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2011-10-13王春兰

教育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内在联系原理论文

王春兰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在高一试行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二试行四段式教学法,分别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下面谈谈我们的基本作法。

高一的三段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预习提疑——讲解答疑——综合解疑”。“预习提疑”就是让学生自己总计一个框的内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一点读书笔记,初步搞清楚教材中概念、原理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告诉教师框中哪些地方懂了,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哪些地方难懂,建议教师多讲。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或者要求教师结合讲课予以回答。

“讲解答疑”就是课前,必须一一认真阅读学生预习笔记,一是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对新课掌握情况,以便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二是记下学生的疑难问题,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则在预习本上写上几句眉批,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对于一些重点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必须结合教材,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力量予以解决。所谓多种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对难题议论,或者教师在关键地方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写出要点,互相交流。学生也可根据问题自编成判别题、论述题,扼要地写几个要点,有兴趣的也可运用所学原理写成小论文。

“综合解疑”就是学生学完了一个单元,集中时间大段练习,这种练习分二段进行。学生先是系统复习一课的内容,采用图表形式综合一课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反映出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次,教师选择学生中难度大、富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归纳。

三段式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一个“疑”字。即自学理论,提疑问;讲解理论,解答疑问;综合双基,解决疑问,三段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原则。三段教学是互相联系的。预习提疑是课堂讲解答疑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讲解理论是答疑的关键,综合解疑则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觉悟,这是目的,是前两段教学的归宿。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知识面较窄,社会经验较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不宜大起大落,适宜于一框一课时,学完一章进行综合训练。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基础比较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为高二的四段式教学打下基础。

所谓四段式教学,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即“大段预习提疑——综合讲解答疑——集中训练解疑——写出论文”。所谓“大段预习提疑”学生已不是一个框地读书,而是集中课时,内外结合,以一课为一个单元预习。学生先是粗读一课书的各个各框,然后精读各节各框,最后找出重点,写出整课书的综合预习笔记,提出难点,互相议论,经过议论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在预习本上,由教师讲解回答。这样的读书,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不仅要基本上读懂,还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写出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以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

“综合讲解答疑”,讲解课文不是孤立地逐框讲,而是按体系将一课书串起来,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搞清楚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讲解也不是空空洞洞,讲条条杠杠,而是结合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有分析地讲,否则就会干巴巴,理论脱离实际。讲解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讲重点,学生懂的少讲或者不讲。答疑也不是教师一个人讲,而是启发学生自己讲讲、议议,最后教师归纳。

“集中训练解疑”,就是在前面两段教学的基础上,集中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疑难,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小型题目,比如改错、填空、选择之类的,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概念、原理部分,由学生自编题目交换练习,自己批改;中题、大题教师有重点地选择学生中提出的疑难,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学生认为题目已经理解,只要写几条提纲即可。

“写出论文”,是这种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开拓创造性思维的好形式。学完一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联系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社会现象的实际,写出有分析、有说服力的论文,先是小组交流,进行评议,最后教师给每篇小论文打上等级,选择有质量的进行演讲,提高学生学政治课的兴趣。

从学生的小论文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当代高中生的知识面宽,列举事例的内容涉及到哲学、地理、历史、文学、数学、力学、党史等等。从各个角度证明,小论文内容丰富,题材新鲜,很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小论文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段教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第一段侧重学习理论,二、三段是学习理论分析问题。一、二、三段是为第四段打基础,写论文是前三段的综合训练和运用,使综合分析进一步提高。

高一、高二打好了基础,具备了一定自学、分析能力,为高三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在进行三段式、四段式的教学改革试验中,非常注重正确处理学好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我们认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不断进取,有所前进,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清概念、原理,使学生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能够运用原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有远大的理想,立志为祖国四化而献身。知识和能力不可偏废,否则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我们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如果不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停留在老师不讲不明白的初级阶段,他们就难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独立地获取知识,就更谈不上从事开发性创造性工作。

过去,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太重视能力的培养,总是埋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差,究其根源,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学生知识的积累,其结果是知识只是贮藏在学生的大脑里,却很少用它来使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师教给学生的越多,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就越少,教学效果就越低。反之,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紧密结合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从高一到高三,都紧紧抓住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不放,教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多思,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内在联系原理论文
论传承红色家风与雷锋精神的内在联系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