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文化资本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2011-10-13方大春
方大春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2)
皖江城市文化资本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方大春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2)
皖江城市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承接涉及到方方面面,文化通过文化资本在产业承接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文章构建了文化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在面板数据分析过程中对模型选择和变量间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带有回归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文化资本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并且相当。进而对皖江城市文化资本投资提出一些建议。
皖江城市;文化资本;财政投入;面板数据
一、引言
2010年初国家正式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安徽省首个国家战略,具有双重战略意义。对于国家来说,示范区肩负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对安徽省来说,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产业承接涉及到方方面面,文化在产业承接中作用具有双重作用,不仅文化是产业承接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产业转移与承接协调。2010年1月21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从文化层面进行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解读,积极打造效能文化、创新文化、民生文化,指出产业转移是经济现象,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安徽将在文化提升中迎接产业转移。文化不仅提升产业转移软实力、激发产业转移新动力、营造产业转移好氛围,也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组成,而文化是其中的核心和精髓。文化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软实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其作用的体现关键在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对吸引外来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会形成非常强的吸引力、感召力,能产生普遍的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增强产业转移的信心。文化认同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联系,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在经济运行中,每一个活动主体都将感受到文化的巨大力量。安徽能否吸引东部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之后能否发展壮大,关键之一在于机制成本、政策因素等人文软环境,人文环境是文化资本一个重要内容,优良的人文环境可以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文环境中的智力因素、文化因素、精神力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支点,成为一个地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软实力。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文献回顾
资本是一个古老又新型的词,因为其内涵不断变化。人们对资本认识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全面的过程。资本一词的定义,最早出现于1678年出版的《凯奇德佛雷斯词典》中资本是能产生利息的本钱。长期以来,物质资本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物质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等实物形态和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生产性资源。从物质资本来看,资本具有四大特性:(1)投入性,需要对其进行投资;(2)增值性,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更大经济效益;(3)积累性,资本价值大小可以通过积累提高;(4)稀缺性,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求,资本显得不足。从上述物质资本的特性角度来看,人们对资本的认识不断扩大与丰富。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有部分经济学家将视野从物质扩展到人的因素,认为物质资本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循着“资本”与“人”相结合的思路前进,有的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实现受致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因素的影响,于是他们将“人”扩展至“社会”,资本研究进入“社会化”阶段,并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一全新概念。1989年布迪厄(Bourdieu P.)在《资本的形式》这篇著名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完整的文化资本理论[1]。文化资本这个概念不仅是描述文化与经济资本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也用来表示本身即作为一种资本形式的文化。文化资本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身体化的文化资源,本质则是人类劳动成果的一种积累,是以人的能力、行为方式、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位与生活方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产品、文化制度在内的文化资源的总和。Pethig,R.和Cheng,S.(2000)指出文化资本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存在正的外部性,文化资本价值随着文化资本的消费而递增[2]。索罗斯比(Throsby D.,2000)认为,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紧接着可能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活动[3]。高波、张志鹏(2004),袁晓婷、陈春花(2006)认为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二是它制约着人们对资源、技术、制度等要素的选择[4-5]。张志鹏(2007)认为文化资本要素是决定长三角地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要素流动的最终经济增长源泉[6]。金相郁,武鹏(2009)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文化资本对区域产出具有的8.54%的贡献率,这同时也验证了文化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面影响的观点[7-8]。向蓉美、马丹(2004),王国志、张爱娜(2007)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文化产业中作用进行了分析。王乾厚(2008)通过应用生产函数构建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数学模型,对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三、皖江城市文化资本投入效应的计量分析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及数据
由上述文献可知,文化资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一个人从少儿时期开始就要从家庭中接受大量的关于伦理道德及观念信仰的说教,当他进入学校时,所学习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而且包括大量的国家所强制灌输的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理论;即使在工作中,还必须熏陶在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特定文化中,而这些伦理道德、观念信仰、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习俗等都属于文化资本的范畴,这些过程也就是进行文化资本投资的过程。文化资本的投入隐含在社会许多方面,难以统计,但政府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是主要方面。在此,我们选择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财政投入分别作为狭义文化资本和广义文化资本的财政投入。
本文研究文化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仍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我们将模型的各变量设为:产出Y为各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A为文化资本累计经济效应系数,WH为各市的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财政投入,JY的教育事业财政投入,α、β分别为各市狭义文化资本投入、广义文化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综上所述,本文分析模型的形式为:
在实证分析中要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需要将所分析的模型线性化,一般我们通过将式(1)的两边取自然对数,使其变化为线性形式如下:
皖江城市特指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中合肥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巢湖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等九市;本文研究时间跨度为1999年~2008年,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2000~2009年)。
(二)Panel Data模型具体形式的确定
现代计量经济学证明,基于区域层面的结构计量研究,面板数据较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要有优势。采用面板数据首先突破了总量研究的同质性界定;其次大大增加了样本的个数,扩大了统计模型获取信息尤其是结构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数据分析和模型的解释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9-10]。为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文化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分为基本模型(即混合回归模型)、变截距模型、变系数模型三种。应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第一个步骤是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即确定运用基本模型、变截距模型或变系数模型三者中的一种,具体可通过协方差检验法来确定。如果确定是变截距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运用Hausman检验法来确定是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本文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所采取的计量软件为Eviews6.0。
(三)实证结果分析
(1)面板数据稳定性检验
经济产出、财政投入数据从经验上看具有不平稳的特征。一般来说,存在趋势的面板数据是非平稳的,方程回归可能是伪回归。因此,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面板单位根的检验方法主要有LLC(Levin,Lin&Chu,2002)、IPS(Im,Pesaran&Shin,2003)、Fisher-PP和Fisher-ADF法(Maddala&Wu,1999),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上表的各种统计量检验结果证实,LNGDP、LNWH与LNJY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不能直接进行常规意义上的面板数据方程估计。但是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均不存在单位根,说明这四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即存在协整关系。为了验证此结论,进一步作面板协整关系检验。对LNGDP、LNWH与LNJY做KAO检验ADF值的p=0.0043,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面板数据模型选择检验
首先对模型进行固定效应检验(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结果如下表2,结果表明拒绝原假设(混合模型),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表2 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
再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如下表3,结果表明接受原假设,个体随机效应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较,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表3 Hausman检验
(3)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计量结果
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R2和F统计量都变得更大,同时D.W.=2.0731,消除了自相关,模型是可靠。从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分别为0.4236和0.4992,说明从长期上看,财政对文化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长期均衡模型中影响经济增长也具有地区效应,其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市经济增长对整体偏离α*的估计值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两种文化资本财政投入,提高文化资本整体存量水平
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人们对此有深入认识,通过教育可以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另外通过教育投入也可提高一个地区文化资本。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财政的投入,认为这些事业在国民经济中角色不重要,殊不知狭义文化资本和广义文化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当。一般情况下,只用广义文化资本与狭义文化资本两种共同作用,才能形成一个地区特有价值观、信念、看法、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态度等的文化资本,增加可重复交易,减少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动机等。经济发展史表明,在陌生人之间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扩大交易范围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从皖江城市整体文化资本存量经济效应来看,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不能自发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不仅要较加大对文化资本财政投资力度,也要引导全社会资金进行文化资本的投入。
(二)挖掘各市自身文化资源,加大对文化资本投入
从各市偏离α*的估计值来看,马鞍山、芜湖和合肥三市属于第一层次,文化资本前期投入对经济促进作用相对较强;铜陵市属于第二层次,文化资本前期投入开始发展相对作用;其他城市属于第三层次,文化资本前期投入不足,需要加大投入。这些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肥拥有省会城市和众多高校特点,文化资本社会投入较多,其积累量大;马鞍山市一直注意对文化资本投入,马鞍山市拥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具有雄厚文化资本;芜湖市作为安徽古老商业城市,文化氛围一直很强,文化资本历史底蕴,目前在安徽省高校数量第二,城市创新文化在全国显著。其他城市在加大对人文环境等广义文化资本投入外,要立足于本地优势,加大对狭义文化资本投入,打造自己特色文化。
(三)抓住历史机遇,发挥皖江文化与长三角文化认同度,提高文化资本的经济效应,促进产业转移示范性承接
皖江城市作为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地主要地区,所面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随着安徽与苏浙沪三地区域联合与分工日渐加深,较之于其他中部省份,其先发效应与示范效应也将日益显现。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机遇,需要我们提升承接“长三角”产业带转移的软实力,尤其需要不断提高文化认同度与环境容纳量。在历史上,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在历史上多次同属一个行政区,如明朝和清朝时也同属一个行政区,两地具有一定共同文化背景,共同文化背景基础。为此,要挖掘皖江文化与长三角地区文化共同因素,以加强本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要用灵活和开放的态度来建构起文化间相互认同、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认同度。我们要继承皖江文化,不仅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更要在吸收消化长三角地区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创新。要坚持继承与繁荣相结合的原则,挖掘文化资源,凸显皖江文化与长三角文化的共鸣点,塑造皖江文化的特色品牌效益及其辐射力,做大做强皖江文化。同时,要从文化的视角,主动融入长三角,提升文化认同度。积极将长三角优秀的文化引入皖江,引入安徽,发展皖江经济,发展安徽经济。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应用创新,使之趋于完善,形成双向的、良性循环的相互发展态势,为经济合作消除障碍,积极开展同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的相互认同,为皖江和长三角多方面的合作尤其是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皮埃尔·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PethigR.,Cheng S..Cultural Goods Consumption and Cultural Capital[J].Volkswirtschaftliche Diskussionsbeitraege,2000,(9):86-94.
[3]Throsby D..Cultural capital[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999,(23):3-12.
[4]袁晓婷,陈春花.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8):98-102.
[5]张志鹏.长三角创新之谜: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诠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5):48-55.
[6]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5):102-112.
[7]金相郁,武鹏.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9,(2):28-34.
[8]金相郁,段浩.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10):22-30.
[9]黎翠梅.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82-188.
[10]朱迎春,王大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2):79-84.
The Impact of Fiscal Culture Capital Expenditure o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Wanjiang Cit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Model
Fang Da-chun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Auhui 243002,China)
Wanjiang Cities is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undertaking iIndustrial transfer.Industrial undertaking involve all aspects.Cul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through cultural capital and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In this paper,we build economic growth model based on cultural capital.The model selection and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are tested in the panel data analysis process,then individual fixed effects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wo kinds of cultural capit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have great and similar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the some suggestions of cultural capital Investment in Wanjiang Cities are proposed.
Wanjiang cities;culture capital;financial input;panel data
F127
A
1672-0547(2011)01-0051-03
2010-09-12
方大春(1973-),男,安徽和县人,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发展经济学。
安徽省社科联课题《我省培育城市增长极、城市圈和城市群研究》(编号:A201003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性研究》(编号:2010sk162zd)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