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工荒折射结构之变

2011-10-14聂献忠

浙江经济 2011年4期
关键词:中产阶层社会转型阶层

文/聂献忠

用工荒折射结构之变

文/聂献忠

转型通过生产模式直接影响并进而形成相应的社会结构,以中产阶层为中坚力量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2011年春节一过,杭州就有许多企业到车站直接设点,招聘外来务工人员。实际上,春节前杭州就有报道提到,湖墅南路新花中城大酒店“招聘优秀服务员,月薪3200元+奖金,包吃住”。即便如此,招聘效果却并不如想象的好,令企业苦恼的“用工荒”问题可见一斑。这一现象,鲜明地反映了在内地发展步伐加快和就业机会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留人比招人更重要”,外来务工者的精神福利和发展空间更为重要。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中明白两个道理,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和社会转型的大压力。前者意味着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后者则意味着社会转型倒逼经济转型。伴随着经济发展,三次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不管从事什么样的服务,不管是为谁服务,服务业都已经完全离不开外来从业人员了,如果没有广泛的外来人员的就业支撑,杭州许多大众化的社会服务业可能就无法维持下去。

近年来很明显的一个趋势是,杭州本地就业者(包括许多被动或主动失业者)基本上很少有人考虑去服务行业寻求工作机会。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服务业工资待遇低且辛苦。如今,餐馆服务员月薪3200元,还能拿奖金,基本能抵得上杭城小白领的月收入,许多网友为此纷纷打趣:“年后集体跳槽端盘子”。可见,杭州本地从业人员不愿意选择服务业领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使然,传统制造业领域也面临同样的尴尬。

更深层次的是,浙江经济的转型,通过生产模式直接影响并进而形成相应的社会结构,以中产阶层为中坚力量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在杭州,大多数本地居民通过依赖工资性收入、房产等财产性收入的多年积累,家庭财富持续攀升,众多中产阶层包括房产在内的家庭资产动辄几百万元或上千万元,基本上是很少愿意去选择服务业或传统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在某种程度上,社会转型的大踏步推进客观上也加大了“用工荒”的压力。

当然,我们更应该为当前浙江的社会转型进程而骄傲,通过社会结构的改进有助于推进产业的转型。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看,庞大的中产阶层不仅对社会贫富分化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而且对社会利益冲突还具有较强的缓冲功能。从谋求浙江发展优势的角度看,优化社会结构、壮大中产阶层非常重要。特别是未来随着由人均7000到1万美元乃至2万美元的迈进,富裕阶层与中产阶层将同比增加,“用工荒”现象将长期存在。

科学应对“转型”与“用工荒”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既要保证浙江转型进程的顺利实现,又要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用工荒”。目前,浙江正处于快速变动的经济和社会转型阶段,协调各种复杂矛盾和利益的挑战,需要把外来就业人员和本地农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可以着力开发本地的农村劳动力资源,通过加快农民转化成市民的进程,把城乡制度一体化作为扩大农村农民就业的制度基础。

尤其是,切实以政策来推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化,改革任何阻碍社会流动的制度和政策藩篱,包括取消户籍制、解决教育领域分配不公问题、规范权力与资本的获得,以及加快营造培育中间阶层成长壮大的法律和人文社会环境等。对于外来就业人员来说,子女教育、医疗和居住是他们的“三件大事”。如果政府部门下大力气,逐步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和解决农民工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外来从业者就会“留得住、留得长”。对本地农民来说,对居民购房进行贴补或集中规划建房、大规模放地,可以促进城市房价的合理化,推进农民就业。

此外,缓解“用工荒”,更需要各类用工企业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从主观和客观上,倡导建立外来务工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和谐共处关系,引导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发展。

(供稿: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中产阶层社会转型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社会转型时期破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的路径研究
史学研究 课堂教学 教学思想——以“社会转型”的视角解读历史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 乾羽: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