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球员在CBA联赛中技术运用能力的研究
2011-10-18李茜
李 茜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8)
中国大学生球员在CBA联赛中技术运用能力的研究
李 茜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8)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球员在CBA联赛中的各种技术统计的对比分析,更近一步找出大学生球员与CBA球员的欠缺与不足之处,从而提出相应对策,缩短学生军与职业球员的差距,使学生球员在CBA联赛中起到真正职业球员的作用,使得他们在职业赛场上走得更远、更好。
大学生球员;CBA联赛;技术运用;研究
1 前 言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CUBA与大超联赛已经逐渐成熟,高校作为职业篮球运动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要加强体育局、篮管中心、大学生体协、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快现有体制的改革,使CUBA与大超联赛成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摇篮,为职业篮球联赛输送人才,从而能更好地为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服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国大学生球员在CBA联赛中技术运用能力。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北京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球员在CBA各队中的技术运用现状和技术统计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前人研究成果和与本课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分析了各个篮球专家对大学生球员的现状与未来前景的看法,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
2.2.2 数据统计法 通过数据统计法对大学生球员在CBA联赛中的命中率、篮板球、快攻、助攻等各项进行了更好的技术解剖与分析,详细而明确地看到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有便于本文更好地研究。
2.2.3 逻辑分析法 对参考文献、统计结果及相关资料依据篮球运动规律,运用逻辑学原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球员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8名大学生球员都是来自CUBA与大超联赛中前八强的球队。从上场时间看,各个球员在各队已占居一定的位置,而且大部分已经成为首发球员,这就意味着在职业联赛中教练对他们的器重,给他们足够的上场时间来证明自己,其中来自华中科大的殷志勇在大超联赛中就有着“得分王”的称号,他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他个人的“三级跳”,快速地从CUBA到大超再到CBA,用实力证明了一个新体系球员的成长过程。正因为近几年的球员流动大,在2005、2006年的李宁杯CBA- CUBA青年对抗赛中,CUBA球队有了和CBA青年队正面交锋的机会,特别是在2006年的对抗赛上,CUBA球队占据了优势,包揽了前两名,使CBA不得不将目光转移。殷志勇在进入云南队后出众的表现再加上较好的身体素质,打上了首发的位置,每场球上场时间达到26分钟,这可能是云南队的教练再次大胆吸收学生球员刘子秋的原因之一。同样,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现效力于陕西东盛的刘久龙上场时间也高达42分钟,而且已成为首发队员。来自武汉理工现效力于辽宁盼盼的韩德君、广东的周鹏上场时间都达到双位数。从上场时间来看,我们的学生球员还是被职业球队与教练所认可的,教练对这些学生球员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同样,在学生球员的加入后,各个有着新鲜血液的球队就变得更有冲击的活力了。
表1 大学生球员的基本情况分析表(N=8)
3.2 大学生球员在CUBA的现状分析
在CUBA联赛中,已有不少球员己经具备了进入CBA的实力。联赛竞争日趋激烈,黑马不断涌现。在第七届CUBA决赛中,实力较强的华侨大学最终被拥有王晶和刘久龙的武汉理工大学队所击败。球队中的主力球员身体素质优越,技术特点突出,战术配合娴熟,比赛经验老到,太原理工大学队在热身赛中和CBA的山西中宇队杀的难解难分,最后外援出马,山西队才勉强取胜。CUBA的校园篮球明星们正在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着自己,相信随着大学生联赛的水平不断提高,其成为CBA人才库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3.3 大学生球员征战CBA的数据统计分析
3.3.1 大学生球员征战CBA的得分、投篮技术分析 如今,CUBA球员已经开始在CBA赛场上展示自己的实力了,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王晶在东莞马可波罗队得分已经位居本队二甲,有时一场比赛一二十分已经不足为奇,但其发挥不稳。
从表2可以看出,王晶个人全场得到19分占到全队总得分的20%,三分球为0个,二分球达到77.78%,罚篮达到62.5%。武汉理工的刘九龙也在陕西东盛队中的不断努力与提高下,现也在队里有着一定的位置,刘久龙个人全场得到26分占全队总得分的23%,三分球达到40%,二分球达到71.43%,无罚篮记录。来自清华的刘子秋在进入云南红河队的处子作就砍下24分,投篮命中率达到81%,平均每场得分也占到全队的11%,要不是在第六场比赛中受了重伤,这匹CUBA的黑马很有可能会一黑到底,伤愈复出后,依然有不错的表现。来自武汉理工的韩德君如今还没有适应CBA的比赛节奏,在辽宁盼盼队的上场机会还不是很多,在数据统计方面也不是很突出,这只能说是中规中知。但在与唐正东等CBA传统中锋的对抗中并不落下锋,他个人得分也拿到了7分,占到全队得分的5.3%,二分球达到36.8%,罚篮达到50%,三分球为0。来东北大学的卢伟在CBA赛场上也有精彩表现,三分球就高达66.67%,得到了CBA的教练员和球迷的肯定。来自人大的杨超个人全场得到9分占到全队的17%,华中科大的殷志勇,广东的周鹏也对全队有着一定的贡献。
表2 大学生运动员征战CBA的得分、投篮技术分析表
