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光员工美,产品美

2011-10-18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 2011年4期
关键词:新光江华热线

文 · 本刊记者 冯嘉雪

新光员工美,产品美

文 · 本刊记者 冯嘉雪

2010年11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赴浙江考察工作并调研,他来到新光集团后,惊讶地问周晓光:你们怎么会跟员工有这么和谐的关系?“因为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所以跟员工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周晓光答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员工返工率已经达到96%了。有个别员工是因为家里有事,实在回不来。”2011年3月4日,中国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坐在西直门宾馆的房间里,平静地对《中国新时代》说。

像所有浙江民企一样,新光集团的员工几乎都是外来务工者。如何能让员工安心、专心地留在新光工作,是周晓光创办公司至今从未停止思考的问题。

20多年前,为了让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过上好生活,还是少女的周晓光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义乌火车站,开始了“跑码头”的生活,经过十年的积累,她和丈夫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买下一个摊位,这才有了日后中国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新光饰品。

正是那段四处漂泊的经历,让周晓光对打工者有了一种更深的理解之情,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身为家中长女的她干脆将这种家庭文化移植到企业内部:“员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关系着公司的成败。对自己的员工必须尊重和欣赏,时刻关注他们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作为“大姐”,周晓光说,新光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点就是包容,包容不同个性、不同文化的人。同样一个岗位,对于不同个性和文化背景的人,新光不会完全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员工。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他们会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

“当然,前提是不能破坏、挑战企业的文化。”周晓光说,新光的核心理念是“同舟共济,惜福惜缘”,这也是新光员工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准则。

新光的企业愿景是“让生活更美丽”。周晓光认为,只有给员工以温暖,让他们获得劳动的尊严、发展的机会,才能让他们的生活更美丽。

用心温暖

2011年农历春节前夕,新光的员工都开始纷纷准备行囊,回家过年。这几天,周晓光总能收到员工拜年的短信。忽然又是一声提示音,周晓光打开手机一看,是新光饰品礼品事业部员工杨江华发来的一条长长的短信,表达了对她对新光这个大家庭的感恩和祝福。

就在几天前,董事长秘书吴维炜给杨江华打电话,让她过去一趟。走进办公室,杨江华眼眶一热,桌上摆放着周晓光为她准备的年货。“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很普通的新光一员,董事长在百忙之中却还记挂着我,还准备了年货让我带回家……”

杨江华不禁回想起在新光的点点滴滴。10年前,中专毕业的她从贵州来到义务打工,在亲戚的引荐下进入了新光。一年后,她离开了,但很快又选择了回来。杨江华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新光更有一种家的温暖和安定。

杨江华怀孕时,一天晚上突然出血,受到惊吓的她立刻被同事们送到了医院。在医院养胎期间,新光的同事们会轮流到医院看望她,陪她说话、散步。杨江华出院上班后,每次周晓光来到她所在的部门处理事务,都会询问她身体恢复的情况。

2008年,杨江华把父母接到义乌玩。宿舍楼长知道后,特意询问杨江华是否需要给她的父母安排一个房间。同事们知道她的父母来到公司,也经常跑来探望两位老人,还带着他们到处玩。

后来,杨江华的父亲得了癌症。她请假回家探望父亲,周晓光得知后准备了贵重的礼品让她带回去,并且告诉她,如果需要把老人接到浙江治疗,公司可以提供帮助。新光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也经常找她谈心、开解她。同事知道杨江华要回家后,连夜赶工,把两位老人来义乌时拍的照片整理出来制作成光盘让她带回去

“太多太多了,说不完,但是我心里都装着,不能忘。”杨江华说,如今,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远在贵州的孩子。孩子还未满百天时,她就回到新光工作了。作为母亲,杨江华非常想念孩子,但是作为新光的员工,公司的情意也让她难以割舍。

在新光,杨江华不是一个特例。正因为周晓光把每个员工都当做自己的弟妹,才会有日常点点滴滴关爱的体现。每年春节前,新光都会给困难职工派发一个红包,根据困难程度从1000到5000元不等。放假前,每个员工都会领到两个礼包:一个装着平时自己舍不得买的高档年货;一个装着公司给家属的慰问信和祝福信。

考虑到春运期间买票难,新光在春节放假前三周统一为员工购买回家的往返车票;临近放假时,新光每天还会安排几十辆小车将员工送到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

