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综合优势推进省校战略合作全面发展
2011-10-09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
■ 清华大学副校长 康克军
发挥高校综合优势推进省校战略合作全面发展
■ 清华大学副校长 康克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清华大学以省部产学研合作为契机,与广东省长期以来一直有着良好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近年来,省校探索了新的合作机制和合作途径,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特别是2006年省部产学研结合机制建立以后,广东省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得以进一步拓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合作,推进省校合作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广东省和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09年6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要结合新时期广东省的发展需求以及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推动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共同努力。协议的签署开启了省校产学研结合的新篇章,在战略合作协议的指导下,省校合作取得快速全面发展。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清华大学积极地推进在广东的产学研结合,截至2009年底,清华大学共有62个项目得到了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的支持,涉及金额达到了5000多万元。
形式多样,机制灵活,促进省校产学研结合
清华大学与广东省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创造了多种合作模式,如成立地方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加入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建立联合实验室、申请专项基金支持、派出科技特派员、构建产学研联盟等,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
1.设立地方研究院和产学研基地,搭建合作平台
在广东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在广东省先后建立了“两院三园一港两办”,其中“两院”分别是1996年与深圳市政府共同成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以及2000年清华大学在深圳成立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三园”分别是2000年在珠海成立的“珠海清华科技园”,2003年在南海成立的“广东南海数字媒体工业园”,2007年在番禺成立的“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一港”是2001年成立的“深圳清华信息港”;“两办”是清华大学在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区、肇庆市科技局成立的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平台为双方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吸收广东省龙头企业加入企合委,并与企业共建联合机构
为加强学校与国际知名企业、国有大型企业、行业龙头及骨干企业产学研合作,促进清华大学与海内外企业的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加速技术转移,专门成立了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简称“企合委”),吸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会,提供重点服务,推进校企实质性合作。
此外,学校还与广东省企业共建了近20个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是一种新型战略合作模式,有利于将学校学科发展与企业效益捆绑,使企业和学校在技术、人才、科研平台等方面共同获得长期回报,并有望形成梯度增长。
3.积极派出科技特派员,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还积极参与广东省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活动”。2008年以来学校已派出40余名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专家教授,直接为省内各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服务。两年来,企业特派员已成为入驻企业的科研中坚力量之一,他们有的帮助企业完成了工艺改进,有的直接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和人才培养,并在科研工作之余,为校企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特派员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发掘企业需求,寻找产业与学校科研的结合点,从科研的着眼点、人才支撑能力等各方面了解企业研究情况,为企业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开展“预研”。
4.积极申请地方合作基金,参加技术创新联盟
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申请地方合作基金,开展合作研究。如2010年申请广东省地方合作基金项目34项(其中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9项)。2008年以来清华大学参加了近90个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如2009年,针对广东省的产业布局和学院学科优势,在省部产学研办、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主要牵头单位,正式组建了“无源元器件与集成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先进电池与材料产学研创新联盟”。这两个联盟的组建,标志着在清华大学的组织之下,广东省在国内率先完善了器件和电池两个产业链,并将极大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积极为广东省培养各类人才
在省校合作框架之下,清华大学一直积极参与广东省的发展建设,学校不仅为广东省企业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撑,还积极发挥教学优势,为广东省培养各类人才,并形成了大批的专利技术;同时,促进清华大学一大批成果在广东实现了产业化。在广州、深圳、南海、中山、顺德等市设立了10余个远程教育站点。2009年,为广东省培训共计7721人次。
6.加强政策研究,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
除具体的项目合作之外,在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等软科学方面,清华大学也与广东省开展了合作,积极承担各类软科学研究项目,为政府献计献策,将科学与政府决策战略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成效及思考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省校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清华大学与广东省的横向技术合作合同数和合同额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多年来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5年清华大学与广东省政府签订企业科技合作合同70项,合同额0.24亿元。2009年已经增长到107项,合同额1.1亿。截止2009年12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承担横向科研课题630项,到帐金额1.36亿元。其中约有60%是与广东省内企业签订的合同。
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给广东企业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显著成效。如清华大学自1999年起就开始了半导体照明相关主流技术领域的探索,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获得授权6项。自2007年4月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罗毅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广东省省部产学研计划的支持下,适时地将国际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道路和景观照明光源的条状照度分布LED二次光学系统设计核心技术向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转移,并与该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又如清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深圳力合高科公司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合作将石英数字式力传感器项目产业化,迄今已申请了30项专利,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形成了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群,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实践表明,科技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且必然的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走“政产学研”结合道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高校的一项根本任务和基本社会功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一项生机勃勃、日益发展的事业,这项事业在实现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学校整体的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学校与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更密切的联系,教师和科研人员与企业界加强了接触,了解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引导了自身的研究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科布局的优化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广东省政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在省校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在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推动下,清华大学与广东省不断巩固发展已有的合作模式,积极创造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辐射,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加快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