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机构中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2011-10-17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75罗利明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75)罗利明
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及时预防和合理治疗对于降低患病率及防治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在社区医疗机构中,由于医务人员的水平有限,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误区,以致于对使用胰岛素存在着拒绝心理。为了使社区患者能够更早期、更便利地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更新治疗理念,笔者于2007年1月~2010年8月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8月在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45~81岁,平均65.52±6.91岁;病程2~16年。
1.2 入选标准 入选者全部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口服降糖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应用,治疗时间6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患者已经发生1~2种并发症,如肾功能减退、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因经济或其他原因未选择专科治疗者。
1.3 方法
1.3.1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监测、教育等个性化指导基础上,采用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每晚睡前注射一次,原口服药物保持不变,每3天监测空腹血糖一次,根据空腹血糖结果调整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用量,至血糖稳定,维持治疗。中效胰岛素起始剂量一般为6单位,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加量,每次2~4单位,最高至24单位,每晚21:30~22:00皮下注射一次。口服药物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磺脲类药物、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
1.3.2 治疗前、治疗6个月对患者用药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肝功能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评价。
1.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经应用中效胰岛素与口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检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治疗前、后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
2.2 治疗期间,52例患者无低血糖、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所致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而居世界第3位,因此,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显得尤为迫切。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模式被大量实践证实是可行和有效的。
现代治疗观念表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但根据来自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这意味着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还将继续下降,最终走向衰竭。
此外,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糖导致的高糖毒性作用也可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外源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通过胰岛素治疗能保护或在一段时间内逆转β细胞功能的衰退[2],能阻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达到40%~60%,但在我国由于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存在着误解和心理抵抗,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更愿意选择一种、两种甚至几种口服药物联合应用,而血糖控制并不满意,长期处于一种高糖状态,最终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重。
在本研究中,选择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适时采用中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既可以补充原来口服药物作用的不足,抑制肝糖过度输出,对抗夜间至黎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的升糖作用,使空腹血糖下降[3]。
同时,中效胰岛素起始剂量较小,发生低血糖反应几率很低,胰岛素注射方法简单,注射部位反应小,体重增加不明显,易于被患者认同和接受,依从性好。
经过15~20天的调整,可以逐步达到稳定的治疗剂量和治疗效果。随着血糖控制的稳定,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也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好转,原有并发症减轻。
在社区应用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证实其不仅具有明显疗效,同时还获得了糖尿病患者的认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使患者享受到先进的治疗理念,是一项提高社区诊治水平的有力措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