为了方便员工返岗,从正月初四开始,新光就安排了专车到汽车站、火车站迎接员工。员工们一下车,就会看到“欢迎新光员工回家”的横幅,一些新光的管理人员也会到现场亲自迎接。这一传统,已经在“新光”保持了4年。

“从义乌火车站一出来,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来自四川的员工小蒋说,正因为这种回家的温暖,让她一直留在了“新光”。而那些春节期间留在公司的员工也不会孤单,几百名同事一起过年反而让他们觉得更热闹。

在新光,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受到重视,无论是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从集团到各分公司,从各个车间到班组,都会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大家在亲切的氛围中感到温暖,同时也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新光的员工大多比较年轻,为了满足这些年轻人的精神需求,新光建立了多媒体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让员工们平时也有放松休闲的地方。

同时,他们还组织员工自编自演各种节目,不仅到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还给义乌的老百姓演出这些节目。“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感到在新光工作,不仅能在事业上有所收获,生活也同样丰富。”周晓光说。

在新光,无论是生产旺季还是淡季,他们对员工的重视都不会改变。即使是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新光也不会选择“裁员”这种方式,而是采取多种办法应对。例如,在每年生产淡季时,新光一般采取三种途径:一是安排部分员工带薪休假;二是缩短部分工种工人的上班时间;三是组织员工培训或安排文体娱乐活动。

用心倾听

从2005年起,新光开始步入转型之路,“新光(饰品)要逐步从批发商转向零售商,从制造商向品牌运营商转型。”周晓光说,通过对设备的升级、流程的再造,新光对劳动力的依赖度在逐步降低,他们的员工人数也从鼎盛时的6000人降到目前的4000人。

尽管如此,庞大的员工数量依然让周晓光这个董事长难以做到一一关注。“我毕竟是个大家长。企业要发展,需要我处理的事情很多,没有很多的时间听员工们说心事。”周晓光说,尤其新光每年有大量新员工入职,他们都是离乡背井,第一次来到义乌这个陌生的城市,需要家的温暖和关怀,因此从2005年起,新光开设了第一条员工热线。

第一条热线的负责人是新光人力资源部经理楼江莺,她开通的这条倾听员工心声的热线被新光人亲切地称为“楼妈妈热线”。

目前,新光有“80后”、“90后”员工3000多人,平均年龄为27岁。从生活中的困扰到工作中的疑问,员工们都可以向“楼妈妈热线”倾吐。

“年轻人遇事容易冲动,在婚恋、家庭、工作、同事相处等方面问题较多,稍有疏漏,就很容易出事。有了‘楼妈妈热线’,工友们遇到事情可以跟我说说。多了沟通、倾诉,心里就敞亮了。”楼江莺说。

虽然很多企业不提倡员工在上班时间QQ聊天,但考虑到“80后”、“90后”员工喜欢网络交流,59岁的楼江莺也开通了QQ,加入了“网聊族”。看到工友们的QQ留言,她都会一一回复。

通过发短信、打电话、写邮件,现在“楼妈妈热线”平均每月受理1700多次倾诉,日均56次。自从开通了“楼妈妈热线”,楼江莺就保持着手机24小时开通的习惯。

渐渐的,楼妈妈一条热线已经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周晓光很快又在公司里发现了一个新人才,一个像她一样“很会照顾弟弟妹妹”的员工李玉霞。2009年8月,李玉霞被调离了工作多年的售后服务部,转而进入人力资源部。新光集团给李玉霞设立了一个新岗位:“员工关系专员”。

为此,新光集团还送李玉霞学习了心理学知识,让她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员工的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种种繁杂事务,并为她开通了一个新热线:“李大姐热线”——专门处理员工关系的咨询热线。

如今,在各个车间、门市部以及各驻外门市部,新光都安排了“人事专员”,让遇到烦心事、苦恼事的员工能随时找到“知心姐姐”,为年轻员工在工作、生活、情感及婚姻等困惑中打开更多通道。

