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方略
2011-10-13田慧宁
田慧宁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关键词】 自主 创新 创设情境 巩固提高 全面参与 质疑问难 讨论升华
小学数学课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改革?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年龄、年级、知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尝试实验,使学生思维灵活、能力发展、素质提高,初步具有创新精神。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如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敢想、敢说、敢创、勇于追根寻底等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唤醒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自我感觉非常有趣。如我在教学《用乘法结合律》这一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在授新课的准备题中,出示了这样几组等式:523=5(23),3(45)=(34)5,6(57)=(65)7等让学生观察,并说明“老师是否是随便写的等式,也没有计算,更不知对否,你相信老师写的对吗?”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试算对否,有同学举手说:“我口算完了,等式连接的完全对。”还有好多同学举手发了言,均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到底是根据什么算理?”这时全班同学都有了这种共识问题,讨论开了,求知欲此时已被充分激发了。教者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并告诉大家:“等学完新课,你们也会这样快速准确根据算理进行简便运算了!”这样由教者引导创设了学习情境,使学生提出新情况,找出了新知识点,学生自主参与新问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观察、比较、理解、练习、巩固掌握,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想学、爱学、学会、学通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领悟创新,巩固提高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完整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新课时,要切实复习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关系密切的生长点和增长点;由旧引新、由浅入深,从而很自然地促进知识的迁移。我在教第七册《积、商的变化规律》两课时,先后均让学生填表格,又让学生观察表中被乘数、乘数和积或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变化。由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讨论、领悟、理解,形成概念后,小结比较变化情况,即把(1)式作为基本式,第(2)、(3)、(4)、(5)式均与(1)式比较,看被乘数、乘数或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变化?积、商又有什么变化?再把(5)式作为基本式,第(4)、(3)、(2)、(1)均与(5)式比较,看被乘数、乘数或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积、商又怎样变化?学生全面参与,认识理解,观察比较,讨论热烈,学生自己概括出积、商变化规律。再引导分析异同点,最后启发学生想,怎样利用刚学的规律求积或商?巧妙地设计对应题目,在练习中说一说计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并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灵活运用规律比较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结合前面学过的整百、整千数乘除的口算方法,得出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使学生自己小结,理出头绪,抓住主干,复述要点,画龙点睛,自觉新鲜。给学生建立一个清晰正确、印象深刻的新概念,使学生完全领悟、理解掌握、巩固运用、形成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创新有序、全面参与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有序化过程。数学教学必须遵循思维过程的规律性和思维活动的程序性。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思维有序过程训练,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素质。如第七册第三单元第4节中《乘、除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教学,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说明一种简便算法,又通过两个算式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连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计算比较简便等,并利用以上规律进行简便运算。例1到例4,就是一个由低到高,按照思维发展过程科学设置的有序化认知训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通过类比深化了对新知识的认识,有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时先按教材中的“复习”进行教学,逐步提出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解答,启发学生观察、探索、小结规律,加深印象。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参与的方法,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各组代表说说,加强语言表述的训练。用“规范”标准的“数学语言”准确而又精炼地口述思维过程或数量关系,或表达数学的某一本质属性、运算性质等,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且能使学生思维更有条理性、程序性,更符合逻辑性,也最更有清晰性。为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还可采用其它的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解答。知识贵在运用,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是学生学后自感有创新,有发展,就有提高。这样有序地拓展了学生思路,领略了运用多种知识技能进行简算的乐趣,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质疑问难,讨论升华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质疑意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探究,更能活跃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胆质疑既是经验的积累,又是创新意识的支配;发明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一切发明创造都始源于问题的发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的意识,就是要在教学中经常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改变学生总是围着教师、教材、书本以及安于现状不假思索的学习态度和得过且过的习惯。只有教师有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和改革课堂教学艺术,用创新的方法去启迪、引导、鼓励学生去创新,学生才会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地去思考,主动灵活地参与课堂活动,必然会拉动学生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以上四点做法,突出的重点是教师不论在自学课型、讲读课型、练习课型还是复习课型中,都应以创新的意识启发引导学生质疑、领悟、理解、自主参与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者只可“抚”、“放”、“引”、“点”,完全起着一个导航作用。只要教者位置摆正、点拨恰当,始终给学生以创新的契机,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不难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