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探析

2011-09-27鱼泳

理论导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资源

鱼泳

摘 要:政治合法性是民众对执政党掌握公共权力的政治认同。延安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法理、绩效、民主以及情感方面积累了重要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其对建国后在全国执政及进一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执政合法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7-0061-03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它的本质是民众对执政党掌握公共权力的政治认同。当人民愿意對政治权威尽政治义务时,这一权威就具有合法性,也只有当政府获得人民自愿的拥护时,其统治才更有效力,更能保持政局的稳定。政治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核心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这种资源,是有效执政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是执政合法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当时并不是在全国执政,但它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逐步积累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政治合法性资源,并且逐步建立了在全国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其对建国后在全国执政以及我们今天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具有重要的参鉴意义。

一、延安时期党执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得到社会的普遍价值认同

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离不开民众的价值认同,价值理念的实现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支持。意识形态作为一套认知信仰价值体系,是被政党用来吸引民众及赢得民众认同、支持与服从的强大工具。政党可以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教育获得人们对其制度和价值理念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信仰。

延安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领导民族解放斗争和消除阶级剥削压迫的指导思想,根据各地不同的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计划,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勇敢地奔赴前线,深入农村,走向工厂,创造新文艺,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深入人心的宣传、解释、动员工作,获得了绝大部分民众的热烈拥护,极大地增强了执政的政治合法性。一是通过各类学校对工农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到达陕北之前,“边区是文化的沙漠,文盲率高达99%”,“方圆百里无学校,穷人子弟莫入学”正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边区政府在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发展教育。到1945年,教育投入占到了边区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全边区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社会、囊括各阶层的完善的教育系统,不仅有各类大、中、小学,各县还建立冬学、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等社会教育组织。边区政府正是通过这个教育系统经常性地、有组织地对民众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在各类学校中,除了普通的知识学习外,政治教育放进了各种教材,信仰教育课被放到了重要位置。这一举措,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新干部,培训了大量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文盲的干部,满足了对干部的迫切需求;而且用一种精神力量把广大军民凝聚在一起,支持了抗日和抗封锁战争的需要。二是通过著作、书籍和报刊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当时边区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就出版发行了50余种,毛泽东的著作发行更多。同时边区还编辑出版了几十种定期的报纸、杂志,如《解放》、《新中华报》、《中国青年》、《文摘》、《中国文化》等。这些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社论、文章,成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批判封建反动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巩固发展了边区军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三是充分运用各类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宣传。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民大众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边区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如《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为群众喜闻乐见,受到了军民的欢迎。这些作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了其他根据地,传遍全中国,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解放了思想,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由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符合实际、顺乎民意的文化取向和政治目标 ,能够将对民众的启蒙与自己的政治目标紧密相联 ,因此得到了社会最大限度的理解、声援与支持,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在广大民众中得到程度较高的认同。

二、延安时期党执政合法性的法理资源:边区各类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形成了高度的体制制度认同

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划分了三种类型的政治合法性:传统权威模式,个人魅力权威模式和法理权威模式。同时韦伯认为,法理权威支持下的执政是最为根本的合法执政模式,而法理权威的合法性则来自于被统治者对统治制度与规则的认同。

为从根本上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积极开发法理权威资源,建立健全了各类民主政治制度。一是建立议行并列的政权体制,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如何科学地设置政权体制,是政权建设的重大问题。边区政府参照国民政府公布的《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成立参议会。这个参议会不仅是一个民意机关、咨询机关、议政机关,而且是边区、县、乡中最高的立法机关、权力机关、监督机关。不仅各级政府组成人员要由它选举产生,边区、县、乡中的大政方针要由它决定,各项法令、法规要由它制定和通过,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及弹劾。二是实行“三三制”,建立起一个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广泛的政权。延安时期,党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一制度,让广大人民及爱国党派、民主人士都参与政权,使边区各级政权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并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三是实行普选制和竞选制。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1939年1月由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明确规定了“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及选举方法,并实行了竞选制。普选制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性的有力措施。而竞选制,是选优汰劣的有力措施。普选制和竞选制的实行,也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和重要经验。这种普遍的无差别的民主选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极大的参政热情,选举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边区人民通过参加政治集会,民主选举等方式,不仅感受到参与政治的神圣和自己在政权中的重要地位,也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三、延安时期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资源: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获得广大民众的利益认同

执政绩效是政党执政能力的直接表现,是执政党能否获得执政合法性的主要依据。作为一个源自经济学的概念,执政绩效的实践主体是执政党,而评价主体则是人民群众。因此,执政绩效是否得到人民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当政府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承认和赞赏执政绩效的利民效果时,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就会得到维持和巩固;反之,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就会受到削弱和损害。延安时期,党致力于保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获得了民众的利益认同,执政绩效十分显著。

