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就业指导核心问题的思考

2011-10-16梁少群何树莲

关键词:跳槽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梁少群,何树莲

关于就业指导核心问题的思考

梁少群,何树莲

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届3 546名毕业生的调查,从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供需比、毕业生的职业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需求分析等方面,思考了就业指导的核心问题。提出应由传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教学转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体验教学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就业动机,变被动的职业规划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就业指导;核心问题;职业规划;主动学习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就业市场日益开放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思考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现状及学生的学习和求职特点

以往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仍只作为一门公选课,在学生临毕业一年开设,上课知识局限于传统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在校学习目的不明确,虽然考了各种技能证书,但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的了解模糊,非专业对口岗位不做,从而导致就业难现象出现。学生对行业、职业、岗位的不了解,就业时普遍是“临渴挖井”被动就业,求职盲目、就业不理想、满意度低、频频跳槽等问题突出。

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其核心应从单纯的就业指导服务转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而解决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问题应由传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教学转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体验教学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就业动机,变职业规划的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届3 546名毕业生的调查,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

(一)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供需比

表1 2006-2009届院内一招聘会的岗位与毕业生供需比

从表1看到,不包括平时学校以及学生自己网上搜索的招聘信息,院内一场大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至少都有一个,说明市场需求与人才供应是求大于供。

(二)毕业生各方面的职业期望

调查得知,学生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工资期望值相差较远。

表2 2007-2009届毕业生职业期待统计

从表2看出,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薪酬待遇及专业对口,跟我们就业指导倡导的首先根据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发展空间等是存在相当大差距的。

表3 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匹配情况对比

从表3看到,学生实际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只占11.56%。而学生择业时把专业对口作为主要标准的达20.98%,这与学生的求职期望相差甚远。

表4 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运用情况对比

从表4看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很多的只占了5.58%。

综合表2、表3、表4可以看出,2007-2009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与现实的差异。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对“薪酬”和“专业对口”的要求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而实际专业完全对口的占11.56%,专业知识运用很多的仅5.58%。可见,学生对自己、对就业环境不了解。

笔者认为,大学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提高求职的满意度,主要是要“知已,知彼”。因此,在引导学生降低期望值,认清就业形势的同时,应该清楚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使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去选择性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需求分析

表5 用人单位对2006-2009届毕业生的素质需求分析

从表5看到,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中,职业道德、计算机水平、沟通能力、形象、性格、专业需求占据前六位;对技能证书的要求只占0.46%。据了解,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大量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针对性,就业目标较为盲目。

(四)毕业生的单位变动和跳槽意向

在接受调查的3 546名学生中,有2 399人没有更换过单位,占67.65%;有1 147人更换过单位(1次以上),占32.35%;有3 035人有过跳槽的想法,占85.59%;有511人没有跳槽的想法,占32.35%。对有跳槽想法却没有行动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重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适合的岗位不了解,对自身能力不了解,对就业环境不了解,盲目求职,干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不适合自己,想跳槽。而最后没跳槽的原因:一是大部分同学已经在这个单位工作了一段不短的时间,适应了一个环境,逃避重新适应别的环境;二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再次遭受挫折而退却。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核心问题的思考

从上面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看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在学生身上,在于学生的职业期望值,在于学生对行业、对职业、对自身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以及规划。就业指导的核心在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是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充分调动职业生涯规划的乐趣以及最大化地发挥其效能:

(一)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应贯彻国家政策,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并结合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划分不同的职业群,实行小班教学,对不同专业学生分别作出建设规划。

(二)加强辅导队伍建设,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稳定、专业、高水平的指导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知已知彼:首先,作为一个专业指导老师,自己应该先对自我有较深的了解,先要有一个自身的详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其次,要求学生求职前要先对行业、职业、职位有一定了解。而事实上,我们指导老师对企业行业以及职业的分类、不同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的侧重点都没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学习。

(三)营造职业教育氛围,突出学习的最终目标

从大一学生开始,就开展各类行业讲座、就业形势宣讲会、就业知识竞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等,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就是读职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自身职业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规划,使学生有目的地积累知识,培养职业素养以及提高就业能力。

(四)构建信息化的职业生涯辅导平台

随着行业结构不断发展,传统的理论分享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已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在线的行业、职业、岗位等相关信息;开发就业在线咨询等,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完善就业跟踪调查机制,为就业指导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

(五)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迷思访谈

通过职业生涯迷思访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职业规划,以体验学习为主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收集各行业各岗位的有识之士,形成智囊信息库,可分三个层次:(1)各行业各岗位的专业人士;(2)学院各专业的专职教师;(3)学院各届分行业分岗位的毕业生就业联络库;多方位、多渠道为访谈学生了解行业、职业、岗位等提供咨询对象,让学生通过访谈主动地接触行业、企业、职业,并通过智囊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咨询,从而增强职业认识。

(六)加强大学学习指导与市场需求接轨

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有针对性的庞大的联系密切的用人单位信息库,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式的实习机会,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实,有多种思想准备,摆正自己的心态,能准确定位。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就业基本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行业、职业、岗位的类别,实现学生就业人职匹配的愿望。

(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在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让学生在对自身和就业环境有深刻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使做事有信心,就业时对自己有信心。

[1]吴玉婷.影响专科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就业的有效途径[J].职业,2009(12).

[2]岳瑞凤.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辅导[J].职业,2009(12).

[3]程良越,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高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于曼,李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G641

A

1673-1999(2011)09-0153-03

梁少群(1984-),女,广东江门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助教;何树莲(1975-),女,广东顺德人,硕士,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011-02-25

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研究”(2009ZY046)。

猜你喜欢

跳槽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