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炮制工艺及功效鉴别
2011-10-17□文
□文
▲生半夏
▲清半夏
半夏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半夏炮制品年销售量在5000吨左右,多年来已经成为我国药材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半夏根据炮制工艺不同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本文就其产地分布、性状鉴别、炮制工艺作了详细介绍。
产地分布及性状鉴别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块茎圆球形,生于山坡草地、荒地、包谷地、田边、河边及疏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生,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地。半夏在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即得。
半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毒,因此,在临床中多采用半夏的炮制品种,如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生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部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生半夏有刺喉的毒性,在临床上一般不药用,而是在经过炮制后使用。
炮制加工及功效鉴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8kg)溶化,再泡7天,用水洗净,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以内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再闷约3天,切薄片,阴干。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成品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清半夏在炮制过程中只加入了白矾,白矾内服具有止血、止泻,去除风痰的作用,配合半夏的功效,清半夏在燥湿化痰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4kg)溶化,泡3天后,弃去矾水,再泡7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再加入串碎白矾4kg溶化。加姜水(取鲜姜片8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合并,晾凉)至半夏中,矾姜水再泡7天后,用水洗净,切开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和鲜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至内外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阴干。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鲜姜10 kg。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为棕色至棕褐色。切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质硬脆。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姜半夏具有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可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炮制过程中加入了生姜,其作用偏于温化寒痰、止呕。
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泡10~12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至无干心,再用白矾水浸泡3天,去白矾水,用水再泡2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k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值为12.0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呈均匀黄色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低温烘干。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20kg、白矾2kg、生石灰30kg。该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和胃。
半夏及其炮制品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在使用中一定要选用正确的和规范炮制后的品种才能达到文中所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