党中央到达陕北之前,边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十分恶劣,是中国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党中央落户陕北后,国民党政府又对边区实施封锁。就是在这种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手段,保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获得了民众的利益认同。一是根据边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经济建设的任务, 把农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位。边区政府废除了工农民主政府时代限制资本主义的劳动保护法, 取消了对资本家、富农经营生产事业的种种限制。代之以奖励富农生产、联合富农的政策, 鼓励在农村发展新式资本主义。从而打破农民怕发展的倾向, 提高了其生产积极性。在经济构成上, 以公营经济为主,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商业资本和富农的经济在边区内逐步活跃和发展起来, 部分中农甚至个别贫农上升到富农的地位,使边区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二是注意通过生产关系的适当变革, 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合作社的建立是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它不同于前苏联在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和我们受其集体化影响的合作化运动, 是有利于富裕农民和其他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的合作的,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减轻老百姓的公粮缴纳负担。边区政府1941年开始减少了公粮征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对人民的关怀换来的是人民的认同,在解放战争初期,边区为了支援前线部队,保证前线供给,更是竭尽全力。在粮食供应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边区群众宁愿自己挨饿,却要把粮食送给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边区政府注重维护群众利益,既保证了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又发展巩固了根据地建设,增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赢得了广大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坚实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四、延安时期党执政合法性的社会政治资源:公平合理的规则和公正的利益秩序的建立,获得了广泛的公平正义认同

公正即公平、正义与平等,公正的核心内容是利益分配的公正。政治公正、社会公正,实际上都是利益分配公正的要求或反映。从社会道德范畴角度看,其实质是协调社会和社会成员的权益关系,实现权益合理布局及分配。要实现社会公正,就必须制定出公平合理的规则,建立公正的利益秩序,彻底根除以强凌弱的现象,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一是政治上边区人民普遍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边区实行普遍、平等的选举,规定除汉奸、卖国贼以外,一切赞成抗日的人们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选举方法上,实行直接选举,选民参选率大大提高。普选的民主制度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边区政府真正成为抗日的人民的政权。二是经济上采取兼顾各方政策,使各阶级、阶层达到某种利益上的均衡。边区政权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构建起调节不同利益主体间物质利益关系的有效机制。在土地和债务问题上,在土地已经分配的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的私有土地制,保护了农民既得利益;在土地未经分配的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同时,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部分的交租交息,使地主也能过活。在劳资关系上,边区政府制定了兼顾劳资双方利益的政策,一方面扶助工人,使工人有工做,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发展实业的政策,使资本家也有利可图。实施这些政策,把劳资双方的积极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生产,支援抗战。在社会负担方面,本着合理分担的原则,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免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所得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这样就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各阶层的负担较之救国公粮更为公平合理。三是文化上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风气。延安时期,政府与人民之间、党内与党外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边区内部与外部之间,成功地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安定。官与兵、军与民、政府官员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平等又融洽,到处都是民主自由的空气,吸引了一大批中外人士奔赴这片黄土地。延安见不到盗匪、乞丐,完全是一幅安定的、丰衣足食、刻苦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延安时期党执政合法性的情感资源:党的领袖群体的非凡魅力,尤其是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创造了巨大的感召力,形成了情感认同领导者个人魅力,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性格、品质、气质、特长等个人因素而获得的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这种魅力使人们相信他有能力带领人们走向幸福 ,因而自觉地认同和服从他的政治领导。延安时期的领袖群体里每位成员都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磨炼和考验,阅历丰富、素质超凡,身居窑洞,心怀天下。这其中毛泽东是一个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理论家、战略家和思想家;刘少奇有着长期白区斗争的领导经验,又是党建专家,是一个善于理性思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开拓创新,解决特殊困难的能手;周恩来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机敏过人,是一个具有极强协调能力,处理复杂事件的高手,是公认的党内最出色的统战专家;朱德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总司令职务,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和高超的军事才能,是党内忠职勤政、淳朴忠厚,德高望重的长者;任弼时长期担任中央秘书长职务,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是一个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革命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人民的“骆驼”。

在领袖群体中,毛泽东发挥了其他领袖无法比拟的作用,他目光远大,高瞻远瞩,善于谋划党的全局、民族的全局、革命的全局、国家的全局,从战略的视角观察形势和预见未来。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也是毛泽东确定党的领导地位的时期,收入《毛泽东选集》1至4卷共158篇文章里,有112篇写于延安的土窑洞中。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指导革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以及局部执政时的新创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认同。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教育的空前普及以及对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不仅使党的各级干部,而且使民众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了党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加强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传播;政治参与的扩大使得政权获得合法性的主渠道大大敞开;而作为合法性资源最深厚基础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人民温饱得到解决的同时,人们看到了中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认同的提高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正是由于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实践中倾力造就并获得了坚实的合法性基础,从而能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所有这些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其对今天进一步加强执政党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参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陈清华.权力运用与执政能力[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陈元中,陶维兵.中西方政党执政比较初探[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4]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课题组.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资料选编[G].2004.

[5]斯诺.西行漫记[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黎 峰]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