从以上的分析看,这8名已进入CBA职业赛场的大学生球员还没有完全达到一个正真职业化的水平,得分上双位数的只是个别场次的个别球员,职业联赛的赛季时间持续的比较长,这种长时间作战对于学生军来说体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3.2 大学生球员征战CBA的篮板球、快攻、抢断球、助攻和失误分析 从表3来看,他们的各项数据都不突出,快攻几乎没有,失误有的高达6次。这说明优秀的大学生球员上升到CBA职业联赛中后,他们的技战术,身体素质与职业的球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表3 大学生球员征战CBA的篮板球、快攻、抢断球、助攻和失误分析表
要缩小和弥补这些差距,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是首要保障。身体素质是一切技战术的基础,CUBA球员只有通过全面的、大强度的身体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才能保证在高速度、强对抗的职业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反之,身体素质有欠缺,则会导致比赛中技、战术质量下降、跟不上攻守节奏、伤病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大学生球员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此时也是身体训练的黄金时期,但球员由于学习任务重、训练时间少等原因,身体素质训练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没有详细周密的计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非常有限,指望球员身体素质得以大大提高显然不现实。
3.4 中国大学生联赛与美国的NCAA的简单对比分析
美国大学生篮球队和中国大学生篮球队全年的训练基本上相同,均围绕比赛任务而制定训练计划,美国NCAA联赛是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中国的CUBA联赛是每年的11月份开始至次年的5月总决赛结束。NCAA大学球队的运动训练时间,每天控制在4小时以下,每周不得超过20小时。中国大学生CUBA 8支冠亚军队伍的训练一般是每周6次,每次2.5小时左右,通常在赛季前1个月全天集中训练,学生球员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队伍人员不齐,篮球是集体运动项目,队伍不整齐训练质量难以保证,也就很难做到科学化与系统化的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大学生球员在联赛过程中,投篮命准率上还是不够稳定,就二分球而言来自人大的杨超在CBA中命准率就达58.33%,还有来自武汉理工的刘久龙更是命准率高达71.43%,但其他球员命准率仍有零的记录。这说明我们在CBA征战的学生球员们发挥幅度不一,在整个赛季中长时间作战的情况下,发挥的不够专业球员稳定,三分球、罚篮都有相同的问题。
4.1.2 前场篮板球要少于后场很多,这就说明进攻后的冲抢意识不足,快攻几乎为零,这一数据又证实了学生球员在短距离中的加减速奔跑能力弱。判断快攻球的意识不足,防守后快速转进攻意识不强,快打的能力有限。抢断、助攻中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命准率高达71.43%的刘久龙在失误统计中同样也是次数最多的,这一例子说明学生球员在对球的把握上仍不能称的上成熟,打法还是过于急躁。
4.1.3 CUBA经过10年的发展,初步实现向CBA输送素质篮球人才的短期目标。活跃在NBA赛场中的NCAA球员达到了联赛总人数50%,在CBA有一席之地的大学生球员只占2%。大部分CBA球队还是将主要目光放在CBA一线青年队中。这与多年来传统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体校-青年队-专业队)密不可分的。
4.2 建 议
4.2.1 吸引社会资金和关注,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训练场馆,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尊重CUBA参赛运动员作为大学生的一般属性,加强与其他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塑造运动员的健康人格。
4.2.2 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是输送人才的条件,要构筑一个小学一中学一大学一职业队的“金字塔”型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以较大的篮球人口基数提高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普及带动下的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这是中国篮球未来的发展方向。
4.2.3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是进入CBA的基础,通过技、战术统计的结果来看,这些进入CBA的学生球员与CBA强队的主力队球员还是有一定差距。要缩小和弥补这些差距,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是首要保障。因为身体素质是一切技战术的基础,大学生球员只有通过全面的大强度的身体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才能保证在高速度、强对抗的比赛中正常发挥出技战术水平。
[ 1 ] 孙荣辉. 对影响CUBA篮球运动员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38.
[ 2 ] 张治军,李彬. CUBA为职业篮球联赛输送人才的可行性分析[ J ].体育学刊,2005(1):46-47.
[ 3 ] 杨亚玲,王江. CUBA联赛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0-113.
[ 4 ] 罗立. 剖析CUBA联赛的几点不足[ J ].四川体育科学,2004(4):76.
[ 5 ] 邱世亮,侯远峰. CUBA障碍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J ].四川体育科学,2004(4):45-48.
[ 6 ] 李翁. 从CUBA现象论高校体育发展的前景[ J ].四川体育科学,2004(4):136.
G841
A
1674-151X(2011)02-007-03
投稿日期:2010-11-12
李茜(1987~),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篮球。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