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
2011-10-16毛亮清
毛亮清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
毛亮清
以ESP理论为指导,从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需求出发,通过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及用人单位设计的问卷访谈分析,解读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一、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一)社会背景
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日益增加,特别是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劲。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世界将有1.37亿人到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届时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旅游业将真正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培养出“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旅游英语课程作为旅游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课程,主要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旅游英语口译、旅游英语、模拟导游、旅游英语泛读等。这些课程在其专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旅游英语贯穿于游客活动的始终,市场化倾向很明显。因此,旅游英语教学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背景
旅游英语课程属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范畴。ESP教学主张是来源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目标环境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语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技能与策略 (skills and strategy analysis)和以学习为中心(1earning-centered-approach)等五个方面,不仅探讨语言的表层形式,而且关注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尤其是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正如Pauline Robinson所言:“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ESP本身的属性决定了ESP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未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培养目标上突出“时代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旅游英语课程即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以旅游知识作为核心。在ESP理论视角下,按照岗位需求确定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鉴于ESP教学存在双重性,既要分析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分析行业实际工作中的岗位需求,因此,突出职业岗位的重点能力和必备的素质,从中找出差异和共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卷设计
笔者分别为学生设计一份问卷和对企业进行访谈调查。其中,问卷共设计10个项目,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学习兴趣、努力程度、对教材的满意度、对教师的满意度、对课程的期望值、教学建议等;调查对象为我校旅游0801班27名学生,共发问卷27份,收回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为100%。访谈问题则涉及企业急需人才规格、企业对学生的期望值和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等。调查对象为九江中国国际旅行社、天马旅行社等3家规模较大的旅行社。
三、结果分析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九江市现有旅行社88家,其中有资格经营出、入境游的涉外旅行社10家。全市持证外语导游、能带团的不足50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反映在数量上,同时也反映在人才需求的质量上(见表2)。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将制约九江旅游业的发展。再加上近两年来由于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生源萎缩现象严重,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而旅游英语专业招生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随着入境游、出境游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和旅游专业人才供应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旅游英语人才的紧缺更趋明显。这就给旅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按照岗位需求确定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将所学语言知识、技能与旅游专业知识相衔接?如何依托地方旅游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学习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服务于现代涉外旅游的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
表1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2 对旅游企业的访谈结果
四、对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加大实践教学,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需要分析是ESP理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了解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目标需要和学习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对旅游英语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调整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应体现培养职业岗位准入和职业资格要求所需核心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内容,以“企业需求和能力本位”为原则,依托地方旅游资源,将所学语言知识、技能与旅游专业知识相衔接,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岗位实战能力。
(二)加强旅游英语课程教材建设
“真实的学习任务”(authentic tasks)是ESP教学特色之一。真实性(authenticity)是ESP教学的灵魂。高职院校要依据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语言类教学自身的特点等因素,遵循“实用性、时效性、系统性、趣味性”的原则,尝试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编写特色讲义,精品教材。讲义和教材既要突出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又要与大的旅游环境接轨,实现学与用的“零距离”对接。
(三)建立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鉴于旅游英语专业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鼓励教师参加英语导游证考试,鼓励旅游专业的教师参加英语培训或在职进修,使英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英语化,整合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其次,学校积极主动与旅游企业联系,有计划地选派专职教师进入企业顶岗锻炼,增加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技术资格和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的外聘教师资源库,稳定外聘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外聘教师的作用,与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四)正确对待考试,改进评估方式
根据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加大形成性考核的力度,在考核内容上突出知识技能的应用,突出“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的综合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训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评定办法为: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理论考核成绩(40%)+实训成绩(4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任务完成质量、学习效果及协作精神等;理论考核则根据“旅游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出题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闭卷;实训考核则按本课程实训项目进行检查、记录、评价、考核。教学的具体评价有理论考评、实训考评、顶岗实习考评(由企业负责评价)和实践报告等。
五、结语
ESP理论视角下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可以很好地依托学生所在高校的地方旅游资源,将所学语言知识、技能与旅游专业知识衔接,有足够机会进行实践操作。ESP理论视角下的旅游英语教学符合“语言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使培养学生的路径朝向“外语+专业的复合型”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而且应该引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贺雪娟,刘岱琳,闵阅.“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设置规范”要素分析[J].中国外语,2010(4).
[2]马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7(5).
G642.3
A
1673-1999(2011)09-0200-02
毛亮清(1965-),女,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332007)应用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