品等。

(2)垂直一体化。也就说在纵向上,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经营。比如,针对老顾客的产品,向前追溯到原料的控制、运输,甚至亲自生产等。

(3)同心多元化。这是一个与产品的直接关系比较远的企业多元化经营选择,是以企业的原有经营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比如,销售技术相关型、销售相关型和技术相关型等。

(4)混合型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是不能明显分类的企业多元化,一般指的是向不相关的行业发展。

1.2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的

首先,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利益是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原有的生产模式与经营范围往往趋于成熟,很难再有什么较大程度的发展,这时候就需要企业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来说,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经营有以下几个因素可循。一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机会,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二是为了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和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前段生产经营中积累下的各种能力优势;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确保企业不会因为市场的波动而使利润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四是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不会因为某一行业的不景气而给企业带来太多影响;五是拓展企业综合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背后必须有满足的内部条件,当然还要辅之以必要的外部环境。这些条件是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否则企业多元化的经营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没法发展还拖累了原来的企业,导致整体的失败。企业多元化经营,从内部条件来看,一是企业家才能至关重要。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有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毫无疑问地说,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就是一次冒险与创新的结合体,这对企业的理念、组织、机遇的把握都是一个挑战,胜利完成的企业家才能将企业带入一个新境地。二是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资源。这些资源是其他企业不具备的,或不能抗衡的。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实际上就是要在不同的业务或行业间建立关系,把原行业与新行业合理组织,做到战略性配合,这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败关键。从外部条件看,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周期、市场的发展程度、行业的生命周期等。一般来说,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高涨期间,市场机会和利润的可得性比较高,另外发展程度越好的市场的经济规律相比较而言越稳定。而对于行业来说,成长期的行业比较适合专业化,成熟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衰退期的行业应该主动进行多元化经营。

2 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利弊

2.1 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民营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选择的道路,这是一个一般规律。多元化的经营对民营企业来说有很大的优势,下面一一阐明。

首先,多元化经营能规避单一经营的风险。市场经济中的变幻莫测,多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很好地避免单个行业的经营带来的经营风险。另外,显而易见的是,多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多个行业的发展,也能够让不同行业的信息在企业内部无障碍传递,减少成本。

其次,以多元化促专业化,占领市场。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时候,可以通过暂时的利润主要点转移,获得掠夺性价格,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市场。也就说,可以通过其他行业的盈利来弥补竞争行业的降价亏损,因为这种降价把价格压到成本以下,很难有竞争对手能有更有利的价格优势。另外,不同行业间的组合,可以实现互利销售,也就是说,企业与老客户之间签订更多方面的合同,让合作更加紧密。当然,有竞争就有合作,不同行业间的多元化经营,对同样是多元化的经营对手来说,也是一个证明,让对手不敢贸然用价格互相竞争。

再次,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的行业有其固定的发展限制和规模经济,一旦达到发展边界,就很难再有什么更大的发展。因此,必须发现新的增长点,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为企业打造不同的经济增长点,让企业的总体利润最大化。

最后,多元化的经营能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如果企业在单一行业发展,很多资源,比如,企业组织、管理的内部资源,企业技术优势,企业客户资源等等。如果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那么很多资源,都能够在新行业中发挥作用,共享技术、资源,减少成本,增加利润。

2.2 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不足

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在有很多优势的同时,也有很多陷阱值得警惕。首先,资源的过度分散。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其总资源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资源的配置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配置不够,那么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必然要受到影响,如果配置过多,则会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总体发展又不是很有利。因此,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来说,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将最急需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发展或增强的主营业务上,不能片面地去铺摊子,造成资源的过度分散,必须兼顾长期利益,慎重进行资源配置。

其次,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必然影响到原有主营业务的发展,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被投入到新的行业发展中。专业化的经营,所有资源供给一个主营业务,能够较有余力的发展,但是新的经营产业的影响,不得不让资源分散使用,一般会让企业力不从心,在各个业务领域内的竞争力降低,从而降低整体上的竞争力。

最后,多元化的经营增加企业管理难度。多元化意味着多产业的同时管理,随着企业多元化的推行,企业铺下的摊子越来越大,机构、人员越来越多,企业的原有分工、协作、职责、利益平衡机制可能受到很大影响,这时候就需要新的制度来管理。当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管理者或合理的管理制度,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2.3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抉择

根据理论的划分,多元化经营分为相关型多元化和非相关性多元化,相关型多元化注重企业的产品能力与市场机会的结合,非相关性多元化则注重于企业的资本能力与市场机会的结合。相关型多元化主要指与产品有关的相关型多元化,比如,从产品角度,向前进入销售领域,或向后进入原材料生产领域等。对于不同情况的企业来说,有不同的方案。比如小企业,不论是向前还是向后,相对较少的资本量很难支撑下去,让小企业能够发展下去,甚至还会使小企业原有的业务优势被大企业吞并掉。同时,进行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必须一定的生产技术、资源和资本,这对小企业来说,显然不现实。因此,如何选择多元化经营方案,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说,选择多元化经营的行业要有以下条件,投资回报率高、资本周转快,行业门槛低,行业退出壁垒低等。

3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建议

3.1 健全内部机制

内部机制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管理中心。一个企业选择了多元化经营,比如对原有的企业内部的机制,即分工、协作、责任和利益分配等造成破坏,必须有新的机制来弥补这一切,否则很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在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个问题,并通过相关制度或机制的调整,让企业慢慢地适应多元化经营战略。这一切都要妥善处理好分工、协作、责任和利益平衡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分配。把这一切做好了就能够让企业全心地在多元化经营上发力,摆脱可能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造成的企业成本加大。

3.2 完善企业经营资源管理

企业的经营资源管理是对一个企业的考验,这关系着企业是否可以很好利用自己的资源。每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资源却能够发挥无限的能量,关键在于企业怎么利用这些资源,是否恰到好处的都利用上了。企业的盈利与企业的资产有直接的关系,最好有自己的独立的企业资产管理团队,对资产进行详细和实时的量化管理控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来完成资产的有效管理。内部市场管理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等,外部市场主要是把产品推向市场。完善资产的管理,把资产的管理和企业回报的量化管理,最有效地优化资产的利用效率。

3.3 围绕专业化、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无论企业多元化向那个行业发展,都必须围绕专业化进行,做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博得一片立足之地。企业越要发展,越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这就是专业化的结果。没有专业化,企业很难有什么大气候,即便是利润很大,竞争力也不会很高。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是相辅相成的,做好专业化,也就是做好企业的基础,把核心竞争力提上去。多元化与专业化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多元化来促进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专业化对多元化进行支持。最终达到专业化和多元化共同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4 灵活采用进入方式

现在,企业进入多元化新领域,主要有投资新建和并购(合资)进入两种。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冒然进入,盈利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可以通过合资或并购的形式来进入新领域。这种方式可以很快的利用已有的经验、技术、资源优势,免去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并购或合资后,得到的不仅是原有企业的有形资产,还有更有用的无形资产,包括经验、客户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营企业在经验、专业技能、资源上的不足。因此,合理选择进入方式,有利于民营企业成功。

[1]高松,李冰洁.中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及策略[J].经济与管理,2007(2).

[2]刘萍.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利弊分析[J].学术交流,2005(7).

猜你喜欢

专业化民营企业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