“这些知心姐姐能够代替我,给员工温暖,让他们把这里当作家。”周晓光说。

学习成长

为了及时了解打工人员的最新情况和特点,周晓光经常开展各种调研活动。2010年,她从浙江省金华市劳动就业局获悉,金华市的用工缺口约为20万人,“用工荒”已经成为危及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之前,周晓光撰写了《关于解决“民工荒”问题的若干建议》,除了建议政府“要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她还结合新光16年来的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致力于建设和谐企业、创新企业”的具体建议。

周晓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与上辈打工者有很大不同:与前辈们“求生存”不同,新生代打工人员认同并向往城市的生活方式,渴望改变生活形态、成为真正的城市市民,并且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更加重视个人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

实际上,周晓光很早就意识到,仅仅依靠家的“温暖”来留住员工是不行的,只有让员工感到新光是一个能给他们提供不断上升空间的平台,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因此,从2005年起,围绕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两条主线,新光开始逐步构建两级教育培训体系。

2006年5月,新光成立了“新光集团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基层各个岗位的员工,新光每年要开展500场左右的技能培训。

同时,针对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新光开设了EMBA班。到目前为止,新光已经开办了三届EMBA班,共有上百名管理人员毕业。“所有EMBA课程都是根据新光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定制的。”周晓光说,他们已经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展开合作,定期将这些高校教师请到新光来,为他们的管理人员上课。

无论是普通员工的培训课程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EMBA课程,所有费用都由新光负责,同时在学习期间,员工工资一律照发。当然,周晓光也提出了要求,只有顺利毕业的人才能免交学费,否则就要自掏腰包。

随着培训规模的加大和培训体系的完善,新光的培训经费从最初每年400万元左右,已经逐渐上涨到目前每年1000万元左右。

随着义务从事小饰品批发业务公司数量的激增,2005年,新光在周晓光的主导下步入转型之路,“对于新光这样运营、管理、生产成本都比较高的中型企业来说,单纯做批发,和小企业、小作坊拼价格是死路一条,做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新光惟一的选择。”周晓光说。

于是,新光开始加强自有品牌的产品设计,并开始建立“新光”、“天女至爱”等品牌专营店。“为了跟上企业转型的步伐,我们一方面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周晓光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光也在不断加快转型的步伐。而在所有人才中,新光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优秀设计师。

为了培养优秀的设计师队伍,新光和一些美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从中挑选毕业生。而一旦成为新光的设计师,他们就能不断获得培训甚至出国学习的机会。

“这两天我们刚刚把一批设计师送出国学习。”周晓光说,在新光工作过几年的设计师,往往很容易成为其他公司“猎头”的目标,“新光的中级设计师,跳槽到其他公司,直接就是高级设计师,很吃香的。”

一位新光的中层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在新光练出本领后自己独立出去做饰品生意的,在义乌就有600多家,所以业内将新光称为“流行饰品行业的黄埔军校”。

但这样的“代价”,在周晓光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她并不忌讳同业竞争。相反,她还会和业内同行们资源共享。一次,周晓光在美国花了15万元买回业内最新的技术资料,回到义乌后,她把那些离开新光后自立门户的老员工们叫回来,一同分享。

周晓光的大度也让一些离开的员工又选择了回归。新光的一位设计总监,个性十足,时常因为与同事发生争执而负气出走。周晓光了解情况后,屡次主动找到她。今天,她依然在新光担任设计总监一职。

除了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新光还会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意愿,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例如,十多年间,杨江华就经历了多个岗位,最初在装配厂点钻,之后调入人力资源部,因为工作出色被推荐到品质管理部,后来在五金厂、工程技术部分别工作了两年,期间,她的工作能力受到肯定,又被调入礼品事业部下的管理规划部负责样品室。

一位在新光工作了9年的浙大毕业生告诉记者,来到新光后,她感到年轻人在这里的发展空间很大。在新光,很多一线员工也逐步成长为公司高管。最初的车间工人陆晓忠,在新光工作了11年后,今天已经是新光饰品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新光饰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尽管新光一直在转型升级,但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绕不开的核心问题。“新光一直在培育以创新、和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注重留人留心、以情留人、以事业和发展留人。”周晓光相信,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新光是一个值得投身的优秀平台。

猜你喜欢

新光江华热线
Role of excited states in helium-like ions on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场闹剧
“鸟”与“乌”
陈江华 藏石欣赏
ST新光股价因何一路重挫 重仓机构浮亏已超11亿
A 4-layer method of developing integrated sensor systems with Lab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