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法优选三七止血贴中三七的提取工艺研究
2011-09-28姚少毅叶茂清张潮林廖华卫
姚少毅,叶茂清,张潮林,廖华卫
(1.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2.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200;3.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7; 4.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正交试验法优选三七止血贴中三七的提取工艺研究
姚少毅1,叶茂清2,张潮林3,廖华卫4
(1.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2.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200;3.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7; 4.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目的 优选三七止血贴中三七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为指标,优选药材的提取工艺。结果 药材较优的提取工艺为加70%的乙醇8倍,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三七总皂苷提取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生产。
三七止血贴;正交试验法;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三七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本草纲目》之前的《医门秘旨》、跌损妙方》已有记载,历代本草中多有收载,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的根,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功效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本草纲目》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三七为血证要药,民间称之为“止血金不换”“止血神药”,止血而不留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1]。《本草新编》说:“三七根,止血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现代研究发现[2],三七含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人参皂苷 Rb1,Rb2,Rg1,Rg2等,及三七皂苷R1,R2,R3,且含氨基酸、黄酮类(槲皮素)等,水溶性部分止血有效成分为田七氨酸。笔者以创新剂型、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为目的,对三七止血贴中三七药材进行了提取工艺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2695/299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有限公司)。所有药材均购自广州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 Rg1、三七皂苷R1对照品(批号分别为110704-200318,110706-200319,110736-200321,含量测定用)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4]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9 min,乙腈20%→35%,水80%→65%;流速:1 mL/min;进样量:15 μL;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理论板数按三七皂苷R1峰计算是4 000。色谱图见图1。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2.1.2 溶液制备
精密吸取各样品溶液5 mL,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定容至25 mL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因以甲醇为溶剂溶解三七的提取物,故以甲醇为阴性对照溶液。
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分别含人参皂苷Rg11.024 mg、人参皂苷Rb11.004 mg、三七皂苷R10.503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1.3 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5,10,20,25,3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计算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
表1 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2.1.4 含量测定方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5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2.1.1项下条件测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峰面积,计算三七总皂苷(PNS)的含量。
2.2 提取工艺优选
2.2.1 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处方中药物的性质、处方的功能主治以及药物中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以PNS提取效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效率的乙醇体积分数(因素A)、乙醇用量(因素B)、提取时间(因素C)、提取次数(因素D)进行考察。因素水平见表2。精密称取三七粗粉25 g,按试验列号各条件分别回流提取,滤过,合并滤液,各定容至500 mL,作为样品溶液。精密吸取各样品溶液5 mL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定容至25 mL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按照2.1.1项下条件测定PNS含量。结果见表3及表4。
表2 因素水平表
表3 L9(34)正交试验结果
表4 方差分析表
2.2.2 结果分析
由直观分析可知,较优的提取工艺是A2B3C3D3。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提取时间无显著影响,所以取水平数0.5 h即可。比较各因素的极差值可以看出,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为D>A>B。综合分析结果,选择乙醇体积分数为70%、用量为8倍量,提取3次,每次0.5 h。因此,确定药材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1D3。
2.3 验证试验
称取药材,按较优工艺A2B3C1D3提取,并测定含量。经验证,此工艺能提取出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约是87.39 mg/g,转移率达95.3%,表明此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
3 讨论
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应是提取有效成分质和量的代表,也是提取物临床作用性质和强度的代表。对于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明确的药材来说,评价指标较好选择,有效成分可直接测其量,有效部位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也与疗效有直接量效关系。三七是贵重药材,若以全粉末形式给药,对黏膜会产生一定的刺激,药物会有所流失,降低药效,因此必须对三七进行提取。三七中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七皂苷成分和氨基酸,此类成分溶于甲醇、乙醇和水。经预试验,以水和乙醇为提取溶剂,测定提取液中三七总皂苷含量,比较提取溶剂对三七总皂苷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以水为溶剂提取三七总皂苷的量仅占70%乙醇提取的54.1%,表明以乙醇回流提取三七是合理可行的,确定了三七醇提的合理性。
[1]袁继伟,李晶尧,焦跃军.中药三七对血液系统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13.
[2]郑茵红,高瑞兰,朱大元,等.三七总皂苷及其单体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3):135-137.
[3]吴杏梅.正交试验法优选红药片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37-39.
[4]张述耀.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三七活血颗粒中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3):99-101.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Radix Notojinseng in Sanqi Zhixue Patchs by Orthogonal Design
Yao Shaoyi1, Ye Maoqing2, Zhang Chaolin3, Liao Huawei4
(1.Affiliated Boji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1300; 2.People's Hospital of Sihui City,Sihui,Guangdong,China 526200;3.Shenzhen Wanhe Pharmaceutical Co.,Ltd.,Shenzhen,Guangdong,China 518057; 4.School of TCM,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0006)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medicinal material radix notojinseng in Sanqi Zhixue Patchs.Methods The orthogonal test was employed for selecting the optimum extrac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total contents of ginsenoside Rg1,ginsenoside Rb1,notoginsenoside R1as the indexes in water extraction.Results The better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adding 8 times amount of 70% ethanol,extracting for 3 times and 0.5 h for each time.Conclusion The considerable extraction rate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drugs is achieved by applying the selected technology,and the simple method is fit for production.
Sanqi Zhixue Patchs;orthogonal design;ginsenoside Rg1;ginsenoside Rb1;notoginsenoside R1
TQ461;R284.2
A
1006-4931(2011)04-0046-03
2010-08-09)
姚少毅(1980-),男,本科,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电子信箱)ysy08@126.com;廖华卫(1972-),男,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剂及中药化学,本文通讯作者,(电子信箱)1203038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