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
——基于对南京工业大学部分学生的实证调查
2011-10-16王素梅顾晓静
王素梅,顾晓静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
——基于对南京工业大学部分学生的实证调查
王素梅,顾晓静
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部分学生的实证调查,探讨了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
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
一、中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界定与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介组织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中介组织作为协调交易双方关系的市场第三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沟通、协调、规范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重要功能。
(一)中介组织的界定及特点
所谓中介组织,也叫做市场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1]。其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一是中介组织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以及实行间接管理的重要助手。二是承担一部分社会公益性和公共事务性职责,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途径。中介组织的宗旨是面向社会,面向各个行业,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已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成为维护其正常秩序的法律保证[2]。
(二)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特点
(1)专业水平较高,民主意识较强。由于中介组织的特点及其功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不仅要懂经济,又要懂法律、管理和其他专业技术,有的还要掌握外语。同时也由于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所从事的行业、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既是国家政策、法规的执行者,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人,他们掌握法规、政策,体察国情,了解民意,触角深入,视角广泛,思维活跃,所以民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较强[3]。
(2)队伍来源广泛,流动性较大。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构成大致分为:一是从政府部门、公检法等单位转移到社会中介组织的;二是按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改制后由官办改为民办性质时整建制转入的;三是一些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大学毕业生;五是从外地中介组织跳槽的等等。有些中介组织由于工作的性质决定业内从业人员的自由流动性大,而且中介组织的发展初期,机构规模比较小,实力相对较弱,加上行业内不同组织的待遇有高低、发展有差异等原因,也造成了专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状况。
(3)从业风险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中介行业从业风险较高。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存在较大的风险。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收入差距大,相对不稳定,再加上行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水平上不去,以致行业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09年11月对南京工业大学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的调查。调查以多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抽样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根据年级划分为大一、大二、大三三个类别。其次,根据专业类别与人数,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从单个类别中抽取了城建院、材料院、公管院、经管院、理学院、土木院、机械院,最后从选中的7个学院中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并协调了男女生比例,以此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填写采用集中填答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问卷回收率93.67%。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中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认知
(1)认知渠道多样化。调查结果显示:在“一般是从哪些途径获得兼职机构的信息”的选项上,40.1%的人选择“学校海报”,24.1%的人选择“网络——中介网站”,18.9%的人选择“中介组织”。可见,学校海报仍是学生最为青睐的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偏低,中介组织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校园内部。
(2)对中介组织的信赖度。调查显示:在“对于一些中介组织,是否有能力辨别信息的真伪”选项上,调查结果并不乐观。34.5%的人选择“有”,57.7%的人则无法辨别其真伪。在问及“对于不能辨别的真伪信息,学校以及其他人员有没有给予相应的帮助”时,29.2%的人选择“有”,45.6%选择“没有”。可见,学校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分辨真伪。
(3)中介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涉及“中介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时,其中最主要的方面还是 “中介市场秩序不规范,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可见,中介市场整体信用度较低,整个中介市场的信誉还没有培育出来。
(4)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了解程度较高。调查“你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了解程度如何”时,15.8%的人选择“很熟悉”,43.3%的人选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11.5%的人选择“知道一些”。可见,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了解程度还是较高的。其中,有部分被调查者其家长或亲朋好友本身就是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对他们的了解就更熟悉了。
(二)中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
(1)对大学生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的影响。首先,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更愿意将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当做第一要务。在“你比较看重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何种特点”的选项上,69.2%的被调查者认同“专业水平较高,知识涉猎广泛”。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大都是由专业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认证,熟悉各类市场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人士构成。他们以准确、及时、全面的专业服务,在维护国家法制、维护社会正义、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正是由于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这种扎实的基础、专业化的水平、广泛的知识面以及成功的经验,才被将近70%的人看重和吸引,这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大学生本身知识的充实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大学生现阶段的需求和渴望。其次,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大学生还具有急于展现自我的不稳定因素。23.5%的被调查者认同“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流动性较大,自主性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有理想有目标,在接受每一次高风险挑战之前都会在可行性对比与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规划,而大学生急于证明自己以及乐于尝试新事物,敢想敢干的性格造成他们往往做事浮躁,主观臆断,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行为能够引导他们做事的缜密与风险意识,使他们在追求理想时较少盲目性与虚幻性[4]。可见,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
(2)中介市场的信用缺失对大学生诚信构建的影响。中介市场的信用缺失问题,不仅对大学生的诚信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造成了其自身社会认可度不高,影响并阻碍了其自身发展。在了解“你比较反感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何种缺点”时,81.4%的人认为“素质参差不齐,信用较差”。我国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是滞后的[5],其发展还不成熟,成分也颇为庞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中介组织不诚信现象甚至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并因而成功,“老实人”却时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甚至可能也会效仿不诚信行为。所以,提升中介组织阶层整体素质以及提高诚信度,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齐心协力,将各种负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3)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一方面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介组织的出现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选择,使得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化。调查显示:“你是否想过要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中介组织从业人员”,9.8%的人选择“想过,且正往此方向努力”,37.6%的人选择“想过,但没有实际行动”。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是愿意到中介组织中就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受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自主性较强、流动性较大”特点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果。大学生虽然可塑性较强,但其本身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存在主观片面性,所以作为踏上职场的新人,一遇困难就逃避,频繁跳槽换岗,非但不能磨练持之以恒的意志,提高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而且这种行为也是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任,必然影响大学生今后在人才市场上的诚信形象。
四、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的中介市场还不完善,市场化水平低,缺乏适合中介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缺乏规范和发展中介业的法制环境;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适合中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等等。同时,高校对大学生正确认识中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引导不够,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第一,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知识的学习面。调查显示,大学生更看重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高以及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作为高校应该吸收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狭隘的“单科”观念,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与融合的思想。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学的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应向学生及时介绍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动态和进展,以及新的实验技术,让他们及时了解科学的前沿,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远大抱负。
第二,以政府为主导,完善中介市场,降低中介组织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为大学生就业敞开大门[6]。狠抓信用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介信用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中介市场秩序,营造和谐的中介市场环境,敞开大学生进入中介组织的大门。一是建立合理的中介组织分类登记管理体制。根据中介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将中介组织分别纳入不同的登记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中介组织退出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和监督作用,由行业协会根据行业自律及惩戒规则和社会中介机构信用记录,对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实行资质升降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的社会中介机构,取消资质,取消其经营资格。三是完善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
第三,强化学校的就业指导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中介组织,学校并没有指导学生怎样辨别用人信息的真伪。应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专题讲座等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对部分愿意到中介组织去的大学生,学校要因势利导,扩大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第四,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针对中介市场信用缺失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应加进诚信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播下诚信思想的种子。在教书育人中,教师也应注重诚信教育。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以学术和人格魅力,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诚信教育;其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深入细致、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道德修养。
[1]唐中明,朱力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J].道德伦理建设,2007(4).
[2]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宁波市中介组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工作研究,2009(3).
[3]文道贵,王静.关于当代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思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5).
[4]王玮,顾晓静.新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5]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对中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工作研究,2008(7).
[6]章辉.当前民营职业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10(5).
G641
A
1673-1999(2011)09-0150-03
王素梅(1988-),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1816)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顾晓静(1956-),女,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201-03-04
2009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 “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子项目(SZZD20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