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主题发展手法探析

2011-10-13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豫西五音谱例

袁 凯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主题发展手法探析

袁 凯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主题发展手法基于豫剧音乐“特性音调贯穿”的原则,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作曲家灵活地将豫东调和豫西调的旋律融会贯通,突出了豫剧各种调式音阶、板式变化对渲染环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该作品(合唱部分)的主题发展手法进行深入探讨。

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主题发展手法

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石夫先生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陈家海教授共同创作,作品运用交响合唱这种规模宏大的体裁、以豫剧的音乐元素为创作核心,将民族化的音乐语言与西方作曲技法进行创造性地结合,在作品主题的发展手法上汲取了豫剧唱腔音乐的丰厚营养,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对我国古代长诗《木兰辞》进行全新的阐释。

作品主题的完整呈示于14-19小节(谱例1),它的发展手法遵循着豫剧音乐“特性音调贯穿”的原则,“戏曲的特性音调贯穿,实际上还属于循环和变奏的范畴,它是在板式的制约下灵活运用,自由贯穿。尽管这种贯穿是不规则的,但这种特性音调已经起到了统一旋律,统一风格的重要作用。”①作曲家石夫先生在谈到该作品创作时指出:“我吸收它(豫剧《木兰从军》)最主要的音调就是从木兰开始在机房里头(旋律主题)……至于说后面的发展都是从这里面来的,它是颗种子啊。”②

谱例1:

在豫剧唱腔的两大声腔体系中,豫西调声音圆润、寒韵(哭腔)较多,旋法多下行,基本旋律线是51&65321;豫东调高亢奔放、挺拔明朗,旋法多上行,基本旋律线是562&765245,作曲家将这两种旋法融合于主题的创作中,赋予了它旺盛的生命力。主题的音列体现为D、E、#F、#G、A、B、#C,表面上看是七声雅乐音阶,但在豫剧声腔音乐中,由于偏音的游移多变,使得表面看来的七声音阶并非稳定的七声阶,它实际上属于七声奉五声,通常称作以五声为基础的七声音阶。

主题虽然围绕A音进行旋律的展开,但调式却不相同,现将主题分为两部分进行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唧唧复唧唧”,特别强调D宫和#F角的大三度音程关系,虽然第二小节出现了A音上方的大三度音程#C,但由于它是经过性的偏音,所以不难看出此部分是D宫系统的A徵调,具有豫西调“下五音”的旋律特点③;第二部分“木兰当户织”中#C两次出现与A形成宫角大三度的音程关系,并且偏音#G的出现更加强了此部分A宫调的性质,具有豫东调“上五音”的旋律特点。从两部分旋法特征来看,前一部分下行的音调饱含着忧虑不安的情绪,后一部分E音至A音上四度的跳进赋予了音调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性格。

全曲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一双重性格的主题,结合豫剧中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垛板的板式变化,在作品各部分进行充分展开,运用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不同的形式体现着丰富的内容。形成了以下三种主题发展模式:

1.以豫西调旋律为基础不同板式的主题发展

⑴结合豫剧“慢板”的板式特点,表现木兰忧虑不安的情绪。29-32小节中上句的主要音调直接取材于豫剧《花木兰》中《花木兰心如麻无心纺织》的唱腔④(谱例2),原始音调是流水板。作曲家则按照豫剧“依字行腔”的创腔方式(谱例3),以5/4与2/4的交替拍子体现出“慢板”的特性,下句“问女何所忆”则与之相呼应进行变化发展。

谱例2:

谱例3:

⑵结合豫剧“快二八板”的特点,通过速度、节奏型的变化,将主题忧伤的性格转化为迫切与紧张的情绪。从53小节开始便进行以切分节奏行为主的变化模进,通过多次音程跳进将主题音调进行变化发展,突出了军情的紧急。

谱例4:

2.以豫东调为基础不同板式的主题发展

⑴从94小节开始,音乐具有“垛板”的特点,在节拍和节奏型上进行了变化,主题材料在这里经过了四次动力性的变化模进,体现了战前准备的紧迫与繁忙。

谱例5:

⑵137-148小节中主题的上行音调结合“慢板”的特点,在F调、C调、G调进行离调发展,通过三次动力性的推进,暗示了木兰的部队已经逼近了敌军。

谱例6:

⑶182-187小节中音乐材料结合了“流水板”的特点,表现为气贯长虹般的旋律在女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穿插进入,展现了激战中木兰一往无前、奋勇杀敌的情景。

谱例7:

3.融合了豫东调和豫西调旋法特点的主题发展模式

作曲家采用高度凝练的创作手法将豫东调和豫西调的旋律融为一体,使主题的双重性格体现在前奏中,对整部作品的情绪做出预示(谱例8)。前奏为铿锵有力的“慢板”,首先肯定地强调了积极阳刚的豫东调“上五音”的核心音调,4小节后豫西调“下五音”的核心音调才凝重地奏响。这种双重性格如同奏鸣曲中主部与副部的矛盾冲突,逐渐在作品的第一部分“决心从军”和第二部分“征战沙场”中充分展开,最终在第三部分“凯旋还乡”中得以统一。

谱例8:

综上所述,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主题发展手法基于“特性音调贯穿”的原则,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作曲家灵活地将豫东调和豫西调的旋律融会贯通,突出了豫剧各种调式音阶、板式变化对渲染环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使花木兰这一音乐形象经过精心刻画,显得气韵丰满、感人至深。

注释:

①引自《中国戏曲音乐概论》第249页,张择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②引自《论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的创作特色和指挥演释》的附录《石夫先生访谈》,袁凯,中国知网,2008年5月。

③“……由于豫剧多以‘bE’为基本调高。所以,从豫剧两大声腔的唱腔曲调分析,豫西调的常用调式为bE宫和bB徵调式。豫东调的基本调式则是以徵为宫bB宫调式。这样我们用调式的理论来解释所谓的‘上五音’‘下 五音’,也就更加确切,更容易理解了。豫东调是以bE的上方五度音bB为宫音建构起来的宫调,旋律的骨架音为‘5672&3&’,所以称为‘上五音’,而豫西调则相对的称作‘下五音’……”引自《豫剧音乐通论》第110页,范立方,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12月。

④引自《常香玉唱腔选》第86页,尔东、王豫生,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12月。

袁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教师,合唱指挥硕士。

猜你喜欢

豫西五音谱例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五音集韵》与《切韵指南》比较研究
豫西地区雪松的栽培与管理
豫西烤